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小外甥對月亮的喜愛,進而體會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于幻想。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 “為什么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遷移運用,發展學生個性。
教學重點、難點 :
1、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在上課前,老師先讓同學們聽幾首曲子,試試誰的耳朵最靈,能告訴老師樂曲的名稱。(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
2、月亮的美不僅被創作出一首首動聽的樂曲,還被寫成了一篇篇優美的文章,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一篇課文,題目是《望月》,一起讀課題。
這樣讀課題,老師感覺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時望見的月亮是怎樣的?我們在什么時候望月啊?想好了誰來再讀一讀課題(指名讀)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寧靜而優美,望著畫中的月兒在想象中沐浴著它的清輝,讓我們一起輕輕地讀課題!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走進這一片江上月色,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同學們預習課文的時候最喜歡讀課文的哪個部分?
(板書:“我”——散文、詩人——詩歌、小外甥——童話)
4、我眼中望見的月是怎樣的?我們先來欣賞作者用散文的語言描寫的月景。
二、欣賞“我”眼中的月景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看到了什么呢?
1、課件播放配樂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畫面。
同學們都被這月光下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江景陶醉了,并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地來到江輪甲板上望月。此時,你望到些什么?
請學生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剛才這么美的畫面,這么美的文字,你也想讀一讀嗎?
2、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與作者一起去欣賞美景吧!
3、看來這樣讀,課堂顯得比較嘈雜,大家也很難真正欣賞到美麗的月色。如此優美的文字,只有靜靜地品味才能讓人動心動情。請大家默讀第二自然段,想象出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賞(提示:如果讀到了讓你心動的詞語、句子,用筆圈畫出來,細細品味)
4、讀書有時就得這樣靜下心來品味,哪句話讓你動心動情了?
a、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
安詳可是個讓人心動的詞,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種溫柔、從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讓我們感覺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親般溫柔、慈祥)
多好的感覺,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處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灑落在長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這句話寫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種動態的美。(“千點萬點”光斑多,數也數不清
“晶瑩閃爍”光斑有光澤,像天上的星星灑落到江面上。)
c、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黑色剪影和隱隱約約寫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朧美,伸展著和起伏著寫出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