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
[設計意圖] 母子連心。這其中的感情不須分析,不用講解,學生一讀就懂。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心去感受課文中深深的情感,邊讀邊寫出感受,在交流中豐富對課文的理解。 四、練習有感情朗讀全文,體會文中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中飽含的深深的母愛。 [設計意圖] 將理解和感受融會貫通,將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體顯現,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練習 1、練習朗讀冰心的詩《紙船——寄母親》。 2、練習朗讀汪國真的詩《母親的愛》。 [設計意圖] 詩中的情感與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鳴,激發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和思考。 六、布置作業 搜集表現母愛的詩歌或故事,練習朗讀,準備在班會上表演。教學反思: 《慈母情深》這篇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寫出的。作者用飽蘸感情的筆觸刻畫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掙來的錢給兒子買書看的母親的形象,表現了母愛的深沉、無私和寬廣。這樣文章的教學只需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去讀,讓學生去感受、去傾聽文中人物內心的聲音,去與文中人物對話。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把閱讀、感悟、表達感受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閱讀。當然,教師應在學生閱讀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去體會,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記下來,與同學交流等等。學生朗讀、討論、交流的過程就是表達感受、互相啟發、豐富課堂、豐富課文、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總之,在這課書的教學中,教師應將引導閱讀、誘發感悟和指導練習這三項閱讀教學策略結合起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強調以讀為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