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六單元《父母的愛》作文
《父母的愛》作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從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寫好一段話。
2.通過回憶、表達,感受父母的愛,及我對父母的愛。
二、教學過程
1.同學們,誰能告訴我上個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嗎?(母親節)
(師:你能記住這個特殊的日子,真是孝順的孩子。從大家一臉茫然的表情看出你們不知道,那老師告訴你們,是上星期母親節,每年的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
2.你為沒能記住母親節并獻上自己對媽媽的祝福感到遺憾嗎?
(師:那反你的這種遺憾深埋心底,來年一定補上,不過父親節還沒有錯過,是在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今天正好六月日。到時一定要向你的爸爸問好哦。因為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
教師板書:父母的愛
二、激情拓思。
1.同學們拿來了幾張自己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溫馨照片。想不想和老師一起欣賞?(課件出示溫馨照片。學生自己簡單描述畫面內容。)
2.再出示<校門口接著孩子>圖,一邊讓學生看,師一邊描述畫面內容。
3.其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很多。打開你的記憶大門,搜索一下,選一件印象最深的事來說說吧!
出示句式:
當我胃口不好不想吃飯時,媽媽(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生病時,媽媽(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爬山爬不動時,媽媽(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不想學習時,媽媽(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______時,媽媽(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順學而導
1.同學們,你們看,父母的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要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這份愛,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說出來呢?我們就來說說喂飯這件事。誰來說說當時是在什么情況下媽媽是怎么說的?
指名交流,教師從兩個方面加以引導:
(1)清楚。
當發言的學生能把這件事原原本本說出來時,引導其他學生體會怎樣說清楚一件事:一步一步說出來,讓人聽了覺得清楚。
(2)感人。
1)當發言的學生已經能清楚地說一件事時,教師站在一個傾聽者的角度,在詢問中讓學生自己發掘這件事的細微感人之處。
2)如果發言的學生在說一件事時,已經把一些細微感人之處表達出來了,那可以直接引導學生談聽后感受,再順勢點出細微感人之處并板書。
師:媽媽說時是什么表情?媽媽又是怎樣做的?你聽了媽媽的話心理是怎么想的?(隨機板書)
語言 神態 動作 心理
(有一次我生病人,沒胃口不想吃飯。媽媽在一旁很關鍵,很我想能多吃一口飯,拼命地勸我:“孩子,你就再吃一口,看,這有你喜歡吃的菜。來,張嘴,再吃這一口。”在媽媽不住的勸說下,看著媽媽一直舉著筷子要喂飯給我的情況下,我只好再吃了那么一小口。我心想:媽媽實在太煩人了。后來媽媽把我吃的剩飯都拿去吃了。)
師:瞧,我們只要通過寫出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和心理等方面,就可以寫好一段話啦。剛才我們談到的一些事,如旅游時、生病時、學習上、生活上等方面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中都能體會這種偉大的、無私的愛。我想:此時此刻有一首詩最能代表我們共同的心聲。(課件出示《游子吟》,學生齊聲朗誦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