建構《圣誕樹》課后反思(精選4篇)
建構《圣誕樹》課后反思 篇1
今天下午建構課的內容是搭建 “圣誕樹”,小班下學期開始幼兒就已經開始學習形與形的組合技能了,圣誕樹是幼兒所熟悉的事物,它的特征也比較明顯,由三個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狀組成,從小到大的層層連接。 活動一開始,我先出示一張圣誕樹的圖片,提問:圣誕樹長的怎樣,由哪些形狀組成?每個形狀是不是一樣大?他們是怎樣排隊的?通過這一環節讓幼兒重點了解圣誕樹三個三角形狀物體的大小和疊放順序,在這一環節中,幼兒都能看圖說出圣誕樹的特征。接下來我出示一個雪花片搭建好的范例,引出今天我們要用雪花片來搭建圣誕樹,然后出示圣誕樹搭建步驟ppt,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了解圣誕樹搭建的步驟,并能看著步驟進行搭建。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就是幼兒搭建,在幼兒搭建的過程中,能力比較強的幼兒能看圖步驟進行搭建,有些能力一般及比較弱的幼兒他們三角形狀的物體大小、順序疊放都搭建的挺好的,就是在第一個三角形和第二、三個三角形狀的物體連接時沒有對稱,導致圣誕樹出現了歪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我立刻讓幼兒停下搭建,重點講解怎樣做到對稱,從三角形兩邊尖尖的角開始數過來第三個雪花片處開始連接,經過我的講解,最后基本每個幼兒都搭建成功了,而且都搭的很好。 活動中圖片的展示和ppt的出現,吸引了幼兒注意力,整個活動下來,幼兒的學習氣氛比較濃厚,搭建的圣誕樹也很形象,雖然中間出現一些狀況,但是經過教師及時的糾正,整個搭建活動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
建構《圣誕樹》課后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進而學習黏貼技能,能將教學材料貼于紙面上,養成較佳的黏貼習慣。
2、通過游戲讓孩子喜愛美工教學,體會到成功的愉快。
教學準備:
1、長條卡紙、圖案彩紙、漿糊、擦桌布。
2、鈴兒響叮當的Music,訂書機,皮筋。
教學過程:
1、Music游戲,找伙伴。
教師:我們均有好伙伴,教師請孩子們去找一找你的好伙伴與他抱一抱,好不好?
2、學習黏貼圖案。
認知紙張與圖案。
教師:看,這兒亦有2個好伙伴,他們也想抱在一塊兒,是哪個?(展示卡紙)認知大大的卡紙。
(展示彩紙)這就是啥紙?認知彩紙。它是啥外形的? 這兒另外還有些許圖案,它們是啥外形的啊?(展示方形、三角形、心形)認知這幾樣圖案與色彩。這一些圖案想與卡紙做伙伴,它們怎么樣方可貼于一塊兒哩?啥能協助它們?(漿糊)*幼兒教師演示黏貼。
我們來試一試:蘸一蘸,抹一抹,啪——擦一擦。
請個別孩子上來黏貼。叮囑圖案要分開一點,別疊在一塊兒。
那邊另外還有很多卡紙與圖案紙,請你們也去貼貼,做做,好不好?
3、孩子動手操作,黏貼圖案。(輕聲播放有關圣誕的樂曲)
4、變戲法 卡紙還會變戲法哩,看它會變為啥?(幼兒教師演示制成一頂圣誕帽)ChristmasDay立刻就要到啦,我給大伙兒變了一頂圣誕帽,漂亮嗎?你們想變頂圣誕帽嗎?那我們請客人教師變一下。請人幫忙要講:“請幫助我。”
5、孩子請客人教師裝訂圣誕帽。
6、戴上圣誕帽一塊兒過ChristmasDay,讓客人教師給孩子拍照片欣賞。
“你的圣誕帽漂亮嗎?你喜愛你的圣誕帽嗎?”
教學反思:
孩子對此課題很感興趣,通過活動,孩子們對帽子的用途認識比較深刻,但對帽子的制作材料認識不夠透徹。
建構《圣誕樹》課后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三原色,嘗試用三原色變出各種顏色,感受顏色的奇妙變化。
2.在活動中享受調色游戲的樂趣,體驗創造的喜悅。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教師示范用的一瓶水和兩個蓋子,蓋子上面分別有紅色顏料和藍色顏料;
2.紅色、藍色和黃色的顏料若干,擠有黃色、藍色、紅色顏料的蓋子若干;
3.幼兒作畫紙(上面畫有大花、太陽、大樹輪廓),紅色、黃色、藍色顏料若干,水粉畫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顏色遇水融化的過程
1.了解瓶子蓋和搖一搖等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觀察顏料溶于水的過程。
--教師:看看桌上有什么東西?,打開瓶蓋,看看上面有什么?
--教師蓋上瓶蓋:老師來變個魔術,把它變成”紅色飲料"。
--教師上下搖晃瓶子,使瓶蓋上的紅色顏料溶于水,變成紅色飲料。
2.發現實驗中的科學道理。
--教師:打開瓶蓋看看,瓶蓋上面的顏料還有嗎?
--教師:原來,顏料遇到水就融化了。
二、第一次實驗,嘗試用紅色和藍色變出紫色。
1.傾聽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方法,進行實驗猜測。
2.請5位幼兒進行實驗,與同伴交流實驗的過程。
--教師重點指導如何正確蓋瓶蓋,并上下搖晃。
3.教師根據幼兒的表述,教師記錄實驗結果。
三、第二次實驗,發現三原色變化的秘密
1.激發對顏色的好奇和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教師:把紅色和藍色和在一起,會變成紫色。那么,把其他顏色和在一起,會發生變化嗎?
2.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實驗。
組一:紅色顏料水,瓶蓋上的顏色為黃色或藍色;組二:黃色顏料水,瓶蓋上的顏色為紅色或藍色;組三:藍色顏料水,瓶蓋上的顏色為紅色或黃色。
3.幼兒交流實驗結果。
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變出了許多其他顏色。在我們的美術領域中,把紅、黃、藍三種顏色叫做三原色,用這三種顏色可以調出各種各樣的顏色,而這三種顏色是用別的顏色調不出來的。剛才我們用三原色調出了綠色、紫色、橙色,下次我們可以嘗試用三原色調出更多的顏色。
四、幼兒分組嘗試用三原色作畫
1.--教師:剛才小朋友初步學會了用三原色調色,接下來我們用三原色來作畫。希望小朋友把剛才學到的調色本領用到繪畫上,把畫畫得更美。
組一:用紅色顏料、黃色顏料合作畫一個大太陽;組二:用黃色顏料、藍色顏料合作畫一個大樹;組三:用藍色顏料、紅色顏料合作畫一朵大花。
2.教師簡單講評。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后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于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小班美術優質課教案《色彩大變身》含反思這篇文章共3867字。
建構《圣誕樹》課后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圓、螺旋線和短線進行花的造型。
2、初步感受美的能力,在創造中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示范圖。小圖片
活動過程:
1、以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我們聽過花路的故事,故事里面的小熊撿到一只大口袋。口袋里面裝的是什么呀?(花籽)。
春天來了小熊走過的地方變成了一條美麗的花路。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的造型,激發創造意識。
(1)這么多美麗的花呀!快看看這些花都有什么不一樣呀?(大小、顏色、形狀等)
(2)原來這些花長的都是不一樣的,有些顏色不一樣,有些大小不一樣,還有些形狀不一樣,高矮不同。
3、通過小圖片幫助幼兒梳理各種花組合后的造型。
(1)那你喜歡那一朵花?為什么?仔細看看這花是有那些圖形寶寶和線條寶寶變成的呀?(大圓和小圓)教師出示小圖片,那大圓小圓除了可以邊出這樣的花,還會變出什么樣的花呀?(出示小圖片)
(2)你還喜歡那朵花?為什么?(同上)
4、師講解作畫的方法。
看,這里還有一粒一粒的花籽,這花籽發芽了;(示范畫花桿),過了幾天,長出了兩片橢圓形的葉子,一片在這邊,一片在那邊;(示范畫葉子),再過了幾天,在頂上開出了一朵朵各種顏色的小花;(示范畫花蕊),最后,花越長越大,各種顏色的花越長越漂亮。
5、幼兒操作
小熊背著花籽,還走了很多的地方,我們去給那些花籽幫幫忙,讓它們也發芽、長葉、開花,變成一條美麗的花路,好嗎?
6、講評
(1)欣賞同伴的花,幼兒 介紹自己的作品。
(2)小朋友的這些花路都很好看,你們覺的哪一條最美呢?為什么它最美?原來,選用各種漂亮的顏色,可以做出美麗的花路,以后,我們要多用各種美麗的顏色來作畫,現在,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麗的花吧!
教學反思:
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專注度高,思維活躍,表現欲望強,能夠大膽、自信地表達創造。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孩子都能夠充分自主地探索和交流,有良好的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審美體驗以及同伴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交往能力,通過操作作品的展示,可以看出幼兒的個體水平經驗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明顯提高。
小班美術優質課教案《花路》含反思這篇文章共24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