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就在身邊 說課稿
合作就在身邊 說課稿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本課教學是中學生成長的需要;
(2)本課教學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3)本課教學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和體驗生活中的各種合作現象,感知自己所屬群體的合作精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各種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合作無處不在,初步確立對合作有個直觀而形象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師生互動學習,激發學生善于與人合作的意識,養成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與關鍵:
(1)教學重點:合作無處不在
(2)教學難點:理論與事例相結合
(3)教學關鍵:設計實際活動,創設生活情景,引導學生感悟
二、學情分析:
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識強,不善與人合作。而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又是協同合作的世紀。競爭與合作,是每個人都面臨的共同課題,我們要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競爭合作求雙贏。所以,有必要讓初中生從內心真正明白合作的重要性,然后才能踐行合作。
三、教法分析:
《合作就在身邊》這節課顧名思義,從學生最為熟悉的校園生活入手,讓學生對合作有個直觀而形象的認識,關鍵在于形成合作的意識和技能,意識、技能形成的過程正是思想品德教育魅力的所在。因此,我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打破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如下教學方法:
1、活動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人的能力和個性是在活動中形成的,活動是維系外部生活世界和內部道德世界的紐帶。教育家皮亞杰也指出:人的認識不可能單獨起源于主體或客體,只能來源于兩者的相互作用,即主體對客體的(動作)活動。就本課而言,它的學習目標是主要是使學生形成合作意識,這種"合作意識"的學習,更需要突出創新精神和時代精神;更需要淡化學科理論體系;更需要張揚學生的心理、情感、思維、智慧和行為。
2、反饋法:
本課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實現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這一教研課題的理念。讓學生把實踐中形成的意識加以鞏固、發展。同時,在學生反饋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滲透課本基本知識的內容,回歸課本知識。
3、啟發法:
本課有針對性地設置了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朝預定的意識方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達到啟發的效果。
四、學法指導:
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下,我主要引導學生用如下方法獲取知識,形成意識:
1、踐行法: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學生能有意識地在活動中獲取真實的體驗,實現自我發展,這是教師自己直接灌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2、自我評價法:
通過設置體驗反饋和課后回饋環節,讓學生總結活動中自己或小組的表現,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優化。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主要的目的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過程的一般規律,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六個環節
首先通過智力游戲引出社會生活需要合作這個問題,芝麻開門,讓學生對合作先有個感性的認識。活動4分鐘。
第二個環節,演小品,說說校園合作,通過小品活動了解校園合作的重要性,從而使自己更好地融入到校園合作中去。活動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