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為主 讀中想象:《牧童》教學(xué)設(shè)計
引導(dǎo)學(xué)生反復(fù)誦讀,讀出詩中情。(“六七里”要讀得長而緩,“三四聲”要讀得短而輕。)
2.想象“臥月明”的情景。
(使學(xué)生感受到此時牧童的心情是那么的舒暢,他的生活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伴隨著悠揚的笛聲,看著畫面中“不脫蓑衣臥明月”的牧童,你想說什么?
如果你就是牧童,你會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機(jī)引入其他與“牧童”有關(guān)的詩。)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五、深入理解。感悟詩魂
1.廣闊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揚的笛聲使人心動,美麗的月夜讓人陶醉。無論白天還是傍晚,無論放牧還是休憩,牧童的生活都是如此愜意。此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小牧童嗎?你此時最想說什么?(與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機(jī),倒不如像他這樣,在勞動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享受悠閑與自在。)
2.再讀全詩,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魂。
3.總結(jié)全詩。
六、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2.將這首古詩默寫下來。
3.將《牧童》改寫成一篇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