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構機妙算使周瑜改變的.
什么叫"神機妙算"
2.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
學了課文的第三段,我們就會知道.
二,學習第三段
1.一生讀第三段.
其它同學一邊聽,—邊找:哪些事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
2.找出來劃好后,分小小組討論,
3.哪里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諸葛亮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
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天時 (第三天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齊讀.)
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地利 (順風順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氣,多疑多慮)讀有關句子
從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道曹操不會出兵 (讀有關句子)齊讀曹操下令說的一段話.進一步理解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慮,不敢出兵.
小結:
由于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 0萬枝箭;
4.諸葛亮是怎樣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讀課文,劃出寫諸葛亮指揮船上軍士的詞語.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說說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經過.
(向北靠近曹軍→船頭朝西船尾東→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繼續受箭→順風順水駛回.)
先討論交流,再請學生講,讓全體學生更深一層地理解課文內容,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江上霧很大,為什么曹操的軍士能那么準地射中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為諸葛亮的30個軍士在四更時分擂鼓吶喊,曹軍不習水戰,不敢出來.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霧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吶喊聲處放箭,這時箭像雨點一樣射過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滿了箭.)
從這里,說明了什么 (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頭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東.不這樣可以嗎 為什么
(學生用手操作討論,后交流)
(5)完成作業本上的第4題,
(6)大霧還沒散完,諸葛亮就帶船隊走了,臨走之前還怎么說 ,("謝謝曹丞相的箭")
指導讀這一句.是真謝嗎
(7)曹操聽后,會怎么樣 為什么不追 (因為諸葛亮的船隊順風順水走遠了.)
三,練習作業.
1.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嗎 (神)
諸葛亮是神嗎 (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機妙算是從哪兒來的 (從書中學來的) (平時多觀察,多思考)
2.諸葛亮不是( )是( ).他的神機妙算并不是( )而是( ).
四,再次理解課題,總結談話,
1.體會神機妙算,能用"神機妙算"說一句話,然后朗讀全文.
課題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經過,又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課文從周瑜妒忌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嘆不如的結果這一強烈的對比中,襯托了諸葛亮驚人的膽量,聞人的智慧.本文寫了一場智斗,全文按故事發展的順序,
緊緊圍繞"神機妙算"來寫的.在事件層層發展,人物性格對比中,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朗讀全文.
完成作業本上第6題的(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