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說課稿
(二)精讀課文,感悟人物精神。
為了更好的感悟海倫的精神,我先讓學生了解幼年時的小海倫,讓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她的不幸。再讓學生回憶自己看到的美麗景色,再讀課文,聯系海倫才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海倫的不行,味甘無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做好了鋪墊。
話鋒一轉,小海倫就這樣向命運低頭了嗎?她不但沒有低頭而且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她具有了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這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課文,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找出重點語句來感悟海倫的精神。 在讀的同時標出重點語句,學生做到了眼、手、腦并用。經過學生充分的讀,指名交流 ,根據學生的交流梳理歸納,重點理解兩處能說明海倫具有不屈不撓奮斗精神的語句。1.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還練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的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的如饑似渴,以致小小的指頭都摸出了血。2.為是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單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覺得自己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就像高林生老師說的那樣,寧可在一個地方打井,不在多個地方挖坑。課標中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兩處句子我讓學生抓住讓自己深受感動進行了充分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學生與文本進行了充分的對話,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在反復朗讀中感悟,這樣自然而然舊突破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海倫高大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清晰起來。
(三)情感升華
學生精讀課文,感悟了人物精神之后,已經走進了人物的內心。為了讓學生走出文本,從海倫的身上受到教育,把海倫的精神永留心間,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看著課本53頁插圖,用海倫,我想對你說這樣的句式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時學生內心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四)課外拓展
為了響應我校開展的讀書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閱讀量,我借此機會把海倫的自傳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推薦給學生。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文的縮影,是文章的精華,是對課文的概括總結,好的板書更能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9.海倫.凱勒
拼命摸讀
不屈不撓 不停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