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課堂實錄部分評析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7《二泉映月》課堂實錄部分評析
孫雙金
師: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讀課題
師:《二泉映月》是一首樂曲,你們知道這是誰寫的?
生:阿炳
師:讓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阿炳。
學生介紹,教師評價和補充。(從交流中看出師生課前作了大量的收集工作)
師:阿炳是一位苦難藝人,是一位民間藝人,是一位盲人藝人。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被后人譽為不朽的作品。你們想聽嗎?
生:齊聲說:“想”。
師:(板書:“聽”)我們就來聆聽一下這部不朽的二胡名曲。你準備用什么聽?
生:幾位同學回答都是用“心”聽。
師:同學們不僅用耳朵聽,而且更用“心”來聆聽這首二胡名曲。
教師播放《二泉映月》,學生靜靜聆聽。
師:(樂曲過半,教師調低音量)聽著這悠揚的二胡曲,你的心被什么感動,你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聽到了阿炳在向人們訴說他一生的苦難。
師:你聽到了阿炳的苦難。(板書:苦難)
生:我聽到了阿炳一生的坎坷,還聽到了凄涼和悲哀。
師:這位同學聽到了阿炳一生的坎坷,還聽到了凄涼和悲哀。(板書:凄涼)
生:我聽到了阿炳和命運的抗爭。
師:他不僅聽到了阿炳人生的苦難和凄涼,還聽到了阿炳和命運的抗爭。(板書:抗爭……)
生:我聽到了阿炳對親人的緬懷。
師:他聽到了對親人的懷念。(板書:懷念)
師:同學們,這樣一首二胡名曲,讓我們用心去聆聽的時候,我們聽到了(指著板書)苦難、聽到了凄涼、聽到了抗爭、聽到了懷念……阿炳這樣一位苦難的藝人,為什么能夠創作出這樣不朽的“二泉映月”呢?把書本打開,自己認真地用心把課文讀一讀,開始。
生: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有時和學生耳語幾句。(大約五分鐘左右)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好,這篇文章的詞語特別多,我們先來看一看詞語(多媒體出示),誰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詞語如下:
月光如銀 雙目失明 委婉連綿
月光似水 賣藝度日 升騰跌宕
靜影沉璧 經歷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熱愛音樂 舒緩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靜激蕩
生:橫著讀了一遍。
師:你叫什么名字(生回答自己的姓)×同學讀得很好,很認真,你是橫著讀的,你還可以怎么讀?
生:我準備豎著讀。學生豎著讀了一遍。
師:你為什么這么讀?
生:豎著讀的話,第一排是描寫月亮的(師點評:是寫月亮的,月光的。),第二排是講一個人的思想和感情(師:是講誰的?)
生:第二排是講阿炳人生和感情的。
師:第二行是講阿炳人生經歷和人生態度的。第三行呢?
生:第三行是講二泉映月的(學生停頓,教師做波浪動作啟發:講二泉映月的什么?)是講二泉映月的旋律。
師:對了,講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月光那么美,誰來美美地讀一讀看。第一行如銀地月光,似水的月光,你怎么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