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讀中感悟,在想象中體驗——《海倫·凱勒》教學
案例二,老師雖然沒有問“不分晝夜”是什么意思。但通過“白天,晚上,深夜,海倫在……”的師生對話中,不光使學生知道了其意思,還在三次用課文內容回答中使學生感知到了海倫的刻苦。這就是“讀中感悟”。其次,由“讀過這段文字,你在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呢?”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學生想象的過程,就是情景再現的過程,也是情感體驗的過程。最后,師生進行對話,目的是讓學生去體驗海倫為什么這樣刻苦學習的內心世界。這樣的設計,比“你覺得海倫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明得多。因為,學生回答這樣的問題是簡單的,而說出海倫的內心則是學生與海倫產生情感共鳴的過程。
案例一的教學是機械的分析,學生的感悟是淺顯的;案例二的教學是體驗式的,學生的感悟是層層深入的,雖然沒有繁瑣的分析,但學生在讀、想、說中與文本產生了共鳴。誰優誰劣,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