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 教案4
月光啟蒙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幻燈(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詩。 出示孫友田的經典詩句,相機介紹詩人。
幻燈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簡介,說說你看過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么有成就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
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 齊讀)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二、初讀課文,指導自學:
(一)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語,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
(二) 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讀,注意輕聲(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鳳、凰、嫦、荊、帳)
3指名試讀課文,了解掌握情況。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智慧得以初步開發。
混沌: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4、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交流 。
第一段(1~3):寫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親的歌謠使“我”懂得了對故鄉的愛,對民間藝術的愛。
第二段(4~8):寫母親在夏夜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寫母親是啟蒙老師,為“我”飛向詩歌王國奠定了基礎。
5、 質疑問難,教師小結。
三、指導書寫、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四、布置作業:
1、 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 思考課后問題。
3、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1. 出示課文插圖:看了這溫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么?或想說點什么?
2.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聽這位農家母親的聲音。
二、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 學習1~5自然段
(1)自由讀,注意捕捉讀時內心的感受
(2)學生交流感受
①籬笆小院和諧、愜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籬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詳的母親,乖巧的“我”。
②母親的嗓音甜潤、輕盈: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3)誰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誦母親所唱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