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助我成長教案
一、知識助我成長
一、說教材地位
本課為第六課的起始課,第一框主要幫助學生了解教育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含義、地位和特征,讓學生理解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接受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項基本人權。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從知識和學習兩個方面來闡述教育是享受和創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條件,了解我國法律關于公民受教育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知道受教育權利的實現是有條件的,即國家、社會、家庭、學校有義務為公民受教育權利的實現提供必要條件,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維權意識。
能力目標:運用多種方法收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例,理解教育與人的幸福生活的關系,從而培養觀察能力。通過對有關受教育權的典型案例的討論交流,培養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過對比是否受教育對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所造成的不同結果,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教育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通過對教育作用的分析,為以后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作好鋪墊,并由此增強我們熱愛學習的意識,以及自覺運用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發現、創造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框包括兩部分:1、,教育的作用。
理由:因為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抽象、籠統,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教育對個人,對國家都有重要的作用,要把教育的作用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2、我們享有受教育權利。其中第一部分是重點,第二部分是難點,同時它也是第二框內容的鋪墊。
理由:這部分內容和學生目前接受的義務教育相吻合起來。這部分內容涉及到學生如何更好地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如何更好地正確行使受教育的權利。并且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誤區。
四、說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圖片,制作成課件。
學生:收集“知識改變生活”或“學習成就未來”的典型事例。
五、說教法、學法
(1)點撥法:因為本課知識理論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以幫助學生理解基本概念。
(2)案例分析法:可以通過分析鮮活的事例案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
(3)熱點問題討論法:以學生社會生活較常遇到的跟自己受教育權有關的現象作為熱點話題,引導學生討論,教師作指導,既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又增強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六、說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說板書設計
一、知識助我成長
知識改變生活
學習成就未來
八、說教學過程
綜合設計思路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情景導入 閱讀課本第58頁故事,思考:這個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學生分析的基礎上,小結引出課題。 將教育對人的作用生動化,為后繼學習做好鋪墊。
故事續寫
學生閱讀課本第58頁笛福的信。
(1)根據假設續寫故事:
假設笛福的孩子最終獲得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
假設笛福的孩子最終沒有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
(2)學生交流續寫的故事,討論兩種不同的假設帶來的結果有何不同。
引導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與否對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教育可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設置情境,通過課堂演練,以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增強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