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八年級上魯人版第九課 第一框 財產屬于誰、留給誰學案
政治八年級上魯人版第九課 第一框 財產屬于誰、留給誰學案
【教師寄語】 學會依法維護自己的繼承權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依法保護自己的經濟權利的意識,在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提高依法維護他人和自己合法權利的自覺性。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法律保護公民的經濟權利,觀察分析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和問題,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際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能力。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財產繼承權、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受法律保護;了解有關的法律規定和維護合法權益的方法。
【 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公民合法私有財產所有權的保護
學習難點:合法私有財產所有權的含義
【 學習過程】
環節一:情景創設——導入新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中國最高立法機關于XX年3月制定出臺的《物權法》,自XX年10月1日起實施。
《物權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私人合法的儲蓄、投資及其收益受法律保護。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私人的繼承權及其他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教師引導同學們讀材料,談認識。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權、消費者權,我國公民依法享有財產權、消費者權。
教師歸納小結、引出課題:在現代社會,經濟權利是公民的重要權利,它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權、消費者權,我國公民依法享有財產權、消費者權。
板書:第九課 依法享有財產權、消費者權
我們在生活中都擁有一定的財產。那么,財產屬于誰?公民應當如何依法獲取和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財產留給誰?我們有沒有財產繼承權呢?引入本目教學。
板書:財產屬于誰、留給誰
環節二:學法維權——引導學生認識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
(一)走近財產權——提供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引起學生對財產權的關注
出租車司機李某應旅客王某的要求將其送往火車站。王某下車時不小心將錢包丟在了出租車上,李某發現后,打開一看,內有5000元現金,此時,他正好從收音機里得知某大學的學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會求助,李某就產生了將這筆意外之財捐給患病的學生的想法,于是就將這拾到的5000元現金寄給了這位大學生用以治病。
王某上了火車后發現錢包不見了,經回憶,錢包可能丟在了出租車上,于是他根據票上的車號找到了李某,要求返還錢包中的5000元現金。
思考:李某該不該把錢還給王某?學生發言,教師點評、總結:這需要我們去了解財產的歸屬問題,需要我們去認識合法財產所有權。
(二)認識財產權——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合法的私有財產權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07頁的相關鏈接,聯系圖片回答問題。
1、拖拉機就是該農民所擁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農民擁有這臺拖拉機后對該拖拉機分別行使了哪些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