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說課稿
《莫高窟》選自蘇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主要是以文字的描述來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本課是最后一篇,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經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即課文的第一部分,介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具體刻畫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第五小節是最后一部分,總結全文。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語言材料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清王朝腐敗無能的憎恨的情感,并仿照文中排比句進行說話和寫話的訓練。教學難點是再現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生動的畫面。
根據本單元的要求和本課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四項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至4小節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3、學會并能熟練運用排比句式“有……有……有……還有……”
4、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為了實現以上的四項教學目標,我運用這樣的教學思路:
1、讀課文,整體感知 2、精讀品味,深入領悟 3、積累語言,熟練成誦 4、確定主題,拓展學習
本篇課文,我將采用兩課時,以下是我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說當導游帶大家欣賞、參觀我國的藝術寶庫,敦煌。但是只是看了大概。今天,繼續由我作導游帶領大家仔仔細細的參觀一下敦煌的每一個精彩部分。
二、精講課文
課文的第一小節是全文的一個總寫,在這一自然段中,主要是讓學生抓住三點,即:課文總起句、莫高窟的地理方位和莫高窟的洞窟繁多。針對這些,我設計的三個環節:
1、 指讀第一自然段,提問“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這一小節的意思嗎?”
2、找位置。對于莫高窟的地理位置描述,學生就課本的文字來理解,還是有一點困難的。所以,我采取簡筆畫的方式,以簡單的筆畫勾勒出三危山和鳴沙山的輪廓,紅色的粉筆鮮明的點出莫高窟所在的位置。以畫助解,不僅使學習氣氛活潑,而且學生的記憶會異常的深刻。
3、體會莫高窟的規模。我抓住“蜂窩”一詞,讓學生聯想實際生活中的蜂窩去找出莫高窟的特點:一是數量多,二則是排列有序
第2至4小節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分別詳細描寫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在這三者的教學時,我主要采用的是“讀”、“看”、“想”的方法。
首先,莫高窟的彩塑。同樣,第一步是找出小節的中心句:“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并找出描寫彩塑特點的句子,與老師共同板書“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這時又可以緊扣“個性鮮明、神態各異”這兩個詞來分析課文,“請同學們幫我找出‘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句子”(有……有……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