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習作成語長城心理健康滲透課教案
五年級習作《成語長城》研究案例教材、學情分析
思維活動是人最主要的心理活動,鼓勵和倡導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需要。作文是客觀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鏡”。作文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寫作教學在心理教育滲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文教學更應讓學生從快樂中豐富自己的情感,發展自己的語言和思維,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積累,這樣作文才會有生命力。生活有豐富的內容、有哲理、有意義、能挖掘的無盡寶藏,適于發散。作文發散思維訓練的特點是與學生做人密切相關,與學生形象思維的豐富密不可分,與其心理語言能有照應,與學生的認知能投緣。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有目的地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會收到好效果。作文因其自身的包容性、豐富性、靈活性,是最適宜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主陣地,在寫作中蘊藏著能讓思維發散開來的無限疆域。
對于五年級學生習作水平來說,他們的習作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大多數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生活能力,能夠有順序地把一件事情描寫清楚。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夠持久,有些學生缺乏認真觀察和細致描寫的能力,尤其在對人物的神態描寫和心理刻畫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準確抓住人物的細小動作探究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促進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發散思維的拓展訓練。
根據以上分析,我結合五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詞語的積累程度,選擇了《成語長城》作為本次心理健康滲透課的授課內容。跳出教材的框架,給學生更加真實的活動體驗。同時,在參與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進行發散思維的有效訓練,還通過親身參與和觀摩,進行增強學生自信心、在失敗后鼓勵學生不放棄,通過努力取得成功和懂得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悅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教學目標
1、把“成語長城”的活動過程寫完整。
2、能抓住活動中的典型人物,通過對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3、在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同時,進行增強學生自信心、在失敗后鼓勵學生不放棄,通過努力取得成功和懂得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悅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教學重點
能抓住活動中的典型人物,通過對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法指導
活動是心理發展的基礎,人的心理素質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小學生特別喜歡活動。讓學生在目的性的活動中體驗與認識,鍛煉與成長,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在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活動之中,充分發揮活動的優勢,注重活動過程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時,就一節好的作文指導課而言應體現三點:一、老師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二、讓學生有話可說,議論紛紛;三、學生有事可寫,樂于書面表達,樂于與他人分享寫作的快樂。針對以上教學思想,上課伊始,我采用談話引入法,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講授新課時,我采用活動法、對話法、從說到寫的循序漸進法,通過這三種教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觀察,在活動中積累,在活動中發散思維。
在學生寫完部分內容后,還運用評析鑒賞法以分解本次寫作難點,對他們的優點、閃光之處當眾給予表揚,增強他們的成功欲,使一般的學生加深對心理描寫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