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實錄及反思
師:我看,英法聯軍象野獸,但比野獸更兇猛;英法聯軍象豺狼,但比豺狼更兇殘。我們對他們的無恥行徑充滿無限的痛恨。(板書:痛恨)如此輝煌的圓明園毀滅了,這是 19世紀人類文化史上最慘痛的悲劇之一,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讓我們把所有的情感化作沉沉的聲音,飽含感情的朗讀最后一段吧!
生:全體學生朗讀最后一段。
師:同學們試想一下,圓明園存在于今天,毀滅的悲劇還會發生嗎?為什么?
生 13:我認為悲劇不會再發生,因為中國現在強大了。
師:是啊!侵略者把這座東方的奇跡洗劫一空,毀于一炬。我們除了侵略者充滿痛恨之外,更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從 1860—— 2004年, 144年的風風雨雨過去了,為讓火燒圓明園的悲劇用不重演,讓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板書: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五) 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師:關于要不要重修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的意見呢?課后和同學們討論,說說你的理由和主張。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原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1 、適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本文講授的內容已不復存在,學生很難想象,因此更應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堂課里,情境的創設貫穿始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學導入時,我播放了一組圓明園今昔的圖片,讓學生領略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與如今的斷垣殘壁。通過圖片對比,老師介紹圓明園的前后變化,設置懸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② 本文教學的重點——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是以開“圓明園歷史研究座談會”的形式展開的,這是本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情景,也是亮點之一。全班學生以園林專家、建筑專家和文物專家的身份參與教學,身份的轉變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 , “以學定教” ,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③播放《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創設情景,鋪設好情感場,使學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思想上產生強烈振動,迅速投入到與課文內容相應的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正由于這種情感內驅力的作用與影響,學生此時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需求與學習動機。
2 、強調整體感知,培養概括能力
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為此,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我讓同學們暢談對圓明園的印象,從整體上感受圓明園的輝煌,為后文講授毀滅埋下伏筆,這樣能夠造成學生前后情感的落差。
3 、自主合作學習,重視個體表現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討論、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的基礎上,總結大家的共識,得出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