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是語言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飽含深情的回憶了童年時夏日的月夜,在月光沐浴下,母親唱童謠、民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對母親的深切懷念。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三維教學,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本文的寫法。
3、情感目標:領悟“月光啟蒙”的真正含義,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深切懷念之情。
三、說教學法
根據閱讀教學的規律和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建議,教學本文,我準備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段,進行研讀和品讀,借助文章插圖和民歌童謠,通過深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得,以讀促悟,以讀代講,從而讓學生從內心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說教學流程
閱讀教學是學生潛心會文、獲得獨特體驗和感受的過程,是教師文本學生對話,情感交流的過程,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建構獲得能力的過程,基于此認識,我設計了兩個課時的教學。
第一課時
1、初讀感知,理清條理。
1.讓學生看題質疑:什么是啟蒙?作者為什么說月光啟蒙?讓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自讀要求:讀通句子,讀準字音,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3、說一說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在這一課時,給足學生時間,讀思批畫,獲得初步的個人體驗,同時鼓勵學生質疑,做到“書不讀熟不開講”
第二課時
課前播放民謠,創設一種情景。
1、激情導入:柔和的月光灑滿農家小院,母親摟著我吟唱歌謠,講故事,這是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讓我們一起去重溫那感人的時光。
這樣,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初步與作者產生共鳴,鋪設本文的情感基礎。
2、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1)聽著這動人的歌謠,讓作者感受童年的夏夜永遠是最美妙的,為什么?讀讀第一至四小節。想象畫面,重點體會“柔和、灑滿、摟著、唱起”等詞語,引導學生看插圖,提出要求:你們的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母親那芳香的音韻。
師范讀,學生連讀。
探究:為什么說“不長五谷卻長歌謠”?母親的歌謠給我怎樣的影響?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放手讓學生讀悟談,獲得個人體驗和感受。
閱讀教學是個性化行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鼓勵學生說出自己不同的感受,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是閱讀教學中彌足珍貴的。
(2)總結方法,自學第二部分
讀一讀,抓住重點詞句談感受,感情朗讀。
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善于引導,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能力的獲得才是最重要的。
(3)學習第三部分
讀文思考,作者為什么說“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這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與客體“月光啟蒙”有什么關系?或者討論“為什么以月光啟蒙為題”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創設學生學習的情景,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尊重獨特感受,注意價值取向。
4、課外作業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課下讓學生去搜集吉祥的民歌童謠并整理,舉行一次“家鄉民歌童謠交流會”讓豐富的民間文化滋養孩子們的心靈。
總之,像一位教育專家所說的“語文教學只有逗號,沒有句號。”教學之路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