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
第三框課題:跨越代溝 課型:新授課 使用日期:XX年12月03日主備: 復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理解行為與后果的關系。懂得每一種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后果,理饌行為不同產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 2.能夠預見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為帶來的消極后果,培養學生的行為判斷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舉一些具體的事例,讓學生從事例中體會到為什么要三思而后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認識到生活在社會關系中的每個人都會產生一定的行為,體驗到任何行為都一定會帶來相應的后果。 2.學會判斷行為的正誤,樹立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的、道德的責任意識,養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良好品質,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難點: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并控制自己的行為 【教學方法】 整體建構和諧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導入新課 明確目標(情景考驗) 當我們走在一個人行道口,此時亮起了紅燈,可是馬路上我們并沒有看到有車輛在行駛。(圖片) 師:請同學說說此時我們該怎么做? 生:……(一般學生有兩種態度) 認為可以過,反正又沒有車,不會有危險,趕時間要緊; 認為不能過去,遵守交通規則,這是人們應盡的義務。 有時車速是很快的,到時車來了,躲都來不及; 人們應該養成自律意識。一次的僥幸會帶來日后的思想麻痹。 師:讓我們再來看一則事例,然后進行總結。 (課件展示) 事例:一人闖紅燈百輛車受阻 XX年2月22日,早7點40,南京大中橋路口。路口東西向紅燈閃爍時,一位行人打頭,七八名行人“殿后”,三五成群闖紅燈過馬路。違章者振振有詞地表示:不就闖了個紅燈嗎,車流間有空隙,利用空余資源,有什么不對?可事實上,一個人闖紅燈就會帶動一群人效仿,車輛慌忙避讓,本來就超飽和的路口,經過這一耽擱,車輛排起長龍,一條線上百余輛車停滯不前。 師:也有不少人持有這樣的觀點,汽車不敢撞人。所以就放心大膽地走,不講規則。這樣想對嗎?(學生思考) 生:……(一旦出了事,受傷害的還是我們自己呀。我們應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等。) 師:“一旦發生事故,輕則如上所述,重則若行人與機動車發生車禍,皮碰鐵的結果自然是付出流血與生命的代價啊!” 因此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前,應學會三思而后行,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學生思考并小組討論行人走路應遵循哪些規則,才能保證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然后請個別同學起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