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課文
[教科版第六冊課文]
快樂讀書屋二
半截蠟燭中藏著什么秘密?一家三口人都想用什么辦法來阻止厄運的到來?最后脫離險境了嗎?
半截蠟燭(zh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叫伯諾(nuò)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孩子,為把德國強盜(dào)趕出自己的祖國,一家三口人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
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絕密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為了情報的安全,她想了許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后,她終于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后把它插在一個燭臺上。由于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沒有引起前來搜查的德軍的懷疑。
一天晚上,屋里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他們坐下后,一個中尉(wèi)順手點燃(rán)了藏有情報的蠟燭,放到少校軍官面前。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會自動熄(xī)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zāo)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自己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孩子,急忙從廚(chú)房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
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著青煙的燭芯(xīn)重新點燃。“晚上這么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他說。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時候,大兒子杰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chái)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說著,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屋子頓時暗了許多。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然后一把奪回燭臺。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è)運即將到來了。在斗爭的關鍵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著。燭焰搖曳(yè),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突然,小女兒杰奎(kuí)琳(lín)嬌(jiāo)聲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么大的小女兒。”杰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
就在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認 燭 諾 盜 燃 熄 遭 廚 柴 厄 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