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集體備課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為水土不服,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
b 齊國人因為水土不服,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
(2)這段話中隱含了什么意思?(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3、有感情的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讀,理解宴子
1、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宴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臨危不懼 口齒伶俐 熱愛祖國 足智多謀 能言善辯……
2、想象一下,宴子長什么樣?面對楚王他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讓學生充分的說,并能結合課文的有關語言說出理由。
3、嘗試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分組準備,再課堂朗讀。
三、觀照全文,理解結構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的開頭、中間和結尾有什么聯系?
抓住重點句:
“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宴子,顯現楚國的威風。”
“從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應的關系。
2、比較課文中間每一次較量中楚王前后態度的對比,理解和開頭結尾的關系。
四、作業
1、 摘錄宴子反駁楚王的話。
2、 排練課本劇。
12 半截蠟燭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和一般記敘文比較寫法上的不同。
2、默讀課文,明白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劇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為和心理,體會伯諾德一家對德國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課前準備:
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基本情況。
2、 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1、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寫法上很特殊的課文——《半截蠟燭》,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2、學生讀課文,自由交換意見。
3、課堂交流每個人自己的看法。
學生的意見會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
(1)課文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2)整篇課文是對話的形式。
(3)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4、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二、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現在我們知道我們今天讀的是劇本,讀劇本和讀課文有點不一樣,你能讀懂這個劇本嗎?輕聲地讀一讀。想想這個劇本講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
2、課堂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大意。具體的說法可以有很多種,不要過于強調概括和簡練,只要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轉述出來,并能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經過,都應該得到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