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第一框《父母的愛,我們收到了嗎?》教學課例
第一部分: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父母的愛,我們收到了嗎?》是人民版教材思想品德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的第一框。從教學內容來看,本框題主要是讓學生領悟到父母的愛心和付出應該得到回報,應該孝敬父母長輩。本框題是第一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對今后學生生活圈的擴展教學來說,是一塊奠基石。教材編寫的意圖主要是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家庭中的親情,體會父母的愛心與付出,進而孝敬父母和長輩!緦W生分析】人們常說:家庭是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也是我們成長的搖籃;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關愛和教育?梢哉f,家庭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主要部分。然而,有些學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護而不知溫暖。加上成長的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愛心,感受不到家中的親情與溫暖,因而對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對此在重難點的教學上要讓學生感受家庭中的親情,體會父母的愛心和付出,進而孝敬父母和長輩!驹O計思想】根據學生的認識能力,結合生活當中的實例,運用多媒體課件結合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舉例法、圖示法等探究本課時教學內容。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嚴格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充分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生動形象地展示相關材料,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學習的空間。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父母為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很多,理應受劍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孝敬父母要受到道德的譴責,要承擔法律的責任;孝敬父母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能力目標:正確區分孝敬父母在不同場合具體要求的能力,孝敬父母的具體行為實踐能力以及創造性的動手操作能力等。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熱愛白己的父母,厭惡不孝行為;并樹立家庭中的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履行家庭義務的責任觀念。
【過程與方法】以場景再現作依托,設計情景式教學;以問題討論為主線,設計探究式教學;以平等交往為前提,設計互動式教學。采用設問法、事例說明法、講授法、歸納法、啟發式教學等。
【教學重難點】領悟父母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教學難點領悟父母的愛心。
【教學方法】活動探究法、討論法、情感熏陶法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音樂欣賞: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渲染氣氛,情感鋪墊。
【導入】多媒體播放:電影《垂直極限》片段【設問】請同學們談談你看完這段影片有什么感受?展示課題:父母的愛,我們收到了嗎? 看影片后感受父母愛的偉大!通過影片的驚險場面,引起學生內心的震動,導入新課活動一:體味父母的愛多媒體顯示四幅圖片:圖1:一個疲憊不堪的父親正給孩子喂奶;圖2:在公園里,一個父親正用塑料袋給孩子接尿。圖3:一位母親打著哈欠仍然陪著兒子讀書;圖4:一群父母在烈日下、考場外焦急地等候!驹O問】: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細微之處流淌出父母對你的綿綿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