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 童年 駱駝隊》教學設計
三、品讀感悟,精讀示導:
1、(1)課件出示最后一段
(2)齊讀這段話
(3)讀課文,想想作者的心頭又浮現出哪些童年的往事?
2、(1)小組交流找出的幾件童年往事。
(2)匯總:剛才大家一起說了作者的童年往事,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那么大家就拿起筆來,把你認為最有趣的一件事畫一畫,在旁邊用一兩句話或一兩個詞寫寫你的感受。
3、品讀冬天“我”看駱駝咀嚼部分:
(1)林海音看到的駱駝是怎樣咀嚼草料的?
(2)假如你就是林海音,此刻你就站在駱駝面前,請你閉上眼睛,老師讀這段文字,大家想象駱駝的樣子,想象駱駝在咀嚼草料時,牙齒是怎樣在動的?
(3)你的牙齒動了嗎?剛才你看見了什么?
(4)作者的這種行為讓你感覺怎樣?
(5)看駱駝咀嚼,為什么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了?大家覺得駱駝咀嚼有趣嗎?
(6)可是,我就覺得駱駝咀嚼挺平常的,沒有什么意思,為什么?
(7)各種原因使得已是成年的我對這種事已經不感興趣了。林海音寫這篇文章時已經42歲了,正如課文最后一段中寫的(課件出示最后一段文字),請大家齊讀一遍。
4、(1)請大家用剛才我們學習第一件趣事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另外三件事(每組選一件)
(2)出示自學提示,自己進行自學:
自學提示:①你覺得哪件事情有趣?
②畫出你認為有趣的語句,讀一讀。
③寫寫你的感受。
(3)小組交流自學收獲。
5、全班交流:
(1)鈴鐺的作用一件事:
①駱駝脖子下的鈴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我”認為這個鈴鐺的用處是什么?
③誰同意爸爸的說法?你覺得林海音的想法怎樣?
④想一想中年時期的林海音寫下這段往事的時候,她會同意自己當年的想法還是爸爸的想法?
⑤中年時期的林海音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她當時的想法已不再有了。(課件出示最后一段)請大家再來讀這段話。
(2)剪羊毛的事:
①誰來讀讀剪羊毛這件事?
②剪羊毛這件事體現出了林海音怎樣的特點?
③當寫這篇文章時,林海音還會有這種想法嗎?
④(課件出示最后一段)請大家再來讀這段話。
(3)追問駱駝去處一件事:
①文中還寫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分角色讀這件事。
②在這篇文章中,林海音都問了哪些問題?想一想,她還可能問些什么?她的問題可真多呀!他為什么老是問呢?
③到了中年,她還會問這些問題嗎?(課件出示最后一段)請大家再來讀這段話。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當作者已是人到中年時,可能會產生更多的人生感觸。當她再一次想起那滿腦子的問題時,她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2、現在回想起童年的往事,作者的心里會是什么樣的感受?(隨交流板書:淡淡的感傷)這種感傷不是痛哭流涕,我們剛才是一直笑著談、笑著讀這篇文章的,這種感傷那么淡,就像一縷輕煙,流動在字里行間,在這淡淡的感傷背后,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什么?(板書:深深的懷念)
3、讓我們再來齊讀最后一段,來感受這份淡淡的感傷和深深的懷念。
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大家還記得課文的題目嗎?
2、再來讀一讀課題,讀出作者的這一份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
3、在作者的記憶中,這一幅畫已成為作者童年生活的象征。品讀此文,我們就像在靜靜地品嘗一杯淡淡的清茶,又像在欣賞一朵淡淡的小花,我們在感受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情,那份對美好童年的深深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