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生交流:
⑴ 動詞:“帶者,頂著,冒著,穿著,送到──冒著生命危險很勇敢。
⑵ 雪中送炭:
① 為什么說大娘給我們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② 在什么情況下送的?
(在我們空著肚子,與敵人拼了三天三夜,處于困境,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朝鮮親人給我們送來了打糕,送來了關心、幫助、支持,送來了慈母般的溫暖、戰勝敵人的力量和勝利的希望。)
③ 假如在戰士們都控著肚子的情況,大娘不給我們送打糕,會怎么樣?
過渡:是啊,大娘這么大年紀了,還冒著炮火為志愿軍戰士送打糕,這種愛,怎能讓人不感動?這又一次讓我們體會到他們雖然不是親人,但卻勝似親人!
這個時候你再讀,你會怎樣去讀?練讀。
3、師:正方同學,你還通過哪件事,體會到了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正方:通過搶救傷員,失去親人一事。
師:你能具體的闡述你下你的論據嗎?
生解釋為什么?
⑴ 讀文字,哪些語句可以讓你體會到大娘對志愿軍的那種深厚的情誼?
⑵ 交流:
“丟下,背進,唯一”等感受大娘比山還高、比 海還深的情誼。
⑶ 怎樣讀呢?(自由練,指名讀)
三、是啊,大娘對我們那慈母般的關懷和愛,我們怎么能忘懷?齊讀最后一句話
1、改為陳述句。
2、對比兩個句子,說出不同。
3、再讀這句話:
是啊,大娘對我們那慈母般的關懷和愛,我們能忘懷嗎?不能,所以說他們雖然不是親人,但是他們之間的情意卻勝似親人!
四、再讀第一自然段
男女生對抗賽。
導語: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洗補衣服幾夜沒合眼時,當我們想到大娘為給我們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時,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時,我們再也忍不住了,噙著淚水,動情地對大娘說……(齊讀第一自然段。)
以上通過大娘為我們的做的幾件事,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他們不是親人但卻勝似親人,那正方的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志愿軍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情,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情意比親人還要親嗎?可以結合課前搜集到的故事、事例來說說。
(小組交流,班級交流。)
同學們,假如此時此刻,你就是朝鮮人民,你就是大娘,你會對志愿軍說些什么呢?(交流)
五、拓展練習
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寫法,結合你搜集到的志愿軍奮戰的小故事,寫一段大娘對志愿軍所說的話。
六、總結
聽,就在這時,列車的汽笛聲已響起,此時,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有太多太多的言語要表達,道不盡的話,流不完的淚,此時,志愿軍和朝鮮人民都發出內心的呼喚──齊讀課題(再見了,親人)
研討一:集體備課:
1、圍繞一個“情”字展開教學,注重情的烘托渲染。
2、提供對話平臺,創設對話氛圍:如師生對話,人機對話,生生對話,要緊扣課題。
研討二:
1、要找準突破點(圍繞難點來設計)。
2、注重文章的整體性:
由“親人”導入,要緊扣“親人”設計,再扣到“親人”上。
3、火車汽笛的聲音不當。
研討三:
1、既然形式采取辯論式,那就要以辯論貫穿始終。
2、效果比上一次好,讓孩子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理清文章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