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助我成長》教案(精選2篇)
《知識助我成長》教案 篇1
一、知識助我成長
一、說教材地位
本課為第六課的起始課,第一框主要幫助學生了解教育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含義、地位和特征,讓學生理解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接受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項基本人權。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從知識和學習兩個方面來闡述教育是享受和創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條件,了解我國法律關于公民受教育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知道受教育權利的實現是有條件的,即國家、社會、家庭、學校有義務為公民受教育權利的實現提供必要條件,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維權意識。
能力目標:運用多種方法收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例,理解教育與人的幸福生活的關系,從而培養觀察能力。通過對有關受教育權的典型案例的討論交流,培養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過對比是否受教育對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所造成的不同結果,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教育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通過對教育作用的分析,為以后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作好鋪墊,并由此增強我們熱愛學習的意識,以及自覺運用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發現、創造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框包括兩部分:1、,教育的作用。
理由:因為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抽象、籠統,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教育對個人,對國家都有重要的作用,要把教育的作用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2、我們享有受教育權利。其中第一部分是重點,第二部分是難點,同時它也是第二框內容的鋪墊。
理由:這部分內容和學生目前接受的義務教育相吻合起來。這部分內容涉及到學生如何更好地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如何更好地正確行使受教育的權利。并且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誤區。
四、說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圖片,制作成課件。
學生:收集“知識改變生活”或“學習成就未來”的典型事例。
五、說教法、學法
(1)點撥法:因為本課知識理論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以幫助學生理解基本概念。
(2)案例分析法:可以通過分析鮮活的事例案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
(3)熱點問題討論法:以學生社會生活較常遇到的跟自己受教育權有關的現象作為熱點話題,引導學生討論,教師作指導,既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又增強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六、說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說板書設計
一、知識助我成長
知識改變生活
學習成就未來
八、說教學過程
綜合設計思路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情景導入 閱讀課本第58頁故事,思考:這個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學生分析的基礎上,小結引出課題。 將教育對人的作用生動化,為后繼學習做好鋪墊。
故事續寫
學生閱讀課本第58頁笛福的信。
(1)根據假設續寫故事:
假設笛福的孩子最終獲得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
假設笛福的孩子最終沒有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
(2)學生交流續寫的故事,討論兩種不同的假設帶來的結果有何不同。
引導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與否對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教育可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設置情境,通過課堂演練,以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增強真實感受。
深化認識 提供兩則故事:
(1)大眼睛蘇明娟的今昔對比。
(2)放羊娃的故事。
并設問:蘇明娟的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放羊娃靠放羊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通過正反案例的對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接受教育與否對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
思維體操
接受教育、掌握知識的益處:
學習語文,能使我們 ;
學習英語,能使我們 ;
學習歷史,能使我們 ;
學習繪畫,能使我們 ;
學習防火知識,能使我們 ;
……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展示培根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小結:要讓短暫的生命發光、有尊嚴有意義地度過一生,必須接受教育。對個人來說,知識改變命運。
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這一問題,還可補充民工找工作越來越難的事例來說明。 幫助學生將教育對人的作用和學習經驗聯系起來,從而體會到接受教育的好處。
你說我說 出示材料:如何從人口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強國?
(1)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2)我國要趕上發達國家,首先要從哪里入手?
小結:對民族國家而言,教育成就未來。 幫助學生把對教育作用的理解提升到一個高度。
我來斷案 出示案例:“父親不讓女讀書 少女與父對公堂”,思考:
(1)孩子上不上學只是個人的私事嗎?
(2)如果是謝友蘭自己不想上學,她就可以不上學嗎?
(3)處罰謝友蘭的家長有什么法律依據?
小結: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是每個公民都享有的一種機會和一項權利,任何人都無權剝奪,包括自己的家長。同時,接受義務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必須履行。 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同時也是公民的義務。
學知導行 就當地情況,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的現象。 既是對本框知識的延伸,又是下一框內容的預習。
九、說作業布置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受教育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含義各是什么?
義務教育有什么特征?
《知識助我成長》教案 篇2
第六課(一)《知識助我成長》
【課前使用說明】1、課前預習、自主學習:結合學習目標和學案,自學課本p58-----61頁內容,用鉛筆在課本上標記重點。并獨立完成《自主學習》內容。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組長組織組員對學案進行討論,幫助有展示、點評任務的同學高效完成任務。
【學習目標】知識目標:知道教育的含義和重要作用。識記義務教育的含義和特征。能力目標:提了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懂得教育既賦予人類智慧與美德,又賦予社會進步的力量,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國家的繁榮昌盛,都離不開教育。
【重難點預設】教育的作用
【知識鏈接】 教材第59頁“學生交流,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談對‘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理解” 教育能為人們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要讓短暫的生命發光、有尊嚴有意義地度過一生,必須接受教育。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知識迅速增加,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社會競爭空前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接受教育,喚醒潛力、發展才智,才能擺脫愚昧,增長才干,豐富人生,享受現代文明,在職業活動和其他活動中獲得成功。教育對于個人一生的成敗至為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對于民族、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
p61孩子上不上學只是個人私事嗎?談談你的看法。①孩子上不上學并不只是個人私事,而是關系到國家、民族未來的大事。②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權利,任何人都無權剝奪,包括自己的家長。同時,接受義務教育不僅是公民的一項權利,也是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必須履行。家長不讓孩子上學的行為是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如果自己不想上學就不去上學同樣是違反義務教育法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處罰。
【學習流程】
預習填空1.教育的含義:教育,是以促進________、__________為目的,以傳授_______、_____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催化活動,是連接______和_______的中介。)
2.教育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它又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斷________________,從而開辟___________的道路,奠定________________基礎。教育能為人們未來的__________奠基。教育對于個人一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獲取知識,知識改變_________。對于國家、族來說,教育成就____________。
3.受教育的含義:(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所謂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___________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____________的權利。
4.義務教育的含義:所謂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______、_____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給予________的公益事業。義務教育具有___ ___性、_ ____性和___ ___性。
5.孩子上不上學只是個人私事嗎?答: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_________,也是公民的基本________;⑵.國家經濟的_____,科技______和社會的_____,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___________,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受教育不是個人私事。
活動一 教材第58頁“教育對個人和國家有什么重要意義?”
活動二 教材第59頁“笛福的信和‘阿韋龍野人’的故事” 給我們什么啟示?
活動三、教材第60頁“你能體會小余當時的心情嗎?”“王老師傾其全力維護了小余的什么權利?
活動四 教材第61頁“處罰小淘的家長有什么法律依據?”
【學習小結】
【達標檢測】單選 1、據調查表明,當前人們的事業發展和收入狀況與他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腦袋滿,才能錢裝滿”已成為普遍現象。因此,從個人自身的發展對國家的要求來看,受教育應是公民的 ( )
a、一項基本權利 b、一項基本義務 c、一件個人私事 d、一種興趣愛好
2、義務教育具有免費性是指 ( )
a、在義務教育階段免收一切費用 b、在義務教育階段免收部分學費
c、在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費 d、在義務教育階段免收雜費
多選3、教育是 ( )
a、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b、灌輸給人們知識的一種活動 c、每個人生活的準備
d、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活動和催化活動,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中介
4、農民張某,讓正在讀初二的女兒輟學回家務農,學校領導、老師幾次上門勸說張某讓女兒返校無效。于是鄉政府對張某進行批評教育,并依法責令其按期送女兒返回學校學習。這一事例主要表現我國義務教育的特點是 ( )
a、普遍性 b、免費性 c、群眾性 d、強制性
【實踐與探究】5、正在上初一的菲菲家庭出了變故,媽媽因與爸爸賭氣而出走,下落不 明,爸爸常常賭博而不下地干活,也不管菲菲的生活。第 二學期開學前,菲菲向爸爸要書本費,爸爸大怒:“義務教育不是不收費嗎?我不給!你上學花錢就別上了!給我種地去!”
(1)、菲菲爸爸的話 對嗎?為什么?
(2)、菲菲應當怎么辦?
6、某初中的幾名學生經常無故曠課,班主任老師去學校附近的網吧調查時,發現這幾名學生正在那里上網玩游戲。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該怎么辦?
【課后反思】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第六課(二)《珍惜學習機會》
【課前使用說明】1、課前預習、自主學習:結合學習目標和學案,自學課本p62----66頁內容,用鉛筆在課本上標記重點。并獨立完成《自主學習》內容。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組長組織組員對學案進行討論,幫助有展示、點評任務的同學高效完成任務。
【學習目標】知識目標:識記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同時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知道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三項主要內容。能力目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教育對下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準備;另一方面,教育喚起人的潛能,不斷提高和革新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重難點預設】如何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
【知識鏈接】教材第63頁“假如你是該校的校長或一名學生,應該怎么辦?”
此情況是該校全體學生都被校外社會力量影響上課的秩序和教學質量。這種一個學校的學生整體的受教育權被侵犯,同樣是一種受教育權被侵犯的情況。學生和校長兩種不同的角色,采用的辦法是不一樣的。①作為學生,應盡量克制自己,不到寺廟看熱鬧,專心學習并向當地政府反映,要求采取措施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②作為校長,可向新聞媒體、鎮政府、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反映,直至向人民法院起訴等辦法來解決。
教材第63頁“國家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家長創收供子女上學的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一方面說明,國家努力使每一個公民都能獲得學習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是來之不易的,應該非常珍惜;另一方面說明,國家在經濟并不發達的情況下的大力投入,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的權利,家長的努力保證了孩子的受教育機會。所以,作為學生和子女要對國家和家庭千方百計地保障我們的受教育權存有感恩之心;要為自己的發展,更為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為中華民族的騰飛而努力學習。
【學習流程】
預習填空1.當我們的受教育權被他人剝奪或侵犯時,我們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方式和_________________予以維護。
2.為什么要履行受教育義務?為了自己的 ,更為了國家的 、社會的 ,我們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 ,履行受教育的 ,為中華民族的騰飛而努力學習。
3.如何履行受教育?其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初中生應如何珍惜學習的機會:①.積極開展___________學習、______學習、_____學習,注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②.必須接受 、勤于 ,更新知識、提升 、學會學習,進入一個 學習的時代;③.要樹立遠大志向,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自覺履行 ,以勤奮和智慧去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祖國的繁榮富強建國立業。
活動一 教材第62頁“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填寫在教材)
活動二 教材第64頁(1)“小剛拒絕輟學,對自己、家庭、社會有什么好處?” (2)“如果小剛中途輟學,是否合法?小剛及家長要承擔什么責任?”
活動三 教材第65頁為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我們應該做到:、假如遇到下列問題,你打算怎么辦?(在教材中完成)
【學習小結】初中生為什么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如何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達標檢測】 單選1、社會在發展,學習無止境。目前我們進入了一個 ( )
a、一次“充電”終身“放電”的時代 b 、只“充電”不“放電”的時代
c、只“放電”不“充電”的時代 d、終身學習的時代
多選2、父親對兒子小明說:“你看,我沒有讀多少書不也照常做生意掙錢!明天你就不要上學了,在家幫我搭理生意。”假如你是小明,你的做法是 ( )
a、尋求學校老師的幫助 b、到當地政府尋求幫助
c、到法院起訴父親,爭取受教育的權利 d、聽父親的話,不上學了
3、受教育者應該履行的受教育的義務主要有 ( )
a、認真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b、認真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不得中途輟學
c、認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可以
d、認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
4、中學生劉某在初中一年級上學,其父認為她學習成績不好,便讓她棄學外出打工。老師找到她談話,她卻說:“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權利,純屬個人私事,我可以放棄。”這段材料說明( ) a、劉某父親的做法侵犯了憲法賦予劉某受教育的權利
b、劉某父親的做法符合家庭實際,因而是正確的 c、劉某的言行是堅持了公民享有的權利 d、劉某的言行違背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作為義務是必須履行的
辨析5、某校初二學生王某經常無故曠課,班主任老師批評教育他,他卻說:“我不偷不搶,讀不讀書是我的權利,別人管不著。”
請你幫幫他:6、初二學生小明因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習成績差,不想再讀書了,小明的媽媽告訴來家訪的班主任李老師說:“我們家經濟本來就困難,這不,他爸由于廠子不景氣,最近又下崗了。家里現在是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再說小明自己讀書不爭氣,成績在班上老是倒數幾名,讀下去也不會有多大出息的,他自己也感到讀不下去了。所以我和他爸商量著干脆就別讓他上學了。
假設你就是李老師,該如何幫助小明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勸說小明和他的父母,使小明能返校讀書呢?
【課后反思】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第六課《終身受益的權利》
【課前使用說明】1、課前預習、自主學習:結合學習目標和學案,復習課本內容,并獨立完成《自主學習》內容。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組長組織組員對學案進行討論,幫助有展示、點評任務的同學高效完成任務。
【學習目標】:懂得教育的含義、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權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地位、含義和特征;提高學生維護自己受教育權的能力;培養學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機會,履行自己受教育義務的意識和決心;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態度。引導學生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使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即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也對國家和社會有利,即使道德責任,也是法律義務。知道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時要采取各種合法方式予以維護;明確履行受教育權的主要內容;提高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的能力,增強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機會,履行自己的受教育義務的意識和決心;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培養自覺學習的態度。
【知識梳理】1、教育的含義: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活動和催化活動,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中介。
2、教育對個人的作用: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準備,它通過向個人傳遞文化,幫助人超越一己之見去掌握前人的經驗、分享人類世代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喚起人的潛能,不能提高和革新自己,從而開辟人類發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來的基礎。
3、教育對個人、國家的意義:教育能為人們未來的生活奠基。要讓短暫的生命發光,有尊嚴有意義地渡過一生,必須接受教育。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知識迅速增加,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社會競爭空前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接受教育,喚醒潛力,發展才智,才能擺脫愚昧,增長才干,豐富人生,享受現代文明,在職業活動和其它活動中獲得成功。教育對于個人一生的成敗至為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對于民族、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
4、受教育權的含義: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依據法律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所謂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5、義務教育的含義:所謂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6、義務教育的特征:義務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其它教育,它具有自己的顯著特征:具有強制性,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推行和實施;具有公益性,即不受學費、雜費。公益性與免費性聯系在一起。具有統一性,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
7、如何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受教育是法律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是我們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我國法律保護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權。當我們的受教育權受到他人剝奪或侵犯時,我們可以采用非訴訟方式或訴訟方式予以維護。
8、珍惜受教育的機會:
9、如何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為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履行教育的義務,最主要的有三項:其一,認真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其二,認真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不得中途輟學;其三,認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
10、怎樣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意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11、現代社會應具備終身受教育的觀念。
【達標檢測】《自主學習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教育是人類歷史長河中一首永遠譜寫不完的詩篇。只要有人類,就會有教育。下列對教育的認識正確的有( )
①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②教育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③教育就是學校中的課堂教學④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教育賦予個人智慧和美德,教育賦予社會進步的力量。”下列選項表明教育賦予社會進步力量的是( )
a.教育是每個人獲得獨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b.教育使人分享時代積累的知識財富,武裝自己
c.教育教育能喚起人的潛能,不斷提高和革新自己
d.對于民族和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
我國某地區鄉人民政府,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將15名初中孩子的家長告上法庭,理由是他們以“讀書無用論”為由,讓孩子輟學經商,要求法院責令家長把孩子送回學校讀書。最后法院作出了對15名家長進行罰款并責令其將孩子送回學校讀書的判決。據此回答3~6題。
3.“讀書無用論”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
①教育通過向個人傳遞文化,幫助人分享時代積累的知識財富②教育能為人們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③教育能為人開辟人生發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來的基礎④教育能將我國從人口大國變為人才強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法院對15名家長進行罰款并責令其將孩子送回學校讀書,這說明義務教育具有( )
a.免費性 b.普遍性 c.強制性 d.自主性
5.15名學生的家長讓孩子輟學經商的行為侵犯了孩子的( )
a.人身自由權 b.勞動權 c.生命健康權 d.受教育權
6.重新返回校園的15名學生應該( )
①認真接受法律規定年限的九年義務教育 ②努力學習,拒絕父母的任何意見③自覺履行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 ④爭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積極通過不同方式學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行為屬于侵犯八年級學生小峰受教育權的是( )
a.期末考試后,小峰所在的學校取消了張榜排名的方法
b.父親要求小峰每天上午在家幫干農活,下午去上學
c.學校開設了多種多樣的活動課,小峰從中得到了鍛煉
d.某企業為家庭貧困的小峰等數名學生提供助學金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關于《三字經》中這句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b.說明教育的重要性
c.一個人如果不學習,就不知道義氣 d.我們一定要接受教育
“我們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為重點,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在全國城鄉全面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據此回答9~12題。9.對材料中提到的“免費義務教育”認識正確的是( )
a.“免費義務教育”體現了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的特征
b.“免費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定任何公民都必須接受的國民教育
c.“免費義務教育”是指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免收一切費用
d.“免費義務教育”有利于公民受教育權的實現
10.我國已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實施這一措施( )
①有利于提高教育水平,促進社會公平 ②有利于成就國家和民族的未來③有利于我國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利④表明我國的教育水平已經步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從XX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這是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重大舉措。XX年全年中央財政用于教育的投入,也由1076億元增加到1562億元;地方財政也都在增加投入。這體現了在實施義務教育中( )
a.家庭的責任 b.社會的責任 c.學校的責任 d.國家的責任
12.下列做法中,遵守了義務教育法有關規定的是( )
a.某個體戶因人手不夠招收了一名剛小學畢業的女孩來做幫工
b.小玲的家里非常困難,但她的父母仍然堅持讓她讀到初中畢業
c.小東為了減輕家里負擔,讀完初二上學期就到廣東打工去了
d.小梅的母親讓小紅讀完初一就輟學回家,讓小梅的弟弟繼續上學
13.有位72歲的老人,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在國家放寬對考生報考大學年齡限制的情況下,于XX年、XX年兩次參加高考,均因考分低而未被錄取。這種渴求知識的精神感動了他所報考學校的師生。經研究,學校特許他作為旁聽生上學。這件事主要說明了( )a.社會在發展,學習無止境,我們進入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b.國家的高考越來越簡單
c.老人有權利參加高考 d.現代的高校有權自行錄取學生
14.受教育是( )
①公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②具有強制性的公民基本義務③公民享有、行使其他民主權利的重要條件④人全面自由發展的重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
①為公民的受教育權提供了法律保障②有利于公民履行受教育的義務③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④說明我國已經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你對“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 ( )
a.只要掌握了知識,我們的命運就會變好。
b.要想改變我們的命運,就只能通過學習書本上的知識
c.知識是改變我們命運的重要因素
d.知識是萬能的,所以知識淵博的人其命運一定很好。
二、非選擇題
17.小明今年13歲,是某中學七年級學生,最近連續兩周沒到學校上課。為此,王老師帶領兩位同學上門了解情況,知道了李明不上學的原因:一是家庭經濟有困難,沒有錢交學雜費;二是學習基礎差,感到讀不下去。在動員李明繼續上學的談話中,王老師表示要盡力幫助李明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并向李明及其父母強調以下幾點:第一,到學校接受教育對李明個人的成長很重要;第二,李明到不到學校接受教育不僅是個人的事,這在當前尤其如此;第三,李明不到學校接受教育是違反有關法律規定的。
假如你就是跟隨王老師去李明家的同學,請你對王老師強調的三點分別作簡要說明:
18. 欣賞右圖漫畫后,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14歲的小文初中尚未畢業,如果你要說服他回到學校繼續讀書,可以依據哪幾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兩部即可)請就其中一部法律說出你的理由。
(2)對漫畫中招工者的言行加以簡要評析。
(3)漫畫中小文的父親也觸犯了法律,請你給他解釋一下。
19.學習了《終身受益的權利》一課后,某校八年級思想品德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專題研究活動。(1)在研究中,同學們認識到班上吳菲同學不到學校接受教育是違反有關法律規定的。請運用所學知識對此作簡要說明。
(2)在研究中,李浩同學收集到兩段法律條文:
條文一: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
條文二:每個公民都有責任通過接受教育、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力爭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多作貢獻。
從權利和義務的角度,你能從條文一、二中分別得出什么結論?為此我們應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