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讀中感悟,在想象中體驗——《海倫·凱勒》教學
《海倫·凱勒》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下面一段話摘自課文的第四自然。
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來。就這樣,海倫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教學中,教師都能抓住這一教學重點內容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但教法不同,效果各異。
【教學案例一】
師:“不分晝夜”是什么意思?
生:不分白天和黑夜。
師:海倫不分晝夜地干什么?說明了什么?
生:海倫不分晝夜地摸讀盲文,說明了海倫學習很刻苦。
師:還有哪些詞語說明了海倫學習很刻苦?
生:還有“拼命”、“不停”、“摸出了血”。
師:海倫學習確實很刻苦。那請同學們用朗讀將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表現出來。
【教學案例二】
師:白天,海倫在干什么?請以“白天,海倫在——”為開頭,用課文的有關語句回答。
生:白天,海倫在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
師:的確如此。晚上,海倫在——
生:晚上,海倫在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
師:深夜,海倫在——
生:深夜,海倫在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們是從“不分晝夜”這個詞知道的。
師:是的,海倫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這樣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這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花多少功夫!讀過這段文字,你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倫正在摸讀盲文,手上起了血泡,血泡破了,但她仍在摸讀著、書寫著。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倫手上正滴著血,血染紅了盲文,染紅了單詞和句子,但海倫仍在堅持練習,練習,練習!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倫所有手指都摸破了,每一個手指都在流血,但她就是不停止。
師:海倫真不簡單,F在,我是沙利文老師,你們就是小海倫。我來問,你們將海倫心里想的話用你們的嘴說出來。
師(走到一名學生面前):海倫,你這樣不分晝夜地摸讀盲文,你可不要累壞了,快歇會兒吧?
生:我不累,我雖然不能用嘴說話,但我一定要學會用手指“說話”。
師(走到另一名學生面前):海倫,你手都摸出血了,你快停下來吧,孩子!
生:不行,我可不能停下來。要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沒有知識那怎么行?
師(走到第三位學生面前):海倫,你不要再摸讀了,學了這些知識夠了,再說還你有爸爸、媽媽照應著你的生活呢!
生:不行。我現在一定要學習,我不能處處都靠爸爸媽媽照應。再說,我將來我還要考大學呢,沒有知識哪能行?
師:海倫真是太了不起了!那讓我們來好好讀讀這段感人的文字吧!
【評析】
案例一,由“不分晝夜”入手,引導學生理解其意思,讓學生感知海倫摸讀盲文時間的長,感知海倫學習的刻苦,然后讓學生找出“拼命”、“不停”、“摸出了血”等重要詞語,證明海倫學習的刻苦,最后進行朗讀。這樣的教學過程,重點是抓住了,但怎樣使學生感悟更到位,理解更深刻,做得很不夠。此案例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淺嘗輒止”現象的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