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二泉映月》斷想
揉弦,揉著不流血的傷口。音樂也在緩慢中張揚。有碧荷映日、輕紗籠月的幽鳴,有天和地的融合,有風和日麗,有清泉映月的愉悅怡然的境界。。。。當年阿炳孤身只影,惟有一泉一月伴手中的那根不盡的琴弦。淙淙二泉,皎皎明月,一縷藝魂裊裊不絕。這泉、這月、這琴音,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音符爬著高八度,悲涼亢進。猿聲啼白的楓岸,月色深沉的深潭,冷濤洶涌、寒風飛瀉的嘶吼,淚與血的交流,抒發對坎坷命運的憤憤不平和抗爭的吶喊……
《二泉映月》展示了人世的一切悲歡,一切離合;云與月的追逐,未來幢憬的寄托;訴不盡的凄切、哀惋和無奈……圓月變成清瘦的冷月,如鐮如釣,殘照寂寥深寒的太湖,殘照阿炳憔悴的容顏。
宋飛在理解這首曲子的音樂時候,她曾經對我說過,《二泉映月》語言不像其它許多中外名曲那般高貴雅致、華美壯觀,使人聽了嘆為天聲。《二泉映月》表達的是普通人的人生感受,訴說的是普通人的心聲。它是真正的人間音樂!
“夢悠悠魂悠悠,失明的雙眼把暗夜看透;情悠悠愛悠悠,無語的淚花把光明尋求;啊,二泉的月是你命中一曲不沉的舟……… ”
阿炳雖然看不見世界,可從他的傷口放出一泓泉水,卻沁潤著億萬熱愛音樂的人;阿炳的琴聲已成為遙遠的絕響,但《二泉映月》卻不會成為絕響。因為它已經雋刻在每位對藝術,對音樂愛好者的心中。
試聽宋飛演繹的《二泉映月》/play.php?v=tcizacgze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