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助我成長
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珍惜受教育機會、履行受教育義務的意識和決心。
2、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培養學生學習的態度。
3、引導學生認同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4、使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既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也對國家和社會有利;既是道德責任也是法律義務。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的能力,增強學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知識目標:
懂得教育的含義,教育的作用,受教育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地位、含義和特點。
教學重點
受教育權的基本含義,公民受教育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具備對有關是否合乎教育法的判斷能力。
教具準備
cai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活動一:
cai:《兒子和驢子》
一個家長和老朋友聊天,談及自己的兒子。
家長:我要教育我的兒子,以免他成為愚人。
朋友:做的對,要給孩子準備上學用的錢。
家長:但這筆錢數目不小啊,夠我買頭毛驢。
朋友:如果你買驢,而不讓孩子上學,家里就兩頭驢了。
教師問:你是如何理解那位朋友說的“如果你買驢子,而不讓孩子上學,家里將有兩頭驢子”?
學生:(略)
教師: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會愚昧無知,難以成才,接受教育將使我們終身受益。能夠使我們明白更多的知識,贏得生存的更大空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使我們終身受益的權利。
板書:第六課 終身受益的權利
一、知識助我成長
(一)教育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活動二:
材料一:《大眼睛》
材料二、全國希望工程第一位大學生、研究生張宗友,XX年在南京大學考博成功,成為全國希望工程第一位博士生。張宗友1990年因家貧面臨失學,金寨縣希望工程辦公室予以援助,使其得以繼續學業。在救助期間,張宗友不負眾望努力學習,1992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阜陽師范學院,1996年9月又考入南京大學攻讀碩士。由于學業突出,上大學期間希望工程繼續資助他。1999年,張宗友從南京大學畢業,留校執教。XX年1月,他報考母校古典文學博士,歷經辛苦,近日終于如愿以償。張宗友平時十分熱心于希望工程的公益活動。他表示,“一定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希望工程的關愛。”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中的這幅廣告畫是為什么設計的?(2)希望工程是為什么而設立的?(3)材料二中的張宗友的命運是因為什么而改變的?(4)張宗友的事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教師問:剛才我們同學的發言,使我們知道,教育是我們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下面我們弄清一個基本的概念──教育。請同學們談談你的認識,什么是教育?
學生回答略
教師:教育的含義分為廣義和狹義
板書:1、教育的含義
廣義: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狹義: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機構中,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實施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影響活動。
教師問:我們同學今天坐在學校里學習,這是一種什么性質的教育?
學生:(略)
教師:現在我們所講的教育是指狹義上的教育,也就是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