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財產屬于誰》教學設計
7.1 《財產屬于誰》教學設計一、導入新課
“拾金不昧”。
教師:哪位同學解釋一下這個成語?
(學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
教師:現實生活中,對于拾金不昧的人社會是怎樣評價的呢?(學生回答)
教師:的確正如同學們說的,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對于拾金不昧的人我們不僅要大力表揚而且政府和有關部門還會給予他們特殊的獎勵。我們看看這張圖片。
出租車司機李某應旅客王某的要求將其送往火車站。王某下車時不小心將錢包丟在了出租車上。李某發現后,打開一看,內有5000元現金。此時,他正好從收音機里得知某大學的學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會求助。李某就產生了將這筆意外之財捐給患病的學生的想法,于是就將這拾到的5000元現金寄給了這位大學生用以治病。
教師:看到這兒,你會怎樣評價這位出租車司機的行為?(學生說這個司機善良、有愛心,但是不應該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處理其財物。)
教師:看來大家是很能辯證地看待這位出租車司機的行為的。丟錢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焚,相信他會找到司機李某。那么如果你是失主,當你找到李某聽到他將5000元捐給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會做出什么反映? (學生回答)
讓我們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車后發現錢包不見了,經回憶,錢包可能丟在了出租車上,于是他根據票上的車號找到了李某,要求返還錢包中的5000元現金。李某說錢已經捐給了患白血病的大學生,自己并沒有得到利益,并拿出匯款存根為憑證,因而拒絕返還錢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李某返還5000元現金。
教師:你支持王某的行為嗎?為什么? (支持)
好,讓我們來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樣的處理?
法院依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經調解后,李某自愿返還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棄剩余的XX元。
對于這個結果,有的同學可能會想拾金不昧為什么還要賠償,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處理的依據是什么?要解決大家頭腦中的這個疑問,就需要我們從財產的歸屬問題說起,因此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財產屬于誰”這一課的內容。
板書:財產屬于誰
一、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要想理解剛才那個案例中法院的判決,我們首先要明確什么是財產所有權。
(一)財產所有權
教師:同學們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課,相信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那么,一年365天,你最喜歡過哪個節日(法定節日)?(學生回答)
教師:春節期間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壓歲錢?(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好。假設春節期間你收到了1000元壓歲錢,你會如何安排這些錢呢?(學生回答)
教師:你會把這1000元放在哪里?
(學生回答存銀行)老師說,看來同學們年紀雖小但卻十分具有理財思想。近期央行根據國內經濟形勢調高了存貸款利率,相信你這時存錢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教師:如果你去商店看到了自己十分喜愛的物品,你會怎么辦?(學生回答)
教師:(找存銀行的同學繼續提問)剛才你說會把這500元存入銀行。如果你過一段時間去銀行取錢,錢是多了還是少了?多了的部分叫什么?是歸銀行還是歸你自己。(學生回答)
教師:如果你在報紙上也看到了類似出租車司機李某聽到的消息,你會怎么做?(學生回答)
教師:從我們拿到這500元到現在,在這個過程中你對這500元都做了哪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