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實錄(精選4篇)
將相和教學實錄 篇1
一、揭題導入
師:話說藺相如在澠池又立了功,被封為上卿,廉頗心理舒服嗎?
從哪里可看出?
先別急著告訴我。請大家默讀課文,把課文中寫他們矛盾的句子畫出來。
生:不舒服
師:什么原因?
二、讀廉頗,想產(chǎn)生矛盾有幾個原因。
生:他覺得自己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
師:出示相關(guān)句子
“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
師:什么叫“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生:打戰(zhàn)沒有不勝利的,沒有不攻克的
師:我們可用一個什么詞概括?
生:戰(zhàn)功赫赫
師:讀一讀句子,想想廉頗說這句話時是什么神態(tài)?用我們剛學過的一個成語概括。
生: 居功自傲
師: 廉頗不服,僅僅是這個原因嗎?
生: 他覺得藺相如僅靠一張嘴,就爬到他頭上了。
師:出示句子:
“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
師:讀一讀,想象一下,說這話時廉頗什么語氣?
生:看不起
生:蔑視藺相如
生:不屑一顧
師:讀一讀,體會一下
師:在廉頗的眼里,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生:沒有真才實學的人
生:沒有真本事
師:廉頗覺得自己說的有道理嗎?
生:很有理
生:理直氣壯的
師:連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把廉頗那種不服氣的感覺讀出來。
(讀書,能體會到其中蘊涵著怎樣的感情,這叫做會讀書)
三、讀藺相如,他該怎么做好?
師:廉頗的話,站在藺相如角度看,還那么有道理嗎?
生:思考
師:自由讀一讀,有哪些破綻?
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
生:藺相如立下大功,靠他的膽略,膽識
生:是他以命相拼得來的,不僅靠一張嘴
生:還需要腦子,有勇有謀
師:如果廉頗再直率些,當著藺相如面提出,藺相如該怎么反駁?
(體會藺相如的性格)
生:和氣地說:我立下大功,不完全靠一張嘴
師:事實上,廉頗沒有當面說,藺相如無法說清。這該怎么辦呢?藺相如有幾種對策?
生:避
生:寫信
師:這辦法很棒
生:談
師:很好的辦法,用“斗”好不好?
生:不好
師:為什么?
生:會兩敗俱傷
生:那會“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師:漁翁是誰?
生齊說:秦王
師:我們分析一下,這些方法的優(yōu)點、缺點。
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師:古人把方法分為三等:好的為上策,壞的為下策,一般為中策。你覺得上策是什么?有什么優(yōu)點?
下策是什么?有哪些缺點?
生:我認為上策是寫信,他可以避免面對面爭吵
生:我覺得是坐下來談
四、藺相如的對策
師:藺相如的上策打動廉頗了嗎?自由讀,找到答案。
生:打動了,廉頗覺得自己很不應該
師;藺相如的那句話打動了廉頗?
生:我之所以避著廉頗,為的是趙國的利益。
師:廉頗知道自己錯了,他可以有哪些做法?
生;托人道歉
生;寫信說
生:負荊請罪
師:解釋“負荊請罪”,那種方法最好?
生:四人小組討論優(yōu)、缺點。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生;送禮物給他
生:當面向他道歉
五、廉頗和藺相如鬧了這么大的矛盾之后,為什么還能和好?
師:從廉頗的角度分析。
生:知錯就改,勇于承擔責任
師:從藺相如的角度看。
生:顧全大局,會退讓
師總結(jié):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生:做錯了事,要道歉
生;道歉可以讓朋友之間消除誤會,重歸于好
六、布置作業(yè):
如果將相換成古代的諸葛亮或林沖,又會有什么故事,請大家新編《將相和》。
將相和教學實錄 篇2
課前交流:
師:請同學們觀察大屏幕上的課件畫面,看看你想到了什么詞?
(學生在音樂聲中觀察思考。)
師:好,誰說說你想到了什么詞語?
生:我想到了歷史名城。
師:為什么?
生:因為那有很多古代的建筑。
師:那是哪,知道嗎?
生:不知道。
師:不知道,說明沒有仔細看,畫面上有一行小字,知道這是哪嗎?
生齊答:西安。
師:我就是西安的,西安這個地方可不一般,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到中國來訪問,第一站就來到西安。誰通過觀察畫面,還能再說個什么詞,為什么?
生:我想到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師:為什么?
生:我覺得西安的歷史很多,而且學到的知識很豐富,很有趣。
師:非常好,應該說西安的歷史文物、歷史遺跡很多,歷史故事也不少。二是呢,我發(fā)現(xiàn)今天大家都有點嚴肅,一個個眼睛瞪著我,把我嚇著,笑著說行不行,先給我笑一笑,我看看。
(學生臉上露出一點笑容)
師(笑著說):笑的有點假,發(fā)自真心的笑一笑,笑一下。
(生在笑)
師:還是有點假,可能是我沒有雄老師長的那么好看,看著有點難過。
(師生都笑了)
師:誰再說說?
生:我想到了美如仙境。
師:美如仙境?
生:因為我感覺前幾幅圖好象是神仙住的地方。
師:我聽了之后,心里就是用東北話說“賊美賊美的”。我就是從仙境來的。好了好了,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我希望一會兒大家發(fā)言的時候,心情放松一些,就和平常上課一樣,別瞪著我,我膽比較小,好不好?
生齊答:好!
師:我沒聽清,好不好?
生齊答:好!
師:坐好了,我們準備上課!
上課,師生問好!
學習過程: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將相和”(師板書)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經(jīng)過“完璧歸趙”和“澠池會見”藺相如從一介布衣升為上卿,可謂平步青云。廉頗這時很不服氣,他說,請大家看題目,請自己出聲地讀一讀這段話,你能從這段話中讀明白些什么?出聲地讀一讀,開始。
生: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只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
師:反復地讀一讀,讀明白些什么?
師:好,誰來說一說?
生:我感覺廉頗他很氣憤,因為藺相如是爬到比他的職位還高。
師:非常好,誰能再補充?
生:我感覺到廉頗很妒嫉藺相如。
師:為什么?
生:他說“他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
師:好,(指名補充)
生:我覺得廉頗非常看不起藺相如。
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說他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藺相如有什么能耐。
師:好,就靠一張嘴,誰能說一說嘴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生:就是跟秦王交涉。
師:好,還有誰來補充?(指名說)
生:我覺得就是光會說話,一點武力都沒有。
師:對,廉頗覺得自己能當上大將軍,那是腦袋別褲腰帶上,一仗一仗實實在在打過來的,而藺相如呢,就靠一張嘴皮子,這當官也太容易了。那誰來讀一讀廉頗說的這段話,怎么讀呀,我看你長得高大威猛,很像廉頗,來,你來讀。
生: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師:非常好,我聽了有一種不服氣,還有一種酸溜溜的味道!
師:你看把廉將軍氣的。誰再來(指名讀)
生:“我廉頗戰(zhàn)無不勝”(讀錯)
師:別急,慢慢來!。
生:“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師:嗯,廉頗氣的,這樣下去呢,廉頗和藺相如的關(guān)系呢,遲早會鬧僵,為了能使將、相和,你們現(xiàn)在的任務是勸勸正在氣頭上的廉頗。廉頗可是一員虎將,性子直,脾氣大,現(xiàn)在心情還不太好,你們敢勸他嗎?
生:敢(小聲)
師:敢不敢?
生:敢(大聲)
師:好,要想讓這位戰(zhàn)功顯赫的老將軍心服口服,我們先好好地讀一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看看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老師建議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藺相如和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作個比較,可以同桌一塊讀,一個人讀廉頗的表現(xiàn),一個人讀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表現(xiàn)。通過表現(xiàn),一個人讀故事中其他任務的表現(xiàn),通過比較,你們或許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藺相如的過人之處。現(xiàn)在把課文打開,同桌、小伙伴,現(xiàn)在自己放聲地讀,開始。
生:讀課文……(4分鐘)
師:讀完了同桌可以說一說,你們讀完之后的感悟和結(jié)果是什么,可以互相說一說。
生:互說……
師:好,抓緊時間。
坐好,我在這里頭很高興,第一,我覺得學得很投入。第二個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是很聰明的。有的人呢,把藺相如和秦王作了比較。那么誰來說一說,通過你把藺相如和趙王作比較你有什么感悟。誰來說?(指名小伙子)
生:我認為我把藺相如和趙王作了比較發(fā)現(xiàn)趙王和藺相如比較實在是太懦弱,就是他一接到秦王的一封信后就立即召集大臣們來商議,而實際藺相如是非常機智勇敢,因為他想了一會兒就說了“我愿意帶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這樣我覺得他非常機靈果斷,他愿意拿璧到秦國去。
師:好,誰來補充(指名說)
生:我覺得藺相如和趙王一比,我覺得趙王一接到信以后,那就是非常著急,而藺相如就是處事不驚,在這種情況下能冷靜下來思考。
師:對,那么秦趙兩國之間當時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局面呢?大家看書。
趙王接到了秦王的信,他的難處是什么呀?誰來根據(jù)課文,結(jié)合資料分析分析(我希望同學們說話的時候可以傳話筒啊,你說完了,可以傳給別人不要讓我一個人跑啊)接下來要注意發(fā)言(指名說)
生:我覺得趙國跟秦國和那個齊國中間,如果趙國不把那個璧跟秦國的城來換,秦國就會進攻趙國。趙國就會被打敗,如果不送給他的話,他就不會把十五座城交給趙國,所以趙王很無奈。
生:我覺得當時大家都知道秦王要把和氏璧騙到手,他們正想不出辦法,不答應怕他來進攻,答應的話又怕他交不出十五座城。
師:好,非常好!你們二位可以當外交家了。給他舍不得,不給他,又怕挨打。趙王的處境用成語來說,怎么說?
生:“進退兩難“
師:什么?
生:進退兩難
師:對,進退兩難。趙王接到秦王的信,其實不愿意,藺相如又是什么反映呢?誰找課文中的句子來讀一讀?(指名讀)
生:讀“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師:別著急坐。藺相如,你說讓你去哪呢?
生:秦國。
師:秦國可是個虎狼之國呀!此一去兇多吉少,你為什么還愿意去?
生:因為如果我不去,就是我們理屈。而我去了,他不交出十五座城,那就是他們理屈,所以我愿意去。
師:說得非常好!(指名再說)
生:我感覺就是因為藺相如……
師:(打斷生語)不,你現(xiàn)在就是藺相如,你為什么愿意去?
生:假如我去的話可能把那個和氏璧搞破。假如我不去的話,國家會遭到攻擊。假如送給秦國,那不就等于我們自己的國家吃虧了嗎?
師:對,我要換回和氏璧。他稍加思索卻胸有成竹。誰來再讀一讀這段話,讀出他那種胸有成竹、從容鎮(zhèn)定(指名)。
生:“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師:藺相如呢,讓我們一起為他表一表決心。(老師讀開頭部分)“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學生接讀……)
師: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真高明,這么一對比束手無策、左右為難的趙王;遇事不慌、膽識過人的藺相如和秦王比,你又有什么感悟呢?(指名說)
生:我感覺秦王那人感覺特別貪,而藺相如是一個特別機智勇敢的人。
師:那么,在藺相如到秦王這段話中,哪些句子直接表現(xiàn)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生:讀“藺相如捧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出十五座城,現(xiàn)在璧就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捧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師:好,你能不能說一說這句話為什么能體現(xiàn)出他的機智勇敢?
生:因為我覺得他首先說他用腦袋和璧一塊撞碎在柱子上,那就說明他一點也不怕死,他覺得為了國家做什么都行。而且他還非常能猜透秦王的心思。然后他知道秦王不愿意他把這塊璧撞碎,所以他才這么說。
師:嗯,誰來補充,對這句話還有新的理解(指名說)。
生:我覺得藺相如不僅機智勇敢黑體現(xiàn)在知道秦王肯定不會讓他把璧撞碎的,畢竟……
師:(接)他抓住秦王愛璧的心,是不是?那么你能不能像藺相如一樣來讀一讀這段話。咱倆合作一下,我來讀作者敘述的話,你來讀藺相如。來,咱們倆一塊啊。(師生互讀)
師:理挺直,但我覺得氣還不夠壯。誰再來讀一讀這段話。你來(指名讀)咱倆配合啊。師讀“他理直氣壯地說”生接“我看您并不想……柱子上”
師:好一個藺相如,掌聲鼓勵一下。男生一起來就像他這樣讀(師生互讀)。
師:還有哪些句子,表現(xiàn)出藺相如機智勇敢呢?(指名說)
生讀:“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師:那你能說一說這句話哪最能體現(xiàn)出他的聰明?
生:這塊璧本來沒什么小瑕疵,他就說這塊璧上有一個小毛病,讓我給您看看,免得您以后,拿到后吃虧。
師:那后來秦王你把璧給不給他?
生:給。
師:為什么?
生:因為如果這塊璧真的有毛病的話,我拿十五座城交換以后我不就虧了嗎?
師:這個秦王的心理,你和藺相如一樣。還有哪些句子表現(xiàn)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呢?(指名說)
生讀:“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師:這是個什么計法?
生:這是個拖延。叫他好把這個璧送回趙國,秦王不給他十五座城。
師:對,緩兵之計,是吧。以上大家的發(fā)言很精彩,不過王老師有個疑問,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呀?
生:(齊答)藺相如。
師:那么大家看這個重點段,這段話其中有近150字是寫秦王的,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來寫秦王呢?請同座位同學討論討論
(生討論)
師:誰來給給王老師答疑解惑(指名說)。
生:因為藺相如已經(jīng)想到秦王有什么反映,然后他說完話以后,肯定……
師:你的意思是說秦王特別聽話?
生:不是,藺相如已經(jīng)料到秦王會有什么反映。
師:料事如神是吧,誰來補充(指名說)
生:我覺得是因為這些話呢更加真實地表現(xiàn)出秦王被藺相如逼得沒有辦法的表現(xiàn),然后能從側(cè)面能體現(xiàn)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師:嗯,你可以當作家了。誰再來分析(指名分析)
生:我感覺這個可以突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這樣會更加體現(xiàn)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師:秦王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生:貪婪(齊)
師:陰險、狡猾,而且是大國之君。就這么一個人對藺相如好像言聽計從是吧,這就表現(xiàn)出了藺相如的什么呀?非同一般,是不是?
秦王越陰險狡猾就越能體現(xiàn)出藺相如的非同一般,這種手法叫“反襯”。請大家再快速地讀一讀“完璧歸趙”,看后面還有沒有這樣的句子,看誰找得快。
有沒有,找到的請舉手(指名讀)
生讀:“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jīng)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把璧送來,絕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師:找的非常好,那么你沒發(fā)現(xiàn)你讀的這段話中有兩個詞特別有意思,找到了嗎?找到了誰來說?(指名說)
生:我覺得是“大大方方”和“只得”。因為“大大方方”則體現(xiàn)出了藺相如理直氣壯。“只得”我也體現(xiàn)出了秦王被逼得沒有辦法。
師:誰大大方崗?
生;藺相如(齊答)
師:秦王呢?
生:只得
師:只得怎么樣呢?客客氣氣的。藺相如是一個小國的使者,而秦王是個大國之君,藺相如大大方方,秦王客客氣氣。你從這兩個詞能體會到什么呢?同桌再說一說。
生:互說
師:有同學已經(jīng)舉手了,有兩個詞(指名說)。
生:我能看出來秦王很無奈,因為他一個小國的使者,能把你這個這么大的一個君王給壓下去,讓你給他客客氣氣的。而這里也能看出來藺相如很臨危不懼,而且不怕秦王敢對他怎么樣,而且秦王也不會對他怎么樣,而對待秦王照樣大大方方的。
師:嗯,那我就奇怪了,你把他殺了,不就完了嗎?生這份氣呢!(指名說)
生:因為如果秦王殺了藺相如的話,那天下人都會知道秦王是不守信用的。
師:還有誰補充(指名說)
生:我覺得要是秦王殺了藺相如的話,他會在天下人面前失去誠信。
師:對,這個藺相如多厲害。(指名接著說)
生:如果秦王冠把藺相如給殺了,藺相如就會把那個璧給毀壞掉……
師:(喊停)看來你沒有深入課文,這塊璧哪去了已經(jīng)?
生:趙國(齊答)
師:完璧歸趙了是吧,這位同學再細心點啊,還有補充的(指名說)
生:秦王把藺相如給殺了的話──第一,秦王在天下人面前就沒有信用了;第二,他也得不到那塊璧了。
師:你看,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多高明呀!藺相如可真厲害,是吧!那么了解完“完璧歸趙”的故事,你現(xiàn)在會怎樣勸廉頗呢?廉將軍哪,藺相如完璧歸趙不是靠一張嘴,靠什么呢?(指名說)
生:我覺得他靠的是機智的頭腦還有到處留神。
師:(讓學生把詞語寫上,然后再指名說)他靠的是什么?
生:我覺得他靠的是勇敢
師:勇敢,來寫上。還有誰要說靠的是什么?
生:靠的是機智的頭腦
師:對,寫上。還有誰要說他靠的是什么?(指名說)
生:我覺得他靠的是智慧。
師:“智慧”,很好。(再指明說)
生:靠的是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冷靜的耐心。
師:“冷靜的耐心”,還有誰要說(指名)
生:我覺得靠的是藺相如的臨危不懼。
師:“臨危不懼”寫上,很好。完璧歸趙以后,藺相如被趙王封為什么呀?
生:齊說“上大夫”,藺相如升官比做電梯還快。
師:過了幾年,廉頗和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新功。不過遺憾的是廉頗沒在場,是吧,廉頗在哪呢?
生:邊境。
師:邊境,帶著重軍是吧?老師想請你們給廉頗講一講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的表現(xiàn),愿不愿意呀?
生:愿意(齊說)
師:好,現(xiàn)在請大家把發(fā)言提綱拿出來,自己看看有什么疑問,有什么疑問,自己看看。
有疑問的就舉手。好,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老師給大家節(jié)選的《史記》的一段原文。(教師讀《史記》原文):藺相如前曰:“趙王竊文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
師:現(xiàn)在同桌、前后位也可以自由結(jié)合,根據(jù)發(fā)言提綱結(jié)合《史記》的原文來討論一下,給廉頗講一講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的表現(xiàn),現(xiàn)在開始討論。
生:討論中……(3分半鐘)
師:誰來講一講,我就是廉頗,老將廉頗,戰(zhàn)功顯赫,大暴脾氣,誰敢勸我(有同學舉手),你們和藺相如一樣勇敢,為了趙國的利益,顧大局,誰來講?(指名講,并要求看一看提綱)
生:廉將軍啊,在澠池相會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是藺相如逼迫秦王擊缶,秦王不同意,藺相如說“大王和我之間只有五步,如果你要是再不同意的話,我就過去跟您拼了。這時候,秦王兩邊的護衛(wèi)帶著刀被藺相如給拿下,藺相如瞪著眼睛對他們大聲地說了許多。然后,后來秦王兩邊的護衛(wèi)全部給嚇退了,這時候秦王置于無奈擊了一下缶。
師:很好,掌聲鼓勵一下。別急,別急,咱倆同朝為奴,我有一事不明,秦王侮辱趙王的時候,你心情怎樣?
生:我心情不好。
師:不好,僅僅是不好嗎?能不能說說詞?
生:我很憤怒。
師:你很憤怒,那你為什么不上啊?
生:如果我上的話,我怕對自己生命造成危險。
師:藺相如上去了,你覺得藺相如的過人之處是什么?
生:他勇敢,臨危不懼。
師:對,很好。誰再來講,就照他這樣子,實話實說(指名說)就講你準備的這個環(huán)節(jié)。
生:廉將軍啊,在澠池相會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就是藺相如逼迫秦王擊缶,經(jīng)過是這樣的:藺相如看見秦王這樣的侮辱趙王很生氣,于是他想要是不讓秦王聽從趙王的吩咐,他得還一下。于是藺相如對秦王說“請您擊缶”,秦王說我是一國之君,怎么能為其他人擊缶呢?藺相如跪下說“請您隨趙王擊缶”,秦王說“我和趙王都是一國之君,但是我們的國家起碼比他們的國家大,為什么要我隨他擊缶。秦王當時特別憤怒。藺相如說”如果您再不擊缶,我就跟您拼了。”這時,秦王左右的侍衛(wèi)都拔出刀,想往前面沖,藺相如大聲說“誰敢跟我拼”于是他就叫他的左右侍衛(wèi)都退回去了,秦王無奈擊了一下缶。
師:很好,掌聲鼓勵一下!非常好,我還有一個問題,我是廉頗,有問題請教諸位,藺相如在逼迫秦王的時候底氣很足,是不是?他哪來的這么足的底氣呢?(指名說)
生:我覺得是因為秦王已經(jīng)先讓趙王為他鼓瑟了,并且記錄下來。要侮辱了趙王,藺相如就覺得既然他這樣侮辱趙王,我也可以這樣侮辱秦王。
師:理直所以氣壯,是吧!那么還有什么原因呢?(指名說)
生:他侮辱了他們的一國之長,所以他很氣憤,他必須要侮辱他的人也受一番氣,讓他嘗嘗是什么感覺。
師:對,很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往前看看。我現(xiàn)在作為廉頗,我有點不高興了。還有個重要原因,他氣很足,除了秦王理虧,還有我愛國,我要怎么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指名說)
生:我感覺是因為他知道秦王的心理活動是怎么樣的,要不他不可能底氣那么足,他還那么大聲,那么堅定地說這種話。
師:秦王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別望著我,我是廉頗。再往前看(指名說)。
生:因為他想讓秦王知道我趙王不是好惹的,我不怕你們。
師:往前看。我這個老將軍好傷心啊,在澠池會上,難道我寸功未立嗎?(指名說)
生:那個廉將軍還在邊境上等著呢,即使打起來,秦國的士兵可能準備也沒那么好,可能也打不贏。
師:對,是啊──人心齊,泰山移。正是趙國文臣武將的團結(jié)一心,藺相如才有如此足的底氣,是不是?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藺相如逼迫秦王的話(教師讀“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學生接讀“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師:這節(jié)課通過同學們自己閱讀、感悟、探究,我們充分地體會到藺相如能為趙國立下大功靠的絕不僅僅是一張嘴,這張嘴后面是拳拳的愛國之心,是過人的膽識和智慧。聰明的廉頗在冷靜下來之后,定然會明白。接著還會發(fā)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下課,同學們再見!
將相和教學實錄 篇3
師:將相和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我國戰(zhàn)國時代的趙國。那個時期在趙國有兩個威望很高、影響極大的人,一個是藺相如[板書:藺相如],這個人的姓不好寫,草字頭下一個“門”字,“門”里面一個“隹”字,這個字念l@n。還有一個人,名望和地位不在藺相如之下,他的名字叫廉頗。[板書:廉頗] 注意這兩個字的寫法。廉頗是個大將,[在廉頗后面板書:將]藺相如是個有名的宰相。[在藺相如后面板書:相] 這個故事是說大將軍廉頗和宰相藺相如起初感情不是那么很好,但后來一變而為感情很好的朋友。這篇文章主要是說他倆由感情不好而到很好,所以題目就叫做《將相和》。
[板書:將相] 。什么“和”?
生:[齊答]和好的和。
師:[繼續(xù)板書:和] 這個字的口字要寫得靠下一點,凡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右邊筆畫較左邊少,右邊部分就靠下一點寫[指板書:“和”字的“口”]。這個故事是怎樣引起的呢?它的起因是由于當時聞名天下的一塊寶玉“和氏璧”,[板書:和氏璧] 哪個璧?
生:[齊答] 璧玉的璧。
師:這個故事在哪里見過?
生:《和氏獻璧》。
師:《和氏獻璧》的最后兩句話怎么說?[指名學生回答,以下凡不注明的都是指名回答]
生:為了紀念和氏為這塊玉失去雙足而命名為和氏璧。
師:這塊玉之所以稱為寶玉,不只是它玲瓏剔透,質(zhì)地精良,更重要的是這塊玉在刖掉一個人的雙足后,才被發(fā)現(xiàn)的,所以簡稱和氏璧。《將相和》這個故事怎么引起的呢?當時戰(zhàn)國時期在中國境內(nèi)分成七個大國,誰能說說是哪七國?
生:齊楚燕韓趙魏秦。
師:哪個國家最強?
生:[齊答]秦國。
師:人們當時提起秦國往往叫它什么?
生:虎狼之國。
師:虎狼之國[板書:虎狼之國],一方面說明他強,一方面說明什么?
生:強暴。
師:不講道理。另一方面說明這個國家不守信用,對各個國家也有不同的對策。究竟是怎么樣呢?看地圖。
生:近攻遠交。
師:遠交哪些國?
生:遠交齊、楚、燕。
師:近攻哪些國?
生:近攻韓、趙、魏。
師:和氏璧原來在楚國,后來落入趙國手中。秦國聽說和氏璧落入趙國,便寫了一封信給趙國送去,說愿意拿十五城交換和氏璧。趙王接到這封信就召開了御前會議,商量換不換。這是故事的開頭,由趙王作主席,召開文武大臣會議。我們看是怎樣處理的,文章一開頭第一節(jié)就是。我們翻開書看一看[學生開始看書],看到?jīng)Q定之后就行了。看完的坐好[學生默讀,讀完后即自動坐好,約一分鐘,大部分學生都已坐好,教師即開始講課]。我們首先看趙王接到信很著急,召集文武大臣討論很久,得出兩句話。哪兩句?[許多學生舉手,教師指名回答]
生:送去不好,不送去也不好。
師:決定沒有?
生:[齊答]沒有。
師:送去不送去呢?
生:[齊答]沒決定。
師:討論半天沒有辦法(用手勢表示沒辦法)。怎么說?
生:簡直沒有辦法?
師:送去不好,文章說明得很清楚。送去有什么不好?
生:這是秦王耍的花招,想把璧騙到手,但又不給城。
師:秦王耍的花招不過是想把寶玉騙到手罷了。“罷了”是什么意思呢?
生:[齊答]完了。
師:“罷了”換兩個字怎么說?
生:[參差不齊地回答]而已。
師:送了璧秦王就給城嗎?
生:[齊答]不給。
師:送去不好,白丟寶玉。不送去有什么不好?
生:不送璧伯秦王以這件事為借口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
師:不送璧怕秦王以這件事作為什么?
生:[齊答]借口。
師:[板書:借口],什么叫借口?
生:不正確的理由。
師:有理由沒有?
生:[齊答]有。
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回答不恰當,立刻重問一句]有理由沒有?
生:[齊答]沒有[學生顯然對這個詞是不太理解]。
師:沒理由,假托一個理由,而這個理由又是不正確的,這就叫做借口。過去講過的《草船借箭》,周瑜想殺諸葛亮,限他三天造那么多箭,“造箭”是為殺諸葛亮的——
生:[齊答]借口。
師:對,這就是“借口”。趙國文武大臣爭論了很久,簡直想不出辦法。以后呢?課文中單提一人,誰?
生:廉頗,連那位百戰(zhàn)百勝的大將軍也拿不定主意。
師:連那位百戰(zhàn)百勝的大將軍廉頗也拿不定主意,以后還差一句話……你們能不能補充?
生:別人更甭提了。
師:那別人就更甭說了,這是由趙王作主席討論了半天也實在沒辦法。文章用哪四個字可以說明沒有辦法?
生:束手無策。
師:束手無策[板書:束手無策]。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情況下——這種寫法是為誰出場而寫的?
生:[齊答]藺相如。
師:藺相如出現(xiàn)了,藺相如出現(xiàn)之后有辦法沒有?誰能在這個地方接著念,念出這段[指名朗讀]。
生:[朗讀]正在非常為難的時候,有人推薦一個官職很小的藺相如,說他勇敢機智,找他夾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差人把藺相如找了來,把這件事情告訴他,并問他有什么辦法。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秦強趙弱,不能不答應。”趙王說:“如果他不給城,怎么辦?”藺相如說:“秦王要求拿城來換寶玉,要是趙國不答應,理屈的是趙國;趙國給了寶玉,要是秦國不給城,理屈的是秦國。兩下比較,寧可答應下來,讓理屈的罪名背在秦國身上。”趙王問:“誰可以擔當這個任務?”他說:“大王若找不到人,我愿帶著寶玉去泰國。如果泰國不拿十五座城交換,我就設法把寶玉送回來,保證完璧歸趙。那時候我國理直,秦國理屈,秦國如果動兵,就更沒有道理了。”
師:結(jié)果藺相如有沒有想出辦法?
生:[齊答]有。
師:“介紹”用哪個詞?[指名推薦]
生:推薦。
師:幾個字說明了藺相如?——
生:機智勇敢。
師:[板書:勇敢機智]連同趙國大將廉頗和文武宮在內(nèi),討論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把藺相如找來,想了一會兒,比開會時間——
生:[齊答]短。
師:短時間就想出解決辦法,怎么樣?
生:提出自己的主張。
師:[板書:主張]主張什么?
生:秦強趙弱不能不答應。
師:不能不答應。藺相如接著陳述自己的理由[板書:理由],他根據(jù)的是什么理由?念念這段話[指名朗讀]。
生:[朗讀]藺相如說:“秦國要求拿城來換寶玉,要是趙國不答應,理屈的是趙國;趙國給了寶玉,要是秦國不給城,理屈的是泰國。兩下比較,寧可答應下來,讓理屈的罪名背在秦國身上。”
師:兩相比較,他用了一個什么詞[用手勢表示兩相比較]?
生:讓理屈名聲背在秦國的身上,這樣解決了大家的什么顧慮?
生:怕秦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
師:我們不給送去,理屈的是趙國;送去,不給城,理屈的是泰國。對比的辦法,要讓理屈的罪名背在秦國身上。“寧可”理屈背在秦國身上,則不能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我們看“寧可”,你們見過這樣的句子嗎?說一說。
生: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師:還有——
生:[有些緊張]寧可跪著——
師:你說反了[等待了一會兒,那個學生還答不出,其他學生紛紛舉手]。誰能說?[又等待了一會兒,才叫另一個學生回答]
生:寧可站著死,也不能跪著生。
師:對了,寧可站著死,也不能跪著生。在幾種情況下選擇一種,藺相如有幾種方法?
生:[齊答]兩種。
師:寧可送去璧讓秦國理屈。接著藺相如還提出他的結(jié)論[板書:結(jié)論],誰愿意念一念[指名朗讀]。
生:[朗讀]“大王若找不到人,我愿意帶寶玉去秦國,如果秦國不拿十五座城交換,我就設法把寶玉送回來,保證完璧歸趙。”
師:對,送去之后,如果秦國真的拿十五城交換,趙國交換不交換?
生:[齊答]交換。
師:如果交換成了,就出現(xiàn)這樣一個局面:城入趙,璧留秦[板書:城入趙,璧留秦],兩者加一個虛詞用什么?[有個學生回答“歸”,教師說“歸”不好,又有人答“而”]對,而[在城入趙和璧留秦當中加一“而”字],不給城,完璧歸趙[板書:不給城,完璧歸趙]。我們也加一個虛詞是什么?
生:[齊答]而。
師:不大合適[有一個學生說“則”]。對,“則”,如果秦給城則璧給秦,不給城則璧歸趙,這樣做容易嗎?
生:[齊答],不容易。
師:這當中當然有——
生:波折。
師:還有——
生:斗爭。
師:要經(jīng)過斗爭,誰把這段念一念[指名朗讀]。
生:[朗讀]藺相如到了秦國,在王宮里大殿上獻上寶玉,秦王只稱贊寶玉好,絕口不提十五個城。他看秦王果然沒有誠意交換,就上前幾步,說:“這寶玉有一點小毛病,讓我指給你看。”秦王就把寶玉交給他,他捧著寶玉往后退,退,退,靠近柱子站定了,怒發(fā)沖冠,理直氣壯地說:“我看你并沒有交付十五個城的意思,所以我把寶玉拿回來,你要是強迫我,我的頭和我手里的寶玉,就一齊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托著寶玉,斜看著柱子。秦王怕砸了寶玉,再三說好話,又叫主管人員拿了地圖來,指給他看,說明把哪十五個城給趙國。藺相如又想,秦王這是耍手段,假裝要給那些城,就說:“和氏璧是天下著名的寶貝,趙王送出這寶玉的時候,禮節(jié)很隆重,曾經(jīng)齋戒五天。現(xiàn)在大王也應該齋戒五大,還要舉行授璧典禮,這樣我才敢獻上寶玉。”秦王想強迫藺相如改變主意恐不可能,于是便答應齋戒五天,并且跟他約定日子,舉行隆重的授璧典禮。
藺相如回到館驛,知道秦王仍舊沒有誠意交換,就叫跟他來的人,化了裝,走小路把寶玉送回趙國去。到了舉行授璧典禮的那一天,他大大方方的對秦王說: “秦國從來不守信用,我實在怕受大王的騙,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帶著寶玉回趙國去了。再說,秦國強,趙國弱,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者到秦國去,趙國馬上就把寶玉送來。憑著秦國這樣強大,要是先把十五個城割給趙國,趙國哪里敢留住寶玉,得罪大王呢?現(xiàn)在寶玉已經(jīng)送回,你殺了我也沒用!請你和你的大臣仔細商量商量吧!”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好好招待他,送他回國。
師:還有幾句再念一念。
生:[接著朗讀]藺相如回國以后,趙王封他做大夫。
師:[發(fā)現(xiàn)學生讀丟了一個字,有的學生也發(fā)現(xiàn)了,便舉了手,這時教師問了一句]封他做什么?
生:[愣了一下]封他做大夫。
師:什么?
生:上大夫。
師:這段課文表明藺相如花了不少力量,也表現(xiàn)了他[指名回答]
生:勇敢機智。
師:別人[趙國其他官員]不敢去,他敢承擔這么大的責任,挺身而出,他的對手是厲害無比、狡猾陰險的秦王。到了秦王大殿上,藺相如的智慧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生:拿玉要砸的那個地方。
師:第一次秦王接玉時怎么樣?[停了一下,沒讓學生回答]秦王接了這塊寶玉,高高地坐在當中的寶座上,兩邊排列著文臣武將和衛(wèi)士,很是莊嚴威武。藺相如一個人,雙手捧著寶玉獻給秦王,秦王只稱贊寶玉,這里有一個很關(guān)鍵的字,什么字?
生:[齊答]只。
師:只是不提什么。
生:[齊答]十五城。
師:怎么說?
生:[齊答]絕口不提。
師:連談都不談,這是耍手段。如果商相如說你不給城,還給我寶玉,這樣秦王會給玉嗎?
生:[齊答]不給。
師:不但不給,反而會遭到武士的驅(qū)逐。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這叫什么?
生:隨機應變。
師:對,他說寶玉有毛病指給秦王看,接到玉后,退到柱子邊,他很氣憤。書上怎么說?
生:怒發(fā)沖冠。
師:[板書:怒發(fā)沖冠] 冠是什么?
生:[齊答]帽子。
師:“怒發(fā)沖冠”是說生氣時頭發(fā)把帽子都沖掉了。[學生都笑了]沒有這樣的事,這是什么寫法?
生:[齊答]夸張。
師:“怒發(fā)沖冠”是夸張的寫法,表示非常憤怒。藺相如干脆揭穿秦王的陰謀,你看他是不是莽撞的人?
生:[齊答]不是。
師:如果他拿不到寶玉,他絕對不撞,如果撞了怎么樣?撞碎活該![學生活躍]他拿著玉這樣一撞就和玉怎樣?
生:[齊答]同歸于盡。
師:當時秦王對他有辦法沒有?當時秦王可以讓武士對付他,但怕他把寶玉砸碎,只好拿著地圖對他說好話,藺相如是不是一個只是能說會道的人?
生:[齊答]不是。
師: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秦王想讓他把寶玉交出來,他不想交出寶玉,又想出什么辦法來了?念一念書上怎么說的?[指名學生朗讀]
生:[朗讀]“和氏璧是天下著名的寶貝,趙王送出這寶玉的時候,禮節(jié)很隆重,曾經(jīng)齋戒五天。現(xiàn)在大王也應該齋戒五天,還要舉行授璧典禮,這樣我才敢獻上寶玉。”
師:和氏璧是塊寶玉,是不能用金錢的價值來比的,這叫做什么?
生:無價之寶。
師:[板書:無價之寶] 這塊寶玉給秦王送去的時候,趙王曾經(jīng)怎樣?
生:齋戒。
師:過去我們曾經(jīng)在哪里講過?
生:西門豹治水,講過齋戒。
師:齋戒的時候要沐浴,不喝酒,不吃葷,要恭恭敬敬。趙王既然這樣,秦王也應該齋戒五天,舉行授璧典禮,這叫什么?
生:[齊答]受。
師:秦王答應了沒有?
生:[齊答]答應了。
師:他為什么答應?
生:他知道藺相如走不了。
師:秦王想,早兩天得到也可以,晚兩天得到也可以,只要人走不了,璧也走不了,白添一塊寶玉。結(jié)果藺相如又發(fā)揮他的智慧,回館驛后,讓隨從化裝把寶玉送回去。他為什么要求用五天呢?
生:可以保證隨從帶璧回到趙國境地。
師:他是有意識的這樣做,過了五天秦國追也追不上了,五天之后他再大大方方地承認。如果秦王講信用,你要璧就把城先給我們。這時璧也不在了,你殺我也沒有用,秦王只得好好款待他。為什么不殺他?
生:殺之沒用。
師:殺了他也得不到寶玉,白白承擔一個隨便殺人的名聲。秦王得了寶玉就完了嗎?
生:[齊答] 沒完。
師:沒完。他一定會認為趙國好欺負,要了玉之后,還會把城要回來。相如的機智粉碎了敵人的陰謀,維護了趙國的名譽。所以回去后趙王封他什么?
生:上大夫。
師:趙王封他做上大夫是對的;什么叫封?[沒有學生舉手] 你們不知道?古代帝王獎賞他做官,給他名利地位叫做封[板書:封]。下課。
將相和教學實錄 篇4
一、任務驅(qū)動,引發(fā)探究: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zhuǎn)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里開始寫到了不和。
課件出示:“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2、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看看你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么?
生:我讀出了廉頗內(nèi)心的強烈不滿。
生:我讀出了廉頗當時十分生氣。
生:我讀出了廉頗不服的原因,他覺得藺相如就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
生:廉頗想尋找機會報復,以除心頭之恨。
師:對呀!想當年,廉頗在沙場上,所向披靡,橫掃千軍,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而如今他覺得藺相如靠一張嘴一步登天,廉頗他心里是一肚子氣呀,誰能讀出他滿肚子的氣?
(生讀)
3、激起沖突:同學們,假如說廉頗整天這樣生著悶氣,整天想著怎樣給藺相如個下不去,整天想著怎樣尋機報復,后果會怎樣?
生:他們可能會鬧翻。
生:他們的矛盾可能會激化,給趙國帶來不穩(wěn)定,從而削弱趙國的力量。
生:秦王可能會從中漁翁得利,一舉消滅趙國。
……
二、整體閱讀,主動探究:
1、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xiàn)在你們都是廉頗的屬下,你們有責任阻止這場災難的發(fā)生。你現(xiàn)在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么也聽不進去的廉頗。我相信你們都是心明眼亮的人,我也相信你們有這個能力。為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
2、提供學習支架:
多媒體出示學習提示:
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學習建議:老師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并感情朗讀,然后采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xiàn)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3、學生自主研究
4、同桌、前后練說---指名說
教師相應點撥
生1:廉大將軍,我看你還是和藺上卿和好吧!
師:憑什么?
生1:我覺得藺相如之所以能當上上卿,也不是光靠一張嘴皮子呀!
師:哦?我倒想聽聽!
生1:在“完璧歸趙”事件中,其他大臣都沒有主意,可藺相如勇敢得擔當起了重任。從這件事中,他表現(xiàn)出了超人的智慧和舍己為國的精神。這樣一個好人,難道就不值得你和他交朋友嗎?再說了,趙國那么大,你們兩個能共處一室也是一種緣分,為什么不好好相處呢?
師:不錯,在危難之際,藺相如能挺身而出,擔當重任,此種勇氣,的確令人佩服!
生 2:廉大將軍,您與藺上卿井水不犯河水,又何必要招惹他呢?你們同在一個屋檐下,都是為趙王效力,趙國就像是一個天平,你們倆就是天平的兩端,少了一個,趙國也支撐不住。如果你和藺相如鬧內(nèi)訌,秦王還不乘虛而入,到時候你一定會后悔的。再說,藺相如有膽有謀,十分能干,做上卿也應當呀!
師:你說,藺相如有膽有謀,何以見得?
生2:在湎池之會上,藺相如為了捍衛(wèi)趙王的尊嚴,他就逼著秦王為趙王擊缶。從他說的話“現(xiàn)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離,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這句話中,我看出藺相如為了保衛(wèi)趙王,連命都豁出去了。你還能說他不勇敢嗎?
師:藺相如能以死捍衛(wèi)趙國的尊嚴,的確是個大丈夫!
生3:我還有!廉大將軍,我覺得您應該和藺相如和好才是。你想想看,人人都說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可現(xiàn)在您和藺相如鬧不和,就會削弱我們的勢力,秦國就會乘機攻打我們,像您這樣的愛國之士,您愿意看到這樣的場面嗎?聽說藺相如是顧全大局,不想讓秦王坐收魚翁之利才躲著你呀!
師:沒想到藺相如如此申明大意,看來我廉頗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哎!我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呀!
……
三、還原對話,角色體驗
1、師: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于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師:書上是怎樣描述負荊請罪的?讀一讀。
3、出示課件:“負荊請罪”圖,引導學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后人傳為美談,我想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學生寫作,交流。
生 1:廉頗來到相府門前,“撲通”跪下,“藺老弟,我向你請罪來了!”藺相如忙向前扶起廉頗,說:“廉兄何罪之有啊?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廉頗嘆了口氣,道:“哎,我真是不應該,在國家危難之際,我卻為了個人的名譽和你斤斤計較。而你處處為國家著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與你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藺相如扶起廉頗說:“你可不要這么說,你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我們只要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趙國一定能富強起來。”廉頗聽了連連點頭。(其余學生略)
5、課件:想象說話: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么?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廉頗的屬下或藺相如的屬下看到大將軍廉頗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說什么?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配樂)自由準備--同桌互說 ---指名說
生(百姓):我們趙國有這樣兩位寬宏大量,一心為國的大臣,真是我們的福氣呀!看來,我們以后就可以安居樂業(yè),過上幸福的日子了。
生(秦王):真可惜,錯過了一次好機會!本來我就可以坐收魚翁之利了。廉頗和藺相如竟然和好了,趙王真是如虎添翼呀,今后攻打趙國可謂難上加難啊!
生(趙王):哈哈----我手下的將士竟有如此廣闊的胸懷,只要有廉頗和藺相如在,我們趙國怎不強盛?秦王,我們趙國不會再怕你了!來人那!快昭兩位愛卿晉見,本王重重有賞!
……
6、師:同學們,一位功勛卓著,叱咤風云的老將軍,他能夠脫下戰(zhàn)袍,露著脊背,赤著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啊!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里能撐船,。 (誰能對上后半句)
生:將軍背上能負荊。
生:將軍背上能背荊
生:將軍背上能插荊
師出示:將軍背上能插荊
四、總結(jié)提升,課后延伸
1、師:同學們,今天,你學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嗎?
生:我們做人要心胸寬闊,不能為了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
生:我開始很不要看廉頗,因為他很居功自傲。但學完了課文,我覺得廉頗這人挺好的。一個大將軍能負荊請罪,多不容易啊!
生:我覺得我們應該向廉頗學習,平時我們犯了錯,總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其實,一個人犯錯是不要緊的,關(guān)鍵是勇于承認錯誤,改正錯誤。
2、師:說得真好!當你和他人之間發(fā)生摩擦的時候,請你不要沖動,想一想這一句俗語,你的心情就會平和很多。讓我們再讀讀這句話:“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3、師:我們知道,后來秦國還是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nèi)。那么趙國后來怎么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閱讀有關(guān)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