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金蟬脫殼(共3課時) 附相關資料
7.金蟬脫殼 (本文整理自柏廬實小網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從而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教學準備:
1.課文內容的投影片。
2.蟬的資料。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同上一篇教案)
四、布置作業
1、把成語補充完整
守株待( ) 金( )獨立 九( )一毛
膽小如( ) 萬( )奔騰 畫( )點睛
2、照樣子寫詞語
枝繁葉茂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扎扎實實地默寫詞語,并有針對性指導。
2、再次品讀欣賞脫殼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
3、再次體會作者表達觀察方法。
4、指導學生完成一些配套作業,并有重點地進行指導。
一、學習第三部分
1.默讀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細地看著蟬兒”,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
3.總結全文:
你看,作者對蟬的觀察是多么的細致入微呀。
學習本文,對于我們寫作有什么啟發?
演示過程,直觀感受:
1.如果你親眼觀察到蟬出殼的完整過程,你的感受會怎樣?想不想看一看?
2.仔細觀察每一張圖片,用自己的話說說蟬脫殼時的變化。(幻燈演示金蟬脫殼的完整過程,加深學生對金蟬脫殼過程的理解。)
3.齊讀:這真是奇特動人的情景!(板書:奇特動人)
二、總結全文,學法指導
1.課文記錄了金蟬脫殼的全過程,作者能將這一難得一見的情景描寫得如此具體、生動,靠的是什么呢?(一雙慧眼善于觀察)
2.對,靠的是仔細的觀察。課文中哪些詞語能表現出作者在“觀察”呢?
幻燈出示:搜索——發現——聚精會神地盯著——仔細地看著
3.前蘇聯著名的生物學家巴浦洛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觀察,觀察,再觀察。”由此可見,觀察是一切發現的基礎。
4.處處留心皆學問,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觀察的重要性,當我們進行觀察時應注意什么?
(1)有順序
(2)有重點
(3)有感情
三、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我們生活在農村,可以觀察到許多動物,比如說公雞打鳴,母雞生蛋,小羊吃草,貓捉老鼠等等,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學會了觀察的方法,請同學們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小動物,進行細致的觀察,抓住一兩個重點進行描述,配上圖片,制成動物明星卡。
四、布置作業
小練筆:觀察一種小動物,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脫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