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鄭和遠航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讀文,感受鄭和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誦讀,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設計理念
實實在在真語文,尊重學生的感悟,注重學生朗讀,注意學生的表達,這是我設計此課教學所追求的!
1、600年前的今天,一位偉大的航海家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龐大的船隊即將遠航,這位航海家的名字叫——“鄭和”。
600年前的今天,一項令世人矚目的壯舉即將誕生,它被稱為——“鄭和遠航”(齊讀)
2、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鄭和,去了解鄭和遠航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
二、感受航海之最:
1、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奇跡。書上有一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的評價,你能找到嗎?
2、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1)齊讀。這句話中的“頂峰”是什么意思?(最高峰、無人能及)
(2)為什么說鄭和遠航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3)那么三者表現在何處呢?
3、請大家默讀全文,思考上述問題,再在小組里交流。
4、全班交流。
(1)規模最大:
①出示第二節,指名讀,你從哪里感受到規模大?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二小節,相信你會讀得更好!齊讀。
②第一節最后一句。
(2)時間之長:
從1405年到1433年,七次,長達28年。
點出:這么長時間的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
(3)范圍之廣:
鄭和遠航,前后一共到過三十多個國家。
出示“鄭和遠航圖”。
講解:這就是600年前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線圖。鄭和前三次下西洋到達印度古里即返航,后四次則橫渡印度洋,到達了阿拉伯及非洲的東海岸,最遠到達索馬里、肯尼亞等。
擴展介紹:最后一次遠航……才回到祖國,不幸的是,63歲的鄭和因積勞成疾,魂斷古里,逝世后由隨從將骨灰帶回祖國。
讓我們帶著懷念之情,齊讀第6小節。
(4)總:由此可見,這樣的規模、時間、范圍的確堪稱當時“頂峰”。
所以說——“鄭和遠航……頂峰。”(齊讀)
三、了解第一次遠航的經過,感受遠航的意義:
1、從一個年輕氣盛、風華正茂的青年到一個白發蒼蒼、最終積勞成疾、客死他鄉的老人,放著一個富饒的泱泱大國不待,卻終年漂泊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鄭和遠航的意義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