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審驢
(1)指名學生讀3~9自然段。
(2)做批注。提出要求:勾畫出自己最感興趣的語句,自己感受較深的詞句,寫下自己的認識,記下自己的疑問。
(3)集體交流,匯報自學所得。學生在匯報過程中抓住包公的表現:
①“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說明包公經過思考,已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②“趕緊把嘴套給驢套上!不要給它吃,不要給它喝,把它嚴嚴實實關上三天”——說明包公了解驢的本性,他這樣做為驢自己找家門墊定基礎。
當學生交流到這時,順勢指導學生讀出包公威嚴、胸有成竹、沉著的語氣,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靜,足智多謀的品質。
③“與此同時,這個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了,人們都十分吃驚,這真是有生以來聞所未聞的奇案……”——理解“聞所未聞”這一詞義,并體會包公斷案的神奇,同時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④“喂,當差的!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要用勁打!”——狠狠打驢,可見包公做事果斷,成竹在胸。學生注意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4)小結“包公審驢”這一部分。學生說一說包公給自己留下了什么影響,怎樣評價他。
3.疑問三:得驢
引導學生粗讀這一部分,并小結能成功找到驢的原因。
4.總結全文
(1)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
(2)表演課本劇。
四、作業布置
搜集包公審案的故事,開個“智謀故事會”。
附板書:
包公審驢
為什么審 怎樣審 結果怎樣
(起因) (經過) (結果)
換驢----------------- 審驢-------------- 得驢
教學反思:
本設計主要體現激發學生質疑——想讀,引領學生自主釋疑——要讀,指導學生會讀這一特色。
1.激發學生質疑,以課題為切入點,讓學生產生疑問,有想讀的欲望。
2.放手自學,引領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脈絡;指導精讀重點部分,學生獲得閱讀感受與體驗,實現個性化閱讀,深入讀的愿望被調動。
3.指導學生會讀。首先是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突出重點內容,教師做畫龍點睛的指導,學生在自學與老師指導的過程中查漏補缺。其次,精讀與粗讀相結合,通過抓住主要問題,結合課文的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內容,學法得當,閱讀方法進一步得到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