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
師:剛剛我們提到了網吧,家長、學校出于對青少年的愛護,不允許未成年人出入營業性網吧。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以其自身的獨特魅力吸引了許多充滿著好奇心的少年兒童。不少同學上網是為了查找資料,拓寬知識面,或與朋友交流等。這些都是出于積極的目的,是我們所提倡的。 但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對青少年不利的情況呢?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生:如,會突然蹦出不健康網站; 會有陌生人主動與你聊天,問長問短,甚至要和你見面; 遇到網上莫名其妙的謾罵; 沉溺于網聊,不能自拔; 師:在遇到上述情形時,我們青少年需要了解事態發展動向,及時發現行為偏差,適時調整行為方式,必要時改變甚至停止自己的行為,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促使行為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 師小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重視行為過程中的及時調控。師提問: 如果人們都沒有責任意識,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請看一則事例: (課件展示) : 一位省政協委員的提案 如今社會上的虛假醫藥廣告層出不窮,鋪天蓋地,患者輕則因延誤治療而加重病情,重則失去生命。虛假醫藥廣告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欺騙了很多有病亂投醫、又缺乏醫學知識的患者,其危害無異于謀財害命。 一份工商總局的統計數據 “每年250萬人吃錯藥”,工商總局的統計數據讓我們明白:虛假醫藥廣告之害,并不只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并不只是不時見之于報端的貽誤時機、斷送性命,而關乎我們每一個人。 師:這樣的事可以避免嗎? 生:(略) 師:只要我們的媒體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廣告發布行為,本著對讀者負責的態度三思而后行;我們的藥監部門負起檢查監督的職責,本著對消費者、對老百姓負責的態度,這樣的事就可以避免。 師:(小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集中體現在對行為后果的自省及自覺承擔應負的責任上。學生思考并在書上寫下對楊某的建議,然后請一些同學起來個別回答。 學生思考并回答第85頁的問題,請一些學生起來個別回答。 (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讓學生從楊某的事例中思考: 做事情為什么要三思而后行? 讓學生思考: 怎樣做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讓學生思考做事情可能會出現哪些后果以及怎樣對后果負責并承擔責任。課堂小結回歸系統師: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智力與情感都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學會正確地看待事物,也開始了獨立處理問題的嘗試。以一顆責任心,本著三思而后行的態度,生活才會因我們的存在而更美好!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或認識?還有沒有疑問? 學生自由談自身收獲和感受。 如有疑問,師生探討解決。激勵學生自主發言,鍛煉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