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說課稿
一、教材簡析
《莫高窟》是小學語文教科版第7冊第六單元的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長城》,后接《盧溝橋的獅子》。所有這一切都凝聚著厚重的中國文化底蘊,顯示出民族自豪感。本課描述了莫高窟姿態各異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飛天壁畫,那栩栩如生的臥佛向人們展示著迷人的風采。這一奇觀凝聚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心血。
課文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來介紹的,第一段總寫莫高窟所處位置和環境;第二、三段著力描寫了彩塑、壁畫和藏經洞,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中運用了生動準確的四字詞和排比等描寫神態,將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畫展現在讀者眼前。課文從多方面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運用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說明詳細具體。無論是用詞造句,還神態描寫,表達方法,結構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側重訓練點;第五段總結全文,贊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內容極具鑒賞性,適合運用展示圖片和文字資料相結合引導學生多讀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本班的學生處于小學中高段,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如:自學生字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預習朗讀課文,查找資料等。但是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還需要提高。
三、教學準備
教師:莫高窟圖片和文字的有關資料
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莫高窟的相關知識,并盡量搜集有關圖片
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2、學會本課總分總的寫法和運用數字說明的方法。
3、認識課后9個生字,會寫13個要求會寫的字。
4、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1、體會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彩塑和藏經洞的文化藝術價值,學習本課的說明方法。
2、學習作者從多方面抓事務特點的寫作方法,體會運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描寫方法。
六、設計理念
體現學習語文的規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完整的認識。
體現學習語文的特點,聽說讀寫的訓練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
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教師指導為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七、教學過程
1.導入直接走進文本:
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便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導入:敦煌莫高窟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閃爍著絢麗的光彩,她是歷代文人墨客爭相稱頌,各國旅游愛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這節課我們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讓學生感受莫高窟的宏偉瑰麗,充分激發起學生對莫高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