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課中生,愛在課中長——《月光啟蒙》教學設想
情在課中生,愛在課中長——《月光啟蒙》教學設想
《月光啟蒙》是篇新課文,通過孫友田回憶兒時母親在夏天的月光下為我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及猜謎語的事,表達了對從小給予他啟蒙的母親深深地感激、懷念之情。文章語言很優美,立意深遠。本堂課為第二課時,設計理念是:緊扣文題,探尋文脈,感悟文意,觸發情源。重點讓學生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 讓學生在自主閱讀文章中感悟,在探究中走進作者心靈時感動。讓情在課中生,愛在課中長。為此我設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我的目標。
一、 現代媒體渲情
課件采用了圖、文、音樂等進行設計,力圖為學生營造愛的氛圍。圖片上,月光如水,母親摟著孩子;音樂選擇考慮到文章情感的基調,總體緩緩的節奏,如流水般,比較抒情。
二、 自主探究悟情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式,現在對于這個學習方式,眾說不一,尤其是“合作”一詞,更是貶勝于于褒。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文題中的“啟蒙”二字,設計了一個具有一定探究空間的問題,即:你從哪里感受到母親對我的啟蒙?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從字里行間感受母親對故鄉、對生活的愛,理解母親對我的啟蒙,從而也體會我對母親的懷念、感激之情。
三、 詩化語言煽情
針對目前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一些專家提出了語文老師語言要“詩化”的觀點。讓學生潛移默化中得到文學的熏陶,藝術的滋潤。我也比較贊同這個觀點,因此,這堂課上,我精心設計了一些教學語言,一方面感受語言的魅力,更主要的是起到“煽情”的作用,用我和作者的“對話”來激起學生和作者進行有效“對話”,讓情、讓愛迅速滋長起來!
四、 感情朗讀抒情
愛隨情生,情隨愛發。學好語文,還得讓學生有滋有味地讀。我們常說: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學生的情感有了一定的積淀,他就有了迫切需要傾吐的愿望。感情朗讀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抒發情感的平臺。尤其是配樂朗讀,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如, “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這句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讓學生先想“玉石雕像”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純潔、美麗、高尚)再指導讀好句子。(配樂讀)指名讀,齊讀。 在反復誦讀中,
五、 課外延伸傳情
自己布置作業,教師進行指導,表達對母親的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因為課的情感基調是“愛”,故學生會提出要寫詩表達對母親的愛。
總之,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受到母愛的教育,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較好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