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教學實錄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學習25課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什么樣的人可以稱親人?(有血緣關系的人)我們每天在他們愛的懷抱里成長,你認為這種愛是怎樣的?(偉大的、無私的、不求回報的)課題中的親人指的是誰?(朝鮮人民)這句話是誰說的?(志愿軍)
二、檢查預習 介紹背景
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么?(生答)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大娘、小金花、大嫂)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朝鮮人和中國人從血緣關系來看是不是親人?(板書:不是親人)為什么被稱為親人呢?這是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大娘、小金花、大嫂她們有一個共同的性別特征?(都是女的)為什么沒有男人呢?(男人打仗去了)讓我們一起回憶戰火紛飛的58年前。
投影出示: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朝戰爭,悍然越過了“三八線”,一直打到了鴨綠江邊,威脅到我們國家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決定出兵增援朝鮮,130萬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投影2:志愿軍奔赴朝鮮的圖片,并播放《志愿軍軍歌》。經過中朝軍民并肩作戰,終于打得美國鬼子繳了槍,1953年,簽訂了停戰協議。
投影3: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先后出兵130余萬人,14萬英烈的忠骨永遠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這其中有:邱少云、黃繼光、楊根思、羅盛教、毛岸英……
師:這篇課文描述的就是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的動人場面。
三、整理問題,理解課文
師:我們志愿軍為什么稱她們為親人?仔細讀課文,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來?(生答)
我們深入研究這個問題。默讀課文1、2、3自然段,想一想,她們為志愿軍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讀書)指生填:
投影4: 為了志愿軍,大娘——
為了志愿軍,小金花——
為了志愿軍,大嫂——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那個句子最讓你感動?為什么?
投影5: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
投影6: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讀完這段話,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大娘?
感情朗讀。
師:多好的媽媽呀,八年了,她那慈母般的關懷,溫暖了多少戰士,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戰士們怎能忘記?在離別的時刻,老媽媽還不顧疲勞,送了一程又一程,看,這是75歲的老大娘和我們的戰士張習武揮淚告別。
投影7:圖片
投影8: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么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
師:誰來讀這段話和大娘告別?大娘就是停不下送別的腳步,我們只好請求她,誰讀?大娘就是不肯回去,沒有辦法,我們再來懇求她,誰來?大娘還是不肯走啊,無奈之下,我們只好命令她,誰來?(一生讀)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