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
(1)再次質疑
學貴在生疑,對比這幾句話,你有什么疑問?(作者為什么借左公柳抒發自己的感情?左公柳與左宗棠和愛國將士們之間有什么相同之處?為什么以左公柳為題?)
(2)弄清重點段層次、內容
要想弄懂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導學生認識到先了解課文講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跡?(收復新疆失地、建設西北邊疆)一共寫了他幾件事?你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來嗎?動筆寫一寫。
第一件事:力排眾議 主動請纓
收復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復新疆
第三件事:植樹造林 建設新疆建設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請同學們帶著疑問,自學課文,思考,下節課解決。
作業:讀課文、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表情達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寫人、抓典型事例寫人的表達方式。
3.理解課文內容,從左宗棠感人的愛國事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2課《左公柳》。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問題:作者為什么借左公柳來抒發情感?為什么以左公柳為題?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
(二)新課:
1.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對這種生長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領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樹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到這是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在困難面前剛強、堅韌不拔、生命力頑強的一種樹。初讀了課文以后,你認為這課書寫的是誰?是左公柳還是左宗棠?回憶一共寫了左宗棠幾件事?
過度: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了解中國歷史上這位著名的人物。閱讀4——13自然段,思考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先自己讀書,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書上。
2.深入學文
(1)學習4——13自然段
你從哪找到答案?(你學懂了什么?)
①學習課文5——7自然段。
引導學生認識到:和這種柳樹一樣,左宗棠在困難面前,剛強、堅韌,決不低頭。
a所遇困難:
a兩股外敵
鄰國阿古柏在英國軍隊的支持下,侵入我國南疆;俄國又乘機占領北疆,西北邊疆危機日益嚴重,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難對付。
讀第五自然段。
b大臣們對收復新疆有偏頗的認識
結合資料:當時,中國臺灣被日本人占領,海防也出現問題。由于國力有限,大臣們認為國庫空虛,根本沒錢打這場仗,清廷內部爆發“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等認為兩者“力難兼顧”,主張放棄塞防。他們還認為新疆是千里荒漠,貧瘠之地,同時,新疆路途遙遠,運輸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