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流程
一、緊扣題目,設置疑念,激發情趣,引導初讀
1、開門見山:(事先板書好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
2、設置疑念:課前讀課文了嗎?那我來考考大家,你能結合課文內容猜猜“莫高窟”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3、這個“莫”字呀,讀音同沙漠的“漠”,在這里是沙漠的意思,“高”嘛,應該是——(引導學生說)是說她的位置高羅,請再讀課文,看誰最先發現文中哪段話與“莫高窟”的名字聯系最緊密。
4、相機學習文章第一段
①學生會答到:她坐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周布滿沙丘,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②現在你知道“莫高窟”名字的由來了吧,通過你的朗讀告訴大家,注意需要強調的地方。
5、讓我們再次把課題齊讀一下。
6、小結:我們讀書就是要這樣善于發現,善于思考。我想下面再讀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一定會更用心思考,善于發現了。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想緊扣題目,設置懸念,由猜謎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相機引導學生進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編寫提綱,尋文思路
1、過渡:課文是怎樣介紹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且用心思考:
(1)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2)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么?
2、檢查自學效果。
①選擇正確讀音。
一尊(zūn zhūn) 威風凜凜(lǐn lǐng) 銀弦(xián xuán)
敦(dūn dēn)煌 臥佛(fó fú ) 菩薩(sà shà)
②讀四字詞語。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簡練,運用了很多的四字詞語,我們一起來看看。
斷崖絕壁 個性鮮明 神態各異 惟妙惟肖
慈眉善目 威風凜凜 強壯勇猛 嘖嘖贊嘆
精妙絕倫 宏偉瑰麗 豐富多彩 成百上千
臂跨花籃 懷抱琵琶 漫天遨游 翩翩起舞
引人注目 燦爛輝煌 腐敗無能 舉世聞名
(a讀詞語要讀出詞語的味道來,比如(師示范讀)“慈眉善目 威風凜凜” b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自由讀 c喊五位學生分行讀)
③過渡:同學們能通過朗讀來感悟詞語,很好,現在我們來解決讀文前提出的問題。
a、回答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相應點擊出示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b、回答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么?(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事先打好橫線,讓說的同學上臺板書: 彩塑 壁畫 藏經洞)
c、下面請看大屏幕,哪些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合并呢?(學生會答到:2、3、4自然段可以合并為:介紹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并點擊出示。)
d、把段和自然段的段意依次排列起來就是編寫段落提綱。
小結并過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莫高窟彩塑的美妙,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的設計,旨在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初讀,落實“書不讀熟不開講“的理念,并讓學生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達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而且能用課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學會編寫段落提綱,理清文章思路,為學習整篇課文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精讀課文,欣賞彩塑,感悟語言,積累運用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主要突出介紹了彩塑的什么特點?
2、學生快速讀完后,應該找到:形象鮮明,神態各異。事先畫好橫線,讓生上臺板書。
3、課文圍繞這些特點,又是怎樣具體介紹的呢?試著完成以下表格: 個性鮮明
神態各異
菩薩
慈眉善目
4、同學們完成得不錯,你們能想象出菩薩、天王、力士和臥佛在你心中是什么樣的嗎?(可以就其中一個談談自己的想法。)
5、小結:談得不錯,下面老師出示四幅彩塑圖(打亂),你能辨別出來嗎?(學生應該很快辨別出來,繼而引導學生讀讀有關描寫四幅彩塑圖的句子。)
6、小氣的作者只為我們展示了這么幾種彩塑,你想不想把更多彩塑看個仔細看個夠?那怎么辦呢?
a.你可以盡情想象,除了書中說的幾種你還能想象出哪些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彩塑來?(學生可能會說出:釋迦牟尼、彌勒、藥師、三世佛、七世佛,觀音、天王、力士等,如果說妖怪,引導一下:這里的彩塑都跟佛教有關,不會有妖怪的)你能想象出2千多種來嗎?(不能)
b.把這些都寫出來不是很好嗎?(窺一斑見全豹,畫蛇添足,留有想象的空間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c.其實更高明的是作者也巧妙地寫了所有的彩塑,告訴我們其他的彩塑也如這幾尊彩塑一樣個性鮮明。你能發現是哪一句嗎?
①學生回答后投示: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無不嘖嘖贊嘆。
②老師帶來了一些莫高窟部分彩塑的圖片,想看嗎?有個條件,想看就要用心看,還要學會贊嘆。(播放圖片)
③看到這些彩塑,你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呢?
6、讓我們帶著贊嘆的語氣來讀一讀讀第二自然段。
7、會填嗎(點擊第2自然段填空題)按原文口頭填空,指導背誦。
8、過渡: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什么呢?我們下節課重點去關注莫高窟的壁畫。
【設計意圖:本部分的內容是整篇課文的重點所在,欲通過緊扣“形象鮮明,神態各異”八個字,從整體上把握彩塑的特點,繼而出示相應表格,讓學生理清層次,并讓學生先展開想象菩薩、天王、力士和臥佛的形象,再讓學生看圖辨認,達到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完美結合,在識圖過程中相機進行朗讀指導。除此之外,引導學生充分想象其它彩塑形象,把書由“薄”讀厚。最后指導學生進行第2小節的填空、背誦,達到層層推進的效果,遷移學法,為后面學習“壁畫、藏經洞“的內容做好鋪墊,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美。】
四、總結課文,編三字經,激發興趣,拓展提高
1、最后讓我們回顧小結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共同為莫高窟編個“三字經”。
投示:莫高窟,坐西北,地勢險,列崖壁,是明珠。
彩塑真,數量多,個性明,神態異,游人贊。
2、作業:預習第3—5小節,嘗試著編編三字經。
【設計意圖:三字經三字一句,通俗易懂,韻句靈活,朗朗上口,是小學生十分喜愛的一種形式。通過此舉,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并且巧妙地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達到了拓展提高的目標。課后布置“預習3-5小節,嘗試著編寫三字經”的作業,定能在學生的內心掀起一股學習三字經的熱潮,使語文變得有趣、有效。】
板書設計:
彩塑 個性鮮明 神態各異
18 莫高窟 壁畫
藏經洞
文本解讀
《莫高窟》一文是蘇教版國標本五(上)的一篇課文,文章結構清晰,敘述具體,表達有序,生動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藏有數萬件珍貴文物的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示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用課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并學會編寫段落提綱。
4、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重點感悟“彩塑”的特點,牽移學法,為后面深刻體會“莫高窟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做好鋪墊。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2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有……有……還有……”造句。
3.能用課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4.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我國甘肅東南有一個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傳前秦建元二年僧樂開始鑿窟造像。經歷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欣賞這座石窟燦爛輝煌的藝術文化。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的讀音。
2.生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生字詞正音。
威風凜凜 精妙絕倫 瑰麗 記錄 銀弦 藝術殿堂 腐敗 敦煌 佛像 惟妙惟肖 描摹 遨游 帛畫
(2)釋詞。
惟妙惟肖 精妙絕倫 瑰麗 描摹 引人注目 舉世聞名
(3)提問:課文描寫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師板書:彩塑
壁畫
藏經洞
(三)給課文分段。
1.提問:
(1)課文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為一段?
(3)學生標出分成的三段。
(四)指導寫字。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3
《莫高窟》選自蘇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本單元共有三篇課文,分別從錦繡山川和文化藝術的角度進行文字描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本課是最后一篇。《莫高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感,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又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文章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經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他們在欣賞圖片,閱讀美文的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文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 第一自然段總寫莫高窟所處位置和環境;第二、三段著力描寫了彩塑和壁畫,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中運用了生動準確的四字詞和排比等描寫神態,將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畫展現在讀者眼前。無論是用詞造句,還神態描寫,表達方法,結構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側重訓練點,教師有必要深挖;第四段介紹了藏經洞,這部分主要要讓學生理解以前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莫高窟歷次遭劫,主要要激發起學生的愛國熱情。第五段總結全文,贊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二、根據本課的要求及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飛天壁畫精美。
3、通過師生互動,了解文章結構,學習作者表達方法。
4、激發對勞動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強民族自豪感。
其中重、難點為:
1、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飛天壁畫精美。
2、激發對勞動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入
課一開始,我便運用多媒體的手段播放莫高窟的圖片、畫面,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偉瑰麗,充分激發起學生對莫高窟的向往。
(二)精讀課文理解積累
1、我先讓學生自瀆課文,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并讀一讀。這樣一來先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體感知,并順便對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疏通。
2、指名學生讀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介紹了莫高窟的哪些藝術寶藏?這是讓學生在先讀課文的情況下,對課文內容、層次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概念,并相機板書。
3、導學第二自然段
在學第二自然段時,我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并畫出這段的中心句,找出彩塑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把彩塑寫具體的?在講解時抓住關鍵詞語如“惟妙惟肖”、“有···有···還有···”等讓學生在感知彩塑特點的同時,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隨后及時創設情景:面對這一尊尊惟妙惟肖、色彩絢麗、氣魄宏偉的彩塑,游人們無不贊嘆,同學們想象一下,游人們都會贊嘆些什么呢?隨后,我馬上小結:欣賞了彩塑,感覺著前人高超的雕塑藝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中都會涌起一股自豪感,讓我們帶著自豪感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4、自學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在學習這一段時,我先叫學生歸納出我們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按照學習方法小組討論自學,然后教師檢查自學效果。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出示畫面,讓學生看著圖說出描寫壁畫和飛天的句子。然后抓住描寫壁畫的詞語“有···有···有···還有···”,讓學生改寫說說飛天還有哪些形態。在這里,我大膽聯系奧運會開幕式中真人飛天的美麗形象,讓學生感受我國日益強盛的國力。隨后,我動情地說: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那飄飄翻卷的彩帶,飛天飛得多么輕盈巧妙,嫵媚動人啊!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第三自然段。
5、品讀第四自然段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莫高窟文物眾多?”拋出問題,讓學生動手勾畫。適時出示莫高窟歷次被破壞的資料,再次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看了這些資料有什么感受?”學生此時覺得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教師順勢激勵學生帶著惋惜和憎恨之情讀第四自然段。
4、學第一自然段
通過對課文重難點的講解,現在回過頭來學第一自然段。著重讓學生感受作者為什么說莫高窟是一顆明珠,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結合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來贊美莫高窟。
5、帶著無比自豪的感情齊讀地五自然段
(三)給課文分段,學習段落提綱的寫法
學生學完了課文,給課文分段,說段意不是什么難事了。這里可放手讓學生發揮,教師在課件上相機出示就行了。
(四)課后作業
運用本課學習的 “總—分”關系的構段方法,寫一段話。
這個課后作業是讓學生模仿本文的寫法,寫話。語文源于生活,又還原于生活。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學到了一些用詞造句的方法,表達方法、寫作方法等,積累了一些好詞佳句。在學完之后及時運用,對學生加深課文的理解及提高其寫作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五)總結全文
肯定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品嘗到自己努力后的成功喜悅。并留下課后延伸:如果你還想了解有關莫高窟的什么知識,請下去自己查閱資料,與同學們交流。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1. 掌握本課生字的正確發音和規范書寫。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 理解課文內容;感知文章結構。
重點難點學會隨文識字同,學會本課的生字。
教具準備 本課生字、詞語卡片,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8)
1.談話解題: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無數燦爛的藝術瑰寶吸引著中外游人。其中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龍門石窟、山西省的云崗石窟,被譽為我國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今天,我們將走進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風采。(板書:14.莫高窟)
2.(放有關莫高窟的音像資料)簡單介紹:在鳴沙山壁上密密層層地鑿了近500個洞窟,每個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艷麗多姿的壁畫。
3.引發學生思考:欣賞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暢談感受)教師相機小結并過渡。
二、自主識字,了解大意(10)
1.自由輕聲讀課文,勾畫出本課不認識的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詞,試著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思考:
⑴這篇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樣評價莫高窟的?
三、師生互動,檢查情況(7)
1.認讀詞語,師生正音,提示學生注意音難字難和形難字。
2.指名朗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流利。師生評議。
3.對于思考題你有什么見解?組內交流,指名學生匯報交流情況,師相機板書:明珠 智慧結晶 藝術寶庫
四、略讀一、四段,感知文章結構(10)
1.齊讀第一段,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讀中心句并思考:你認為這一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
2.再讀一段,想想還讀懂了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默讀最后一段用“△”標出最能體現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詞,你怎樣理解?我國除了莫高窟還有什么是“舉世聞名”的?
4.讓學生思考、討論文章結構,老師相機補充。
五、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
教后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二、三段。
3. 感受藝術的美妙,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重點難點 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教具準備 有關莫高窟的圖片和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7)
1.認讀生字,書寫生字,學生之間互評。
2.你讀懂了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
二、抓住重點,體會情感(15)
1.教師談話:我們了解到課文主要抓住了“彩塑”和“壁畫”兩部分來具體描寫迷人的莫高窟。首先讓我們去欣賞莫高窟的彩塑。
⑴齊讀課文第二段,這里向我們介紹了幾尊彩塑?
⑵出示圖片(欣賞慈眉善目的菩薩、威風凜凜的天王、強壯勇猛的力士)。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
⑶學生感情朗讀。
2.教師談話:莫高窟不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讓我們走進壁畫長廊,去欣賞欣賞吧!
⑴出示“飛天圖”及資料卡,讓學生欣賞并了解。教師講述:在所有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上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
⑵引導學生朗讀飛天壁畫這一部分,想象的景象。
⑶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這宏偉瑰麗的壁畫在那科學不發達的古代是怎樣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請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當時的情景。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⑷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了怎樣的情感?(對藝術、對人民的贊嘆)感情朗讀二、三段。
三、感情讀文,感悟中心(8)
1.用“_____”畫出你認為美的句子,用“…”勾畫出好的詞,用“△”標出精彩的段,自己反復讀一讀,體會體會。
2.莫高窟,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莫高窟,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些,你感悟到了嗎?把你的感悟講給大家聽聽。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10)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更廣泛地了解石窟藝術。
3.摘抄好詞、好句、好段。
五、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板書設計
簡介所處的位置和環境 藝術寶庫
莫高窟 彩塑——神態各異 勞動人民
壁畫——宏偉瑰麗 智慧結晶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威風凜凜”、“栩栩如生”、“舉世聞名”、“結晶”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2.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背誦二、三段。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重點難點 1. 學會隨文識字同,學會本課的生字。 2. 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5
一、揭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莫高窟》。
二、復習詞語:感受詞語的美麗。
師:下面我們先來欣賞幾個美麗的詞語,想一想,該怎樣讀,誰讀的好,一副精美的圖片就獎勵給你。
像這樣的建筑我們可以稱它為(金碧輝煌)。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就是這樣豐富多彩,一個詞語就是一副活的畫。
翩翩起舞:(它是形容什么的?不但動作美,而且輕盈。)欣賞著畫面,我們再來讀這個詞。
輕輕飄動:想一下紅領巾再胸前飄動是什么感覺?、
蓮花朵朵:不是一朵蓮花,數量很多,朵朵應該中毒。
池水清清:想象池水清澈見底的樣子。
流水淙淙:這是一個象聲詞,聽到畫面的聲音,你就會讀這個詞了。
琴聲叮咚: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朗讀,把詞語讀成了一幅幅鮮活的畫面,每個詞語你們讀的這么生動,相信課文你們一定會讀得更精彩。
三、品讀課文,感悟藝術美。
1、整體感知,把握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作者是從那兩個方面具體介紹了莫高窟的神奇和美麗?(板書:神奇,美麗)
2、分層感悟,精讀、美讀。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畫一畫,哪些詞語和句子讓你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神奇和美麗?(同學們邊讀邊畫,留下你讀書的痕跡。)
(2)學生匯報
a、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學生回答)體會的真好,你能讀讀嗎?
b、最大的佛像有九層樓那么高,最小的菩薩還沒有手掌大。
(學生體會后)老師告訴你們,那還不是最小的,據最新資料記載,最小的菩薩只有2厘米,聽了這個數字,你有什么感受嗎?(太了不起,太神奇了)我們就帶著這種感受齊讀這句話吧!評價:剛才同學們不但讀的好,還說出了自己的讀書體會。誰能接著說說。
c、敦煌的壁畫,每一幅都像一朵盛開的鮮花。
師:那你能把這句話讀的像花一樣美嗎?指名讀。誰還能讀,誰還能像他一樣讀。
d、在萬紫千紅的鮮花叢中,……佛教故事。(生理解萬紫千紅,顏色多,鮮艷,種類多。那你可以用哪些詞來代替萬紫千紅呢?)
指導朗讀:莫高窟的壁畫真是豐富多彩,生動的文字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下面就請你用充滿深情的朗讀,把文字變成畫面,把你的感受充分的表達出來。(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剛才我們欣賞的只是佛光掠影,在整體上感覺了莫高窟的神奇和美麗,現在一副精美的壁畫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這幅壁畫的神奇與美麗呢?讓我們出聲地讀讀第四自然段。
(學生匯報)
1、理解:金碧輝煌(出示畫面)裝飾的這樣華麗,耀眼的建筑,在清清的池水的映照下該多美啊,大家應該以邊想象著畫面,一邊把詞語讀美。(指名讀)誰還能像他這樣讀。
2、大家再來回憶一下,這就是翩翩起舞的動作,我們班開班會的時候,有的同學還在舞臺上翩翩起舞,想象一下,你能把少女們輕盈優美的舞姿讀出來嗎?
評價:讀出了你的感受,聽到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少女們飛揚的舞姿,動人的笑容,在這其中,有一個高挽發髻的彈琵琶的女子的姿態更是妙不可言,同學們快速地在書上找到描寫彈琵琶女子的句子。(指名讀)
師:老師能問問你,你為什么讀的這樣好嗎?(抓住了描寫動作的詞)
老師帶學生逐個體會表示動作的詞語。
指導讀:剛才大家說的真好,我們在讀這幾個動詞的時候,語氣要輕柔,舒緩,還要想想她的動作。(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女生讀。)
指導習作:在習作中,我們也應該恰當地使用動詞,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
3、欣賞畫面:看同學們表現這么好,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許多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課件出示)畫外音:這是敦煌的塑像,惟妙惟肖,看這一尊,神態安詳,笑容可掬,這是臥佛,它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但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臥佛,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精美的藝術品。池水清清,蓮花朵朵,映著金碧輝煌的亭臺樓閣,身著華麗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泉水叮咚,流水淙淙,這是古代勞動人民雨中耕作圖,這是……,一幅幅,一面面,都是盛開的鮮花。
過渡:站在壁畫前,眼前的一切彷佛活了起來,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導語:笑語盈盈,倒持琵琶,飛天的飄帶是她的翅膀,動聽的音樂是清澈的泉水,看著看著,眼前的一切彷佛都活了起來,讓我們齊讀
導語:池水清清,蓮花朵朵,身著華麗衣裙的少女翩翩起舞,是古代勞動人民,用他們智慧的雙手,創造出舉世聞名的杰作。讓我們再讀。
導語:色彩的漩渦,夾雜著魏晉的青褐,盛唐的瑰麗,明清的寧靜,挾裹著中華民族五千年飛天的夢想,千年不枯的色彩和線條,讓你情不自禁地發出心底的驚嘆!
4、體會列數字描寫的好處:莫高窟這么神奇和美麗,到底有多少塑像和壁畫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仔細品味一下變紅的數據,(準確詳實的數據,生動的寫出了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畫之多,這就是列數字描寫的好處。)
5、過渡:看到這些精美的壁畫,彷佛讓我們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寶庫,讓我們帶著自豪感,齊讀最后一段。
四、課堂總結
這就是莫高窟,沙漠中一顆閃光的珍珠,讓我們再次走進莫高窟,回味它的神奇與美麗!(回味全文)
五、茫茫沙漠,滔滔流水,莫高窟如大漠中一顆閃光的珍珠,以她的神奇和美麗,吸引著中外學者游人,然而代表中華民族文明與夢想的莫高窟,在歲月的侵蝕下已受到了嚴重的損害,1961年,莫高窟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怎樣保護莫高窟這顆沙漠中的明珠,責任就落在我們身上,請同學們課后繼續收集資料,了解莫高窟的過去和現在。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我說課的標題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五單位的一篇課文《莫高窟》(第二課時),分為六部門:
1、說課本;
2、說學生;
3、說計劃理念;
4、說教法、學法;
5、說教學流程;
6、說板書計劃。
一、說課本
(一)教學內容
《莫高窟》一文先容的是我國西北邊疆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歌頌了我國古代庖感人民的伶俐。課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總—分—總”的情勢來布局全文,敘述詳細,文質兼美。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分為三段,分別先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特點以及莫高窟是環球著名的藝術寶庫。
這個文本并非需要細細咀嚼文字,從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經典文本,而是一個需要從整體上去學會把握的普通文本。對這樣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結合課標對第三學段的要求,我擬定的《莫高窟》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進行探究性閱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借助多媒體及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二、說學生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和閱讀能力。通過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品讀課文佳句,欣賞風景名勝,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因此,本課立定于目標盡可能讓學生確定,問題盡可能讓學生提出,方法盡可能讓學生掌握,內容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
三、設計理念
1、體現學習語文的規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完整的認識。
2、體現學習語文的特點,聽說讀寫的訓練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
3、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教師指導為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教學法
課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畫”、“藏經洞”等圖片,挖掘圖片中的情感意義,引發學生想象,讓學生學會表達,多角度的思考。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照圖片,理解課文。
2、閱讀感悟法
閱讀是體會民族語言之優美的重要途徑,它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感受我們民族語言的聲音之美。通過閱讀想像畫面是進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學生課堂自由研讀、課后搜集等環節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學
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一段新課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在出示課件的同時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導入這樣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充分激發起學生對莫高窟的向往,為后文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讀細品,領略風采
1、品味“彩塑”
質疑問難,激趣讀文。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發興趣,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于問。
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讓學生自讀讀課文,然后思考、交流:這一自然段里描寫了哪些彩塑?
文中出現的佛教人物基本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神態各異的彩塑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我適時地展現各種彩塑,特別是睡佛的畫面,使文字活了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后,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到圖片再回歸文字,使學生對莫高窟彩塑藝術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然后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彩塑,游人們無不嘖嘖稱贊。如果你是游人,你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滿激情地小結:感受著前人高超的彩塑藝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中都會涌起一股自豪感,就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來讀一讀吧!通過這樣的美讀,可以讓學生體驗、感悟、熏陶,在語言的海洋里領會情感。
2、回味“壁畫”
教學這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畫出能體會到壁畫“宏偉瑰麗”的語句,在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尤其是飛天圖片,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后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群,再運用這種描述方法,寫一寫飛天還有哪些形態。所有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
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了壁畫的“宏偉瑰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化,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優化的方便快捷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3、體味“藏經洞”
“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拋出話題,讓學生勾畫。適時播放珍貴文物和文物被盜的文字資料,“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并激發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接著,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帶著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4、學習最后一段。
教師利用課件展現敦煌的風沙、石山和工匠們制作彩塑、壁畫的畫面,進一步理解“敦煌藝術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教學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點段的學習,分別介紹洞穴里的“彩塑”、“壁畫”、“藏經洞”,借助資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同時體會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美的熏陶。
(三)積淀情感,延伸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后,我利用向學生提建議的方法,引導學生課后搜集一些有關莫高窟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樣引導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解決問題,構建開放的課堂結構,為開拓學生思維留下空間,也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引導學生掌握教學重點,全面體系地明白教學內容。憑據課文的內容,表現簡便明白、統領全文的原則,表現文章的布局特點,我計劃了以下的板書:
彩塑:精妙絕倫
壁畫:雄偉美麗伶俐的結晶
藏經洞:貴重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課時)的講堂教學分析白本身的計劃思緒。固然,在實行歷程中,新的環境會隨時出現,新的題目會隨時天生。我將以課本為出發點,以新課程尺度為依據,做出科學的果斷,接納公道的步伐。不妥之處,懇請列位向導、老師品評指正。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7
《莫高窟》是一篇記敘文,生動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示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這是一篇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每個自然段都有相應的中心詞或句子,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概括段意,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一起到了黃山觀賞了三大奇松,領略了雄偉壯觀的黃果樹瀑布,今天老師將帶同學們去看看有著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結晶的莫高窟,同學們想不想去?
生:想。
師: 好,那我們一起走進課文18,走進莫高窟。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每個自然段給我們介紹了什么,你能用課文中的字詞或句子來介紹嗎?
生:自由讀
師:同學們都能邊讀邊思考,有同學還用筆畫出來了呢,真棒,好,現在誰能和我們說說你找到哪些詞句來概括每段的意思。第一自然段誰來說?
生:第一自然段,我認為是“她坐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面布滿沙丘,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這一句可以概括這一自然段。
師:你找到這一句,找得真正確,那這句話介紹的是什么呢?
生:是介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她的樣貌。
師:其他同學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那第二自然段呢?
生:第二自然段我認為是這一句“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
師:沒錯,這一段都是圍繞這一句寫的。
師:那誰能象前面的兩位同學找出能概括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句子?
生:“莫高窟有四萬五千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可以概括了第三自然段;“莫高窟里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藏經洞”可以概括第四自然段。
師:找得真正確,你們看是不是書上的語句呢?
生:是
師:你們覺得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難嗎?
生:不難,我們可以從每段中找語句來概括。
師:沒錯,可以抓住關鍵詞或句子來概括,同學們那文章最后給我們說了什么?
生:總結說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師:恩,既然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前面我們也了解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那文中哪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莫高窟?
生: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介紹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藏經洞。
師: 好,那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自然段歸為一部分?
生:可以
師:課文是按照了總—分—總的順序寫的,現在誰能告訴老師這篇課文你該怎樣分段呢?
生: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
師:沒錯,同學們把每段的意思弄明白了,很容易就分好了。現在根據前面概括的,誰能說說這三部分說了什么?
生:第一部分介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她的樣貌。第二部分介紹了莫高窟兩千多尊彩塑、四萬五千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和面積不大的藏經洞。第三部分總結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師:第二部分能概括得更簡潔些嗎?把關鍵的詞概括出來?
生:主要介紹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藏經洞。
師:用關鍵詞歸納確實簡潔,也能很好地概括出這部分的意思,真棒。
師:我們可以用第幾部分的意思來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課文主要寫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藏經洞,總結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案例反思:
在上《莫高窟》這一課,為了使學生能更容易,更準確地概括段意,我首先要學生把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并要求從每自然段找出關鍵詞或句子來概括,通過每段的意思之間的聯系給課文進行分段,學生可以很容易歸納出每部分的段意和主要內容,通過抓住段落中重點詞、句、中心句的方法,來歸納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和每部分的段意。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8
本堂課中,我嘗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探討,從而更好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這種新穎的學習方法,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畫、飛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圖等,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想學生邊讀課文,邊欣賞這些充滿藝術美的圖片,會是一種享受。也更好地體會到“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加強詞、句的訓練,說話的訓練。如:學生通過欣賞彩塑,親眼所見彩塑的不同神態和不同個性,仿照書上“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再說說這些彩塑還有哪些不同的神態和個性。
再有“飛天”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指名聲情并茂地朗讀,其余學生閉上眼進行想像。然后讓學生把想像到的飛天的畫面描述出來。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些優美的句子,深刻地記在腦海里,即進行背誦練習。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9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對莫高窟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回憶一下,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哪幾處文物景點?
生: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藏經洞。(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高窟,去領略一下她的神奇瑰麗!我們先欣賞莫高窟的彩塑。請一位同學讀課文第二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哪句話可以概括這小節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
(生讀)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慈眉善目的菩薩。
生:我看到了威風凜凜的天王和強壯勇猛的力士。
師: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給人什么感覺?
生: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很和藹。
生:給人很慈祥的感覺。
師:看上去就是一個好人。威風凜凜,強壯勇猛又是什么樣子?
生:看上去很高貴,很威風。
生:應該有力氣很大的樣子。
師:怎么讀才能讓人感覺到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試著讀一讀。
(生讀)
師: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在莫高窟的彩塑中是怎么刻畫的。(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圖片,選取其中能表現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的細看)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態!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
生: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
師:16米,是多長?
生:有我們4個黑板這么長。
生:有我們16張課桌這么長。
師:這么大的臥佛,課文里是怎么描寫的?一起讀一讀描寫臥佛的這句話。
(出示臥佛圖片欣賞)課文中的哪些詞語可以概括彩塑?
生:個性鮮明,神態各異。
生:惟妙惟肖。
師:哪句話可以概括這一小節的意思?
生: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板書:兩千多)
師:課文中有一句話,既是對第二小節的總結,又是壁畫的概括,默讀第三小節,畫出這句話。
……………………
生:我認為是這句話: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
師:重點的詞語是?
生:精妙絕倫和宏偉瑰麗。(板書:精妙絕倫 宏偉瑰麗)
師:精妙絕倫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彩塑怎么樣?
生:很好看,非常漂亮。
師:從字面上理解,精妙就是什么?絕倫就是什么?
生:很精彩,巧妙。
師:絕倫就是……
生:其它地方沒有。
生:獨一無二的。
師:彩塑是精妙絕倫的,壁畫是宏偉瑰麗的。哪個地方可以看出“宏偉”?
生: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板書:四萬五千多)
師:這時我們已經站在莫高窟的壁畫前,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默讀課文,然后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看到的。
(生默讀)
師:誰愿意來說說,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我看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
生:我看到了人們的幸福生活。
生:我看到了許多神佛的形象。
師:課文中用的哪句話來概括壁畫內容的?
生: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
師:這是一個什么句子?
生:這是一個排比句。
師:對,這句話里用了“有……有……有……還有……”本小節中還有一個排比句,是哪句話?
生: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
師:我們練習讀一讀這句話,應該怎么讀才能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生練習讀)
師:誰愿意來讀一下?
(生讀)
師:讀得真好,那飛天的仙女就好象在我們眼前一樣。同桌互相讀,看你的朗讀能不能打動你的同桌。
(生練習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莫高窟的飛天壁畫。(展示飛天圖片)
(看到飛天的圖片,學生“哇”生不絕,被美妙的畫面深深吸引。)
師:看到這些精彩的畫面,你想說些什么?
生:太美了!
生:這些壁畫真精彩!
生:莫高窟的壁畫真豐富了!祖國文化遺產真是燦爛輝煌啊!
師:我們回頭再看這兩句排比句。看一看,怎么樣把描寫飛天的這一句改成用“有……有……有……還有……”這種樣子來描述的?先互相說一說。
(同桌互相說)
師:誰愿意來說一說?
生:壁畫上的飛天,有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彩帶飄拂,漫天遨游;還有舒展雙臂,翩翩起舞……
師:聽上去給人的感覺有點怎么樣?
生:聽上去有點不順溜。
師:你能說一說嗎?
生:壁畫上的飛天,有臂挎花籃,采摘鮮花的;有懷抱琵琶,輕撥銀弦的;有倒懸身子,自天而降的;有彩帶飄拂,漫天遨游的;還有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的……
師:很好。在說的時候,后面的“的”不能少。
師:壁畫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課文中只給我們具體介紹了飛天的壁畫。我們能不能展開想象的翅膀,選取神佛故事、神佛形象、民間生活或者自然風光中的一種,也用“有……有……有……還有……”這樣的句子說出來?能說幾個“有”就說幾個“有”。先想象一下,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活動)
師:誰愿意把你的想象跟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生:壁畫上的神佛,有閉目養神的,有神態安詳的,還有打坐念經的。
師:說的不錯,說的是神佛形象的。還有誰愿意說?(這時沒有人舉手)看來大家還沒有想好,我們就把這作為課堂作業,把你的想象寫下來。
師:我們游覽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經洞。一起讀課文。
(生讀)
師:藏經洞的特點是什么?
生:藏經洞的特點是面積不大。(板書:面積不大)
師:但是……(這時學生舉手)呵呵,我還沒有講,就有人知道我但是后面要講什么了?
生:但是里面卻藏有六萬多件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繡、銅像等。
師: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字?什么字?(圈出“曾”),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生:就是過去。
生:就是曾經。
生:就是過去有這么多文物,現在沒有了。
師:到哪里去了?
生:由于清王朝腐敗無能,大量珍貴的文物被帝國主義分子掠走。
師:是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大量的文物流失了。說到藏經洞文物的流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他叫王圓箓。是他最先發現了藏經洞,文物的流失就是他一手造成的。著名作家余秋雨寫了一本書《文化苦旅》,其中有兩篇文章《道士塔》和《莫高窟》,前一篇就是寫的文物怎么樣在道士手里流失的,我們選其中的片段看一下:1905年10月,俄國人勃奧魯切夫用一點點隨身帶著的俄國商品,換取了一大批文書經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疊銀元換取了24大箱經卷、5箱織絹和繪畫;1908年7月,法國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銀元換去了10大車、6000多卷寫本和畫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難以想象的低價換取了300多卷寫本和兩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來,仍用一點銀元換去5大箱、600多卷經卷;......
師:看了這個資料,你想說什么?
生:真讓人心痛!
生:現在我們的祖國已經強大了,再也不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了。
師:是啊,現在我們國家每年都有專門的經費用來收回流失在國外的文物。課后我們可以上網,查閱一下余秋雨的這兩篇文章。看看,他是從哪個角度來寫莫高窟的。
師:參觀了神奇瑰麗的莫高窟,我們不能不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讓我們再次回味一下莫高窟的燦爛輝煌。(聽課文錄音)
下課。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進入課文:
1、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同學已經解決了“莫高窟是什么的問題”,說能說說答案?
(學生回答后,出示電腦投影,通過網絡上介紹的圖片與音樂,讓學生瀏覽,總結莫高窟是“藝術寶庫”)
2、大家說說看,這個藝術寶庫里有什么呢?
(板書:彩塑、壁畫、藏經洞)
3、請大家自由練讀課文2、3、4段,感受一下這個藝術寶庫。
二、個體感知,潛入課文:
1、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課文讀給大家聽聽!
2、指名2——3位學生讀課文。
3、每讀完一次,引導學生評論一次。(闡述喜歡的理由)過渡:課文讀得很流暢,老師覺得大家離敦煌越來越近了,下面讓我們走得再近些來欣賞這個藝術寶庫。首先是彩塑——
三、分層感悟,精讀課文:
1、讀課文,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學生找出課文的重點句,教師隨機出示投影片“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的……有的……有的……”
3、指導朗讀:
①誰先來讀讀?視情況引導嘗試讀。
②教師在投影上圈劃重點詞,結合圖片讓學生對比讀。相機觀察課文插圖,體會“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考古學上所謂“佛像有三相”,出示一些佛像雕塑圖片,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過哪些佛像?)
③誰能把不同彩塑的神態讀出來?
④誰能語氣優美地再超過他?
⑤齊讀后,引導游人看到這樣的彩塑是?(嘖嘖贊嘆),我們同學現在就在莫高窟,誰來贊一下?
過渡:中國的石窟很多,敦煌最有名是因為莫高窟不光有彩塑,里面還有大量的壁畫。
4、同學們練習讀課文,讀完由大家提出問題
a、飛天是什么?(看課件進行描述,注意神態、動作等)壁畫上都畫了些什么?(看掛圖說)
b、有哪些佛教故事?為什么要畫這些壁畫?
5、師生討論,出示投影。
6、找出印象特別深、感覺特別美的句子,教師相機出示投影片:
(用一段音樂襯托出現飛天排比句,重點字詞加上加號,)
7、指導朗讀好排比句。
8、伴隨課件教師再泛讀,讓學生聆聽品味。
過渡:1900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的一天,王道士打掃洞窟,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中國歷代最燦爛文化的大門,這就是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經洞。
四、感情升華,總束課文:
1、自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
2、學生自由質疑,集體討論。
出示投影片(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認識敦煌的近況與敦煌恢弘的藝術成就,激發情緒,結合文中語句指導讀悟)師:讀了投影片上的話,你作何感想?
3、師總結提高:同學們要努力學習,建設強大的祖國。無愧先人,無悔后人。
五、總結本課,重點鞏固:
1、用“有……有……還有……”造句
2、寫一寫學了《莫高窟》后的讀后感。
教材分析:
這是蘇教版第九冊語文的課文,我曾自己制作了ppt,嘗試用多媒體技術來執教,當然課堂上也使用了掛圖、小黑板等傳統教具,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學生借助投影演示對“飛天”一段(課文重點)的描寫感悟很透,容易接受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2、通過逐步的指導,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圖文結合的感悟,讓學生養成讀書疑思的和好習慣,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敦煌藝術寶庫”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通過逐步的指導,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敦煌的ppt演示文稿,一段背景音樂(mp3)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9
《莫高窟》教學設計二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有……有……有……還有……”造句。
3.能用課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4.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我國甘肅東南有一個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傳前秦建元二年僧樂開始鑿窟造像。經歷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欣賞這座石窟燦爛輝煌的藝術文化。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的讀音。
2.生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生字詞正音。
威風凜凜 精妙絕倫 瑰麗 記錄 銀弦 藝術殿堂 腐敗 敦煌 佛像 惟妙惟肖 描摹 遨游 帛畫
(2)釋詞。
惟妙惟肖 精妙絕倫 瑰麗 描摹 引人注目 舉世聞名
(3)提問:課文描寫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師板書:彩塑
壁畫
藏經洞
(三)給課文分段。
1.提問:
(1)課文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為一段?
(3)學生標出分成的三段。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莫高窟)本文轉載
《莫高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習課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品味課文的語言美。
過程與方法:以自讀自悟為主,積極參與自主互動式課堂教學流程,體驗有效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課外資料,體會“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第2-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難點:學習作者從多方面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體會運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描寫方法。
一、基礎知識
1、補充詞語,給補充的字注音,解釋整個詞語,并選擇其中的兩個詞語造句。
斷( )絕壁
威風( )( )
惟妙( )( )
( )( )贊嘆
精妙絕( )
宏偉( )麗
漫天( )游
( )敗無能
造句:
(1)
(2)
2、填空。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 ,是舉世聞名的 ,這里的每一尊 、每一幅 ,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 。
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具體表現在 、 和 三個方面。
二、讀第二自然段回答問題。
1、這一段寫了什么?主要是圍繞哪個句子寫的?
2、這兩千多尊彩塑有什么特點呢?你是從哪些句子感受到這些特點的?
3、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重點描寫的是哪尊彩塑?它有什么特點?
4、“慈眉善目、威風凜凜”都是形容人的神態的,你還知道哪些詞語是形容人的神態的?
5、這些彩塑非常逼真,課文中用了哪個詞來形容? “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還有哪些詞也是這個意思?
6、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有什么反應?想象一下,游人們會說些什么呢?
三、讀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莫高窟不僅有精美絕倫的彩塑,還有 ”。這個句子出現在第三自然段開頭,是個 句,起 的作用。
2、給第三自然段劃分層次,并說說你這樣劃分的依據是什么。
3、這些壁畫不但宏偉瑰麗,而且內容
4、哪些句子體現了壁畫的豐富多彩?
5、這么多的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6、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描寫飛天的特點的?
7、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寫一段話。
四、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填空。
“洞里曾藏有我國古代的各種經卷、文字、帛畫、刺繡、銅像等六萬多件。”這句話中的 “六萬多件”說明了藏經洞里的文物 多,“各種經卷、文字、帛畫、刺繡、銅像”說明文物的 多。“曾”說明了
帝國主義列強從藏經洞里拿走的是 ,拿不走的是
五、作業。
1、背誦2—4自然段。
2、請你為莫高窟設計一段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