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進西藏(選學(xué)課文)
吐蕃使臣為什么從佩戴花的不同就斷定戴鮮花的是文成公主呢?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這個姑娘戴鮮花,正是與其他姑娘的區(qū)別所在,因為從蜜蜂追花的情景來分析,只有一個戴著鮮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個;從“鮮花”中,他年到的是尊貴和高雅,戴鮮花對公主來說,是理所當(dāng)然的,也是當(dāng)之無愧的;另外,恐怕“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從中看出使臣的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2)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個叫路納的地方遇到了一條河,過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樹干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
這是極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實上,有河水那么寬的樹干嗎?一段樹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馬行車?課文中這類帶傳奇色彩的描寫還有很多,比如:沼澤地上撒羊毛,因公主無心梳妝樹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
把這個神話傳說講給爸爸媽媽聽,注意語言要流暢,做到生動,有感情。
拉薩是一座獨特的高原城市,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拉薩河北岸的廣闊高原上,而城中的布達拉宮,猶如一座美麗的水晶宮,屹立在青藏高原上。它從東到西長360米.從底到頂高達110余米。它拔地直插云天的氣勢和強烈的色彩令人驚嘆。整個宮殿由白色部分——白宮和高聳在白宮上的紅色部分——紅宮組成。在藍色的天幕下,白臺像飄浮著的白云把紅臺托起,加上那熠熠發(fā)光的金頂,更有人間仙境之感。
這顆明珠的誕生。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它是藏漢和親的一座紀念碑,是松贊干布為了迎接文成公主進藏而建造的。現(xiàn)存的觀音堂內(nèi);還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由于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當(dāng)時各邊境民族都愿意結(jié)好唐政權(quán)。吐蕃人(藏族先民)也不例外。。
吐蕃人的年輕首領(lǐng)松贊干布是一位有勇有謀的杰出領(lǐng)袖。他看到唐朝如此繁榮發(fā)達,就恨不能在一夜之間改變西藏的落后面貌。因而他想到了和親,如果能娶到唐朝的公主,兩國的關(guān)系必然不同一般,藏族向漢族學(xué)習(xí)也就不成問題了。因此,他果斷地派出使臣,帶著豐厚的聘禮到長安向唐朝皇帝求親來了。
唐太宗對能說會道,儀表堂堂的吐蕃來使印象很不錯,于是慨然應(yīng)允了求親之事。答應(yīng)盡快在唐朝公主中挑選才貌雙全的女子嫁給松贊干布為妻。然而,太宗沒有想到的是,后宮中居然沒有人自愿去吐蕃當(dāng)王后。
盡管后宮中的女子們不太了解外界情況,但有關(guān)吐著的野蠻和落后的種種傳聞,一傳十,十傳百,弄得人心惶惶。所以,得知吐蕃王求親,皇帝要挑選公主,大家非但不情愿,還暗暗祈求,千方躲避。只有一位女子與眾不同,別看她不言不語,心中可有主張,她,就是文成公主。
她想;“唐朝雖強盛,皇上要操心的事卻不少。周邊關(guān)系是一樁大事,邊境不寧會成為皇上的心事,況且,從平日所讀的書中,自己對吐蕃也略微有些了解,那里地域遼闊,風(fēng)景優(yōu)美,人民淳樸,只是落后了一些。”思考再三,文成公主下決心為皇上分憂,遠嫁西藏。
太宗大喜過望,正式召見了她。他對官中居然還有一位如此秀麗可人、文靜聰明的女子感到十分驚訝。盡管有些后悔,但為了踐約,他還是舉行了一個十分隆重的送行儀式,并安排了宮娥、樂隊和工匠以及家具用品、經(jīng)史文籍和綾羅珠寶等豐厚嫁妝,派江夏郡王取道青海護送文成公主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