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電教教學設計(北師大版五年級上)
2、 主菜單、播放、返回按鈕設計
為了方便教師系統地控制幾個授課環節的演示,實現各環節間的自由轉換,為本課件設計了主菜單。單擊所需要演示部分,即可進入。然后又設計了播放、上一部、返回等按鈕,增強了課件的機動性、靈活性。
3、 網絡鏈接
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向學生提供關于紅樹林介紹的資料、圖片、研究網站等介紹的網頁鏈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森林嗎?喜歡嗎?那你們見過海底森林嗎?
2、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領略海底奇觀---紅樹林。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么樣子的?
【設計意圖】:本課伊始,我先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后通過課件出示紅樹林的畫面,將學生帶入壯觀的紅樹林中,喚起學生的讀文欲望,激發學生學文的興趣。同時,清晰地將紅樹林這一物種自然地介紹給同學們。
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壯觀的紅樹林的畫面,并出示介紹紅樹林的字幕: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口、海岸沼澤區域的耐鹽性常綠灌木或喬木樹林,其大部分樹種屬于紅樹科,生態學上通稱為紅樹林。紅樹林是陸地過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隨潮水漲落而出沒,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 之稱。)
那么,課文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紅樹林的呢?
(二) 初讀感知
1、 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互相提醒易錯的字。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新詞。)
2、 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紅樹林的?寫出課文的提綱。
3、 按內容不同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精讀感悟
1、指讀課文,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里龍宮的大花園,那么,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形象具體、生動有趣的紅樹林畫面、美麗風光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接受信息。豐富學生的表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出示“讀一讀”、“寫一寫”及“日積月累”等形式,檢驗學生對本課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憑借多媒體、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的優勢,可以給學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使之耳目一新,興趣盎然,有效地克服了識字教學中枯燥乏味的缺陷。
在個別字的教學中,通過不同顏色的動畫變化將字體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刺激學生感官的多層次活動,從而達到認知生字目的,然后還隨機進入生詞和課文的學習。
圖文并茂學習生字,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獲取信息的數量,加深大腦的識字,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值得我們推廣。
(課件出示:紅樹林的美麗畫面。)
2、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習方法。
(1) 默讀第二自然段,請你邊讀邊在旁邊作批注,思考:遠看紅樹林,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宏偉、壯麗)
(2) 從那些詞句看出來的?(教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
(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有關句子。相機理解:芳馨、婀娜、絢麗多姿)
(3)應該怎樣讀?(本文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必須引導學生充分的朗讀。)
(課件出示:紅樹林的美麗畫面,喚起學生贊美的情感,使學生自然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學生仿佛置身于紅樹林,融入文章優美的句子中,在畫中吟詠,并沉浸在祖國美麗的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