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教學設(shè)計理念談(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三、以“師”為主題,與編者對話,認識單元,體會編者的意圖
這是教材第一單元的一首古詩,單元主題是“園丁之歌”,前兩課《師恩難忘》《陶校長的演講》都與主題相關(guān),而這首古詩似乎與單元主題無關(guān),教師、學生都會有這種疑惑。有了以上與隱者的深層對話,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編者的意圖,這里是把隱者當成了老師,這是編者對古詩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解讀。
教學中,我們可以提出這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本單元的主題是“園丁之歌”,難道隱者也能算老師,也值得歌頌?有了以上與隱者的對話,學生能很快認識到隱者當然能算老師,他是童子之師,是賈島拜訪之師,是我們敬重的品行高尚之師。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還可以訓練語言,激發(fā)情感,讓學生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贊美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