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學雜談
《威尼斯的小艇》教學雜談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育才小學 陳 婕】
〖運用電教媒體 創設樂學氛圍 促進自主學習·課外延伸,發散思維〗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大增加聽和看的機會;用文字、圖像、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如學完《威尼斯的小艇》這一課,我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資料:蘇州被稱為東方威尼斯,它與威尼斯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通過這樣的問題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分析比較,充分討論。這樣,既做到了學法遷移,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河南省新鄭市北街小學 吳淑英】
〖自主參與 樂于探究 促進發展·主動參與 樂于探究 勤于動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形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下面我以《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的教學為例,具體談談我是如何嘗試著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
1、采用切實可行的組織形式:
我將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師生合作這一方式引進課堂,在講讀課文的第二小節、第五、六小節中,我都出示了自學要求。第二小節的自學要求是:想一想小艇有哪些特點?可以劃出重點語句,可以圈出關鍵詞語,可以畫一畫小艇的樣子,可以演一演小艇行動的輕快靈活。第五、六小節的自學要求是:⑴、自由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感受的小艇的作用很大,完成填空:在威尼斯,白天,商人( ),青年婦女( ),小孩兒( ),老人( ),晚上,看戲的( )人( )。⑵、除了課文所講到的,還有哪些人的活動離不開小艇,請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一句話。在教學中通過各種合作形式進行自主探究,其中學生的個體學習是基礎,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合作學習可以發揮課堂教學的群體功能,為學生成功學習提供幫助。此外,在第二小節的自學時,我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開展選擇性的學習。
2、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如用筆畫小艇的簡筆畫,用手勢表演小艇的行動輕快靈活;讓全體學生做“船夫”,以手代艇來表演課文中具體描寫船夫操作自如的內容;讓學生體會一下坐上小艇的感覺。我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特別注重其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如:學生在自學第五、六小節,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交流匯報,學生說到了醫生、教師、市長、旅行者等等乘著小艇去干各種各樣的事,還說到了青年婦女乘著小艇去走親戚、逛商場等。在教學中我突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動眼看一看,動手演一演,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全員參與,并且努力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此吸引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
3、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
科學的流程,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教《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我采用了初讀感知、精讀感悟、熟讀內化的實踐性的教學流程。在初讀感知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到的世界各地的風光,從學生的話題中引出在歐洲的意大利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水上名城──威尼斯,并讓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資料,整體感知文章圍繞中心句從三個方面具體介紹了威尼斯的小艇。在精讀感悟、熟讀內化的環節中,我精心設計課文的導語和過渡語:①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小艇的呢?這樣在導入時對照課題,充分發揮教師體態語的作用,同時又提綱擎領復習了第一教時的內容;② 小艇到底是什么樣的呢?③ 小艇小巧玲瓏、新穎別致、外形美觀、內部舒適,你們想不想坐一坐呢?想不想讀一讀呢?這樣的過渡語讓學生產生情感的落差,給他們更多的認認真真讀書的機會。④ 難怪威尼斯人都喜歡乘坐這樣的小艇,駕駛這樣重要交通工具的船夫,他的駕駛技術又是如何呢?⑤ 新穎別致的小艇有如此技術熟練的船夫來駕駛,真是錦上添花。然而這樣的小艇有什么作用呢?這樣的導入語、過渡語就是教師組織教學的環節,在組織各環節的教學時,我關注著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更多地觸摸文章的語言文字,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指導學生朗讀中我精于點評,或描述意境,強化學習動機,或聯系生活,使其產生親切感,或情感驅動,喚起心靈的共鳴,或拓寬思路,使思維更具廣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