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教學案例及反思
其次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如課上將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一句話作為“抓手”,切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個人感受,讀后有所想,有所為,體會到她的鎮定和機智。
二、多元解讀,引導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文本、教師、學生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課堂上讓學生自由讀文,告訴學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還學生自主權。如讀伯諾德夫人的話(“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讓學生自己考慮應該強調什么字眼。這樣的問題意味著學生個體理解的豐富的非預期性與創造性,這正展示了他們各具風格的思維特征與閱讀視野。在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分別作了這樣的引導:“盡管你們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這種有意之為,旨在通過一種價值的引領使學生真正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和人物的個性特征。
師:請同學們速讀3-7小節,找找看,伯諾德夫人一家跟德軍斗爭了幾個回合呢?這半截蠟燭經歷了哪些險境?根據學生發言,在黑板上板書:
點燃蠟燭 重新點燃蠟燭 奪回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