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審驢》教學設計
一. 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這個斷案故事——《包公審驢》。
2.誰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3.我們還學習了什么?
(1) 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分為換驢——審驢——找驢三段。(板書:換驢——審驢——找驢)
(2) 我們還提出了兩個問題:a,包公為什么審驢?b,包公怎樣審驢的?
二. 品讀課文
1. 引讀故事的起因(包公為什么審驢?)。
包公為什么審驢呢?請你快速瀏覽換驢的部分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請你劃出分別描寫兩頭驢的句子。
(1) 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劃記出描寫毛驢的句子,仔細讀一讀,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好驢:這頭驢是王五唯一的財產,因此,王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還親手給驢做了一個漂亮轡頭。由于他的悉心照料,不管誰見到這頭驢,都要夸獎一番:“這簡直是一頭四條腿的寶貝啊!” (課件)
這頭驢好在哪?王五喜愛這頭驢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窮人,唯一,親手,悉心照料。)想像王五還會為這頭驢做些什么?
所以,無論誰見到這頭驢,都要夸獎一番:“這簡直是一頭四條腿的寶貝。 保ㄕn件)
是呀,王五的驢是多么漂亮,王五為擁有這么一頭驢是多么自豪呀?墒牵H被換走了,代替它的卻是什么樣的驢呢?誰來讀一讀文章。
壞驢:驢還拴在樹上,驢背上的鞍子還是那個鞍子,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轡頭,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ㄕn件)
王五曾經__________,但是現在_______________.
直接說驢被換走了就行唄,為什么還要花這么多筆墨寫這頭難看的驢的樣子?
這種對比描寫是為了使好與不好兩個方面的特點更加突出,為下文審驢做鋪墊。
(2) 過渡:就這樣,王五帶著滿腔憤怒和希望來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對著這樣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審案的呢?
2. 細讀審驢部分。
(1) 指名讀3——9自然段。
(2) 你覺得文中的包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足智多謀)
(3) 做批注:勾畫出能表現出包公足智多謀的語句,寫下自己的認識,記下自己的感受與疑問。
(4) 集體交流,匯報自學所得。
咱們按順序來說一說,你畫出了哪些句子。
對包公語言、動作、表情的描寫:
a.“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边@是對包公表情的描寫,他想了些什么?
包公此時已經有了主意,所以他把驚堂木一拍,( )地大聲喊道:“王朝,馬漢!趕緊把嘴套給驢套上!別給它吃,別給它喝!把它嚴嚴實實地關上三天!到時我再來審它!”
誰還能找到文中包公的語言描寫讀一讀。(課件出示)
b.文中除了對包公的正面描寫能夠突出包公的足智多謀,對其它人的側面描寫更加精彩,誰找到了?
“衙役們差點兒沒笑出聲來。站在‘法官’旁邊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當然不敢笑了……”衙役們和圍觀的人心里想了些什么?體會衙役們和群眾的癡笑與包公的區別。
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從側面描寫了包公的足智多謀?
“包大人在上,這畜牲不知來自何方,竟敢冒名頂替!”王五的急和惱反趁出包大人的鎮定自若與足智多謀。
c.側面描寫:“與此同時,這個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來了,人們都十分吃驚,這真是有生以來聞所未聞的奇案……”理解聞所未聞的詞義,反映人們對這場官司很感興趣,包公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