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拓展三(2篇)
根據教材選文內容的主題特點和口語交際、習作內容的主題特點的不同,主題活動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兩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圍繞教材口語交際和習作內容主體的特點來安排,活動主題確定為“把家鄉‘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介紹給你”,活動內容為向來賓、向朋友、向遠方的小伙伴介紹自己家鄉有特色、自己感興趣、認為值得介紹的物品。
具體活動流程
一、閱讀學習,拓展視野,學習基本的說明方法
一方面,引導學生結合選文的學習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另一方面,以“外地好吃、好玩、好用……知多少”為主題,舉辦課外閱讀活動,向學生推薦類似的科普性、說明性讀物,引導學生到網上去搜索,讓學生去閱讀,并利用專門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使學生進一步豐富相關知識,了解作者如何觀察、探究、說明事物的特性。
讀書活動中,可采用“互相推薦、新聞發布、專欄張貼”等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讀書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把“回顧與拓展”中的“交流平臺”作為交流總結的一項內容穿插進來,組織學生對閱讀學習和課外閱讀中所學到的基本的說明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二、實踐探究,了解“家鄉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
省略號中的內容由學生自己來填補──除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物品,還可以使其他自己家鄉最有特色的商品、物品
先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相互交流一下:家鄉都有哪些好吃、好玩、好用或者其他自己認為有特色、感興趣的內容?從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項作為重點調查了解探究的內容。
然后,通過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吃一吃、問一問、查一查等方式,對自己喜歡、要向別人介紹的“項目”作全面地調查了解。
比如“好吃的”。家鄉的風味小吃、特色糧、果等,叫什么名字?什么樣子?怎么好吃?生長季節、特點什么樣子?有怎樣的歷史?在家鄉有怎樣的聲譽?在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中占什么樣的位置?
三、相互交流,豐富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學習具體介紹物品特點
(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作一下變動,不再是推銷商品,而是口頭介紹自己要想別人介紹的東西)
調查了解結束,找選擇了相同或相近項目的同學,相互交流一下,做到“資源共享”。然后,確定出自己要介紹內容的重點和特點──人人都寫這些內容的話,每個人要選取與別人不同的部分,作為重點來寫,這樣,保證介紹的內容有自己的特色。
然后,全班同學集中交流,老師組織指導學生對交流情況作出評議。
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老師組織學生針對交流情況從三個方面進行評議:一方面是否通過調查、實踐探究,是否了解所要介紹事物的特色;另一方面,是否比較合適地運用了基本的說明方法來把物品的特點介紹得很清楚明白;再一方面,語言是否比較準確。
四、“撰文”,介紹自己家鄉“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
要求學生根據口語交際課上老師、同學的評議,仿照讀過文章,也可以自己獨立,撰寫初稿,請老師作一下指導,重點是“運用基本的說明方法把自己要介紹的相關內容,介紹清楚。”
然后,把自己寫好的文章讀給同學聽,先請他們當讀者,看能否讀得明白,也請他們提意見──哪些地方寫得沒有特色?哪些地方寫得不夠清楚具體?哪些內容可有可無,可以刪掉?還可以加進哪些內容?同學之間相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