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導學案(精選6篇)
將相和導學案 篇1
課題 18、將相和 導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商議、隆重、約定、膽怯、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力”等詞語。 2、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3、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品質。 學習重點 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2課時 主備人 孫丹 審核人 王治香 第一課時:預習課 教學過程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見性問題及策略 一、預習指導 (3分鐘) 明確學習目標,結合學案指導學生有條理地預習 引導學生有條理的預習:①初讀,學會本課字、詞。②再讀,想想三個故事各講了什么?③細讀,在文中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體會人物特點。用特殊的符號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句子。④品讀,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齊讀學習目標,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重、難點,明確預習步驟! 預見性問題:學生經常在預習課中為了完成學案而沒有深入地讀課文,使其對文本的理解過于膚淺,答案的呈現過于單一! 策略:向學生提出切實可行的“四讀”即初讀、再讀、細讀、品讀。每一次讀課文都要解決一個問題,讓學生有目標的一次次深入思考,使問題的答案多元化。 二、自主學習 (20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 2、獨立完成學案內容! 3、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①巡視學生的預習情況。尤其關注每組5、6號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和學案完成的情況。 ②發現共性問題及時記錄! ①在教師的預習指導下,獨立完成學案內容! ②在書中將自己不懂的句子進行標注。 預見性問題:課文篇幅較長,而且有許多如今不常用的詞語,如:“和氏璧、鼓瑟、擊缶、上大夫、上卿”對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造成了阻礙! 策略:可課前布置學生查字典,了解其本意或查閱資料了解戰國的歷史! 三、組內交流 (12分鐘) ①針對學案內容討論交流,完善答案,彌補個人預習的不足! ②整理與本課相關的學習資料。 ①提出合作交流要求! ②巡視交流情況,參與各組的討論交流! ③講解自學中共性問題。 ④對有爭議的問題及時點撥。 ①由組長主持交流學案內容! ②小組成員有序的發表自己的見解,達成共識! ③修改學案。 ④對有爭議的問題要詢問老師或向外組成員請教! 預見性問題: ①交流時完全脫離教材。 ②交流時成了一兩個人的舞臺! ③通過自主學習遇到共性的問題。 ④針對某一問題有爭議! 策略: ①引導學生明確書與學案的關系,學案是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供指導,它不能替代教材。因此交流時不能脫離教材。②由組長負責,根據交流內容的難易程度,分配任務,使人人都參與到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③發現共性問題,及時講解! ④針對爭執的問題,教師要適度點撥,以激發學生深度思考。 四、 準備展示 (5分鐘) 準備展示內容 ①分配展示任務。 ②深入小組,巡視指導! ①組長分配任務! ②板書展示內容,練習展示。 預見性問題: ①每組6人不可能人人都展示。 ②板書內容是否標準! 策略: ①由組長負責,合理分配學習任務,使課上無閑人,人人有事做! ②對于每組板書的內容教師都要把關,使其呈現的答案要準確!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展示課 教學過程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見性問題及策略 一、學生展示 (30分鐘) 完成學案中重點題的展示: ①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個故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故事,說一說主要內容。②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故事,畫出文中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說一說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③說一說文中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①點撥:注意說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②指導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品質! ③穿插范讀課文,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④及時的評價激勵學生間的補充,質疑! ⑤總結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品質! ①小組根據分配的任務依次展示! ②學生間互相補充,大膽質疑! ③多種形式朗讀,體會人物性格。 預見性問題: ①對個別句子朗讀不到位。如:廉頗很不服氣的話。 ②對個別問題理解的不夠透徹。如: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③重點語句的挖掘不夠深入。如:17自然段藺相如的話。 策略: ①通過對前兩個故事的學習,體會廉頗的嫉妒、不服氣,指導學生朗讀! ②根據收集的資料聯系上下文,理解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③指導朗讀,品味話中含義! 2.自由展示 (7分鐘) 選擇文中的一個小故事進行表演! 關注表演,及時點評! 進行表演 預見性問題: 學生的表演不夠生動,缺乏創造性。 策略: 以表揚鼓勵為主,并提出可行性意見。 3.達標測試 (3分鐘) 完成課內小達標 教師明確檢測內容。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小達標的內容。 預見性問題: 個別學生不能完全掌握! 策略: 批改每組1、6號,了解情況。利用幫扶對子,當堂解決問題!
將相和導學案 篇2
【學習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通過查資料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能夠運用抓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總結出課文的三個小故事,理清課文思路。
2、通過抓住人物語言的句子采取學生質疑,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匯報展示,教師歸納梳理的方式交流將相不和的原因及藺相如是如何做到上卿的。
3、能夠按照要求,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課文語言品讀人物的語言,了解人物的特點,感受藺相如的智慧、勇氣、愛國心。
【教學重點】學習藺相如言行的語句,感受藺相如的智慧、勇氣、愛國心。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學習體會將相和之間的故事聯系。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自主預習】
一、生字學習,可以試著這么學習:
通過_________識字方法,我們記住了_________字
通過學習,我們認為本課難寫的字是__________,請大家跟我一起書寫
我們認為本課易寫錯的字是_________,請大家注意,跟我一起書寫
二、詞義理解,可以試著這么解釋:
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我們理解了________詞語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有哪個同學有不理解的詞語,想跟我們交流。
三、誦讀句子,可以試著這么朗讀:
通過閱讀文章,我們找出了比較難讀的句子,請同學們看課文第___段,因為這個句子斷句容易出錯(或句子里有多音字),請大家跟我一起朗讀一遍。
四、讀文理解題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讀完課文,我理解了課題的意思:題目中“將”指 ;“相”指 ;
“和”的意思是: ______ ; “將相和”的意思是: 。 我知道這篇課文通過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小故事講述將相從不和到和的過程。
【整體感知】
1、讀了課題《將相和》,你有什么疑問?
2、快速瀏覽課文,你讀到什么地方,覺得將相要不和了? 找出文中的相關語句,試著用橫線劃線來。
細讀這段話,思考:導致將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廉頗是怎么做到上卿的?他認為藺相如是靠什么做到上卿的?此時的廉頗對藺相如的態度是什么?
【合作探究】
研讀“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這兩個故事。(赴秦前、朝廷上、歸璧后、澠池會上四個場合)
a) 劃出四個場合中對藺相如語言描寫的句子。從藺相如的語言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b)通過“抓關鍵詞、聯想、聯系生活、結合資料”等方法,在句段旁邊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c)小組之間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語句。(有序討論,互聽想法,交流補充)
你可以運用以下模式進行交流:你認為藺相如是靠_____________做到上卿的,他是一個____________的人,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達標檢測】
1.詞語補充
。 )﹙ ﹚之寶 ( )直( )壯 完( )歸( )
( )無不( ) 負( )請( ) ( )心( )力
2.我認為藺相如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的人。
將相和導學案 篇3
課題:18將相和 第一課時 課型:自主探究 主備人:樊樹豐 審核人:
學習目標:
1.我要學會寫“趙、璧”等9個生字,會認“璧、諾”等7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允諾”等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學法指導及反思
不理解的詞語作標記!
學習流程:
一. 明確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20分鐘)
1、讀課題:題目中“將” 指 ;“相”又是指 ;“和”的意思是 ;“將相和”的意思是: 。
2、讀一讀“資料袋”批畫知識點。查找歷史背景和相關資料。
3、把課文讀幾遍,讀通順;
4、把課后的生字讀兩遍,讀準字音,給課后方格中的生字組詞。讀讀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三.合作與探究(10分鐘)。
1、互相讀字詞、合作讀課文并對子交流自主學習環節中不懂的問題。
2、給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 》、《 》和《 》。
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出在小組內交流。
3、課文的主要內容是: 4.完成課后第四題。
四. 達標測評:8分鐘
1.指名讀字組詞
2.聽寫詞語
3.抽讀課文
五、整理導學案(紅筆完善,批改)1分鐘
了解時代背景
1.戰國時候: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離現在兩千多年了。
2.秦國是當時“七雄”中最強的一個,總有吞掉其他國家的野心。趙國的東面是比較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因此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關系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
北蒙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導學案姓名: 班級小組: 編號:
課題:18將相和 第二課時 課型:展示提升 主備人:樊樹豐 審核人:
學習目標:
1. 我能通過讀、議、演等形式感受人物形象。(重點)
2. 我能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難點)
學法指導及反思
最好用上關聯詞語!
藺相如、廉頗后來怎樣了?還想知道《史記》中其它精彩故事嗎?課外找來讀讀吧
要演出人物的特點呀!
學習流程:
一. 明確學習目標
二.交流、預展(10分鐘)
1、我來概括第一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并講講方法,再考考其他人。
。ㄕl干什么?)
2、默讀故事一,我來演演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我認為藺相如是個 的人(說理由)
3、讀故事二,我來與同學討論: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我體會到 。
4、我來與同學分角色讀故事三:
我感受到廉頗是個 、 的人,因為;
藺相如是個 的人,因為。
5、我來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提示:可以參考達標測評第2題。
展示任務:
組內分工:
三.展示與提升(20分鐘)
積極展示,認真傾聽,抓住機會,及時補充
四. 達標測評:8分鐘
1.你喜歡的人物是誰?為什么?
2. 藺相如與秦王斗智斗勇,在( )、( )上立了大功,被封為上卿,職位比( )高。廉頗很不服氣,有意給藺相如下不了臺,于是將相( )。藺相如( ),廉頗被藺相如( )感動,主動上門( )。從此,將相( )保衛趙國。
五、整理導學案(紅筆完善,批改)1分鐘
將相和導學案 篇4
第一課時
* 課前熱身
1. 給帶點的字加拼音
趙( )國 召( )集 膽怯( ) 鼓瑟( ) 拒( )絕
諸 ( )位 負荊( )請罪 完璧( )歸趙
2、認讀生詞(見屏幕課件)
二、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九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商議、允諾、隆重、約定、膽怯、推辭、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力”。
2、把握文章內容,給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知識卡片
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西南)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 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盡讀史官所藏圖書。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全書130篇,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跡)、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十表(記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記侯國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歷史人物的言行事功)5個部分,共52萬字。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長達三千年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歷史,比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社會面貌,對后世史學研究有深遠影響。
《史記》既是歷史的“實錄”,同時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
戰國
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前475—前221)。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國七雄”。七雄并峙,戰火頻繁。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谷關以西,其余六國在函谷關以東。趙國的東面是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完璧歸趙”的故事發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大夫、卿
官職,分別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級的大夫。上卿是諸侯下面最高的官職。廉頗在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時候,因伐齊有功,已經被提升為上卿。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會時,位置在廉頗的右邊。秦漢以前以右為尊,所以課文中說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
和氏璧
是一塊寶玉的名稱,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結果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結果同樣說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后,就派人問他,說:“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么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對這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于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由于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的至寶,價值連城。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四、學習流程
。ㄒ唬⿲W生自學
要求:1、認識本課生字詞;2、閱讀知識卡片,了解課文相關知識,讀懂課文,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不懂的問題;3、給文中故事加上小標題;
(二)小組討論
1、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主動請教同學;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討論故事的小標題及同學提出的問題
。ㄈ┙處煂W
內容:1、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交流;2、故事的小標題
。ㄋ模z測練習
1、讀拼音,寫詞語。
yǔn nuò zhào jiàn gǔ sè dǎn qiè
( ) ( ) ( ) ( )
zhū wèi jù jué bì yù jīng tiáo
( ) ( ) ( ) ( )
1. 補充詞語
完( )歸( ) 理( )氣( ) 攻無( )( )
同( )協( ) 負( )請( ) 戰無( )( )
1. 填寫適當的關聯詞。
。1)( )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 )把壁交給他;( )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 )把璧送回來。
。2)秦王雙手捧著璧,( )看( )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3)秦王( )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 )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五、整理與評價
1、課堂表現:(1)認真,自我獎勵 (2)還可以 (3)需加油
2、參與度 : (1)展示( )次 (2)質疑,補充( )次
第二課時
一、課前熱身
聽寫生字詞:召集、商議、允諾、隆重、約定、膽怯、推辭、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力。
* 學習目標
1. 閱讀“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兩個故事,了解故事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 把握故事間的聯系。
* 學習流程
(一)學生自學
要求:讀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兩個故事,思考: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學法提示:1、一邊讀一邊劃記描寫藺相如動作或語言的句子;2、品味找到的句子,體會人物特點。
藺相如是個 的人。我找到的句子有
(二)小組交流
組內交流自學收獲,傾聽他人收發言,取長補短。
。ㄈ┙處煂W
品讀句子,感知藺相如的形象。
1. 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1. 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3、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4、藺相如說∶“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四)趣味練習
選擇喜歡的故事,組員合作演一演
五、整理與評價
1、課堂表現:(1)認真,自我獎勵 (2)還可以 (3)需加油
2、參與度 : (1)展示( )次 (2)質疑,補充( )次
第三課時
* 課前熱身
通過閱讀“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兩個故事,我體會到藺相如是個( )的人。
秦王擊缶后,不敢拿趙王怎么樣,是因為( )
* 學習目標
1. 閱讀“負荊請罪”,了解故事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 理清三個故事間的聯系。
* 學習流程
1. 學生自學
要求:讀“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思考:廉頗是個怎樣的人?藺相如為什么躲讓廉頗,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法提示:找出描寫廉頗或藺相如動作語言的句子品讀體會。
1. 小組討論
交流自學收獲。
3、教師導學:
(1)小組匯報,品讀句子,感知人物形象。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
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2)將相不和及將相和好的原因;(3)三個故事間的聯系。
四、趣味練習
小組合作演一演
五、整理與評價
1、課堂表現:(1)認真,自我獎勵 (2)還可以 (3)需加油
2、參與度 : (1)展示( )次 (2)質疑,補充( )次
將相和導學案 篇5
【學習目標】
1、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學習重點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知識鏈接】
讀一讀“資料袋”。查找歷史背景和相關資料。
【學法指導】
啟發式教學法、朗讀、小組討論、
【自主學習】
1、讀課題:題目中“將”指 ;“相”又是指 ;“和”的意思是:
; “將相和”的意思是: 。
2、分段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其他小組注意傾聽,指出問題。
3、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思路:
這篇課文共講了 個小故事,分別給故事加上小標題《 》、 《 》和《 》。
4、課文的主要內容:
。
【合作探究】
1、讀課文1----10自然段,思考:
、僬f說藺相如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去秦國的?
、谒窃鯓右徊讲脚c秦王展開斗爭的,結果怎樣?
2、讀課文11----14自然段,思考:
、偬A相如為何拼命地堅持要秦王為趙王擊缶?
教師復備欄或
學生筆記欄
、谇赝鯙楹尾桓夷泌w王怎么樣?
、壅f說從前面兩個小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3、讀課文15----18自然段
①用“﹋﹋”畫出廉頗的語言,讀一讀,思考:
a、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么?
b、藺相如真的僅僅靠一張嘴嗎?
、诹H負荊請罪,可以看出廉頗是是個怎樣的人?你對藺相如又有哪些認識?
4、回歸全文,總結提高
、僬f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提示:全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 、 和 ,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系,第2個故事是第1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3個故事的 ,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谶x取三個小故事中的一個表演課本劇。
【整理學案】
【達標測評】
1、按要求改寫句子。
(1)藺相如對手下二人說:“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怕廉將軍嗎?”
改為陳述句:
改為轉述句:
。2)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改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
2、找出文中的過渡句,寫出過渡句的作用。
【課外拓展】
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將相和導學案 篇6
課題:18、將相和
課時: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生字:璧、允、廉、頗、侮辱、拒。新詞:理屈、示弱、抵御、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
2.給課文分段,并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3.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系。
學習重難點: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教學過程:學生活動預設:
教師活動預設
一、自學目標。(3分鐘)
與以往不同的是目標較多,要邊學邊標記重點。
二、挑戰自我。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本課的朗讀比拼進行一部分,請同學們做好準備。
2、很多同學在家里已經對生字新詞進行了學習,所以只給大家6分鐘的時間練會(田字格),在聽寫比拼中注意把字寫正確,更要寫漂亮。
三、品讀感悟。
1、自主學習。
。1)、概括主要內容,寫在規定處。
。2)、默讀課文,給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并批注三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及之間的聯系。有好提示:1>批注時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2>批注時要邊讀邊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做好批注。
。3)、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寫在書的空白處。(篇章結構、寫法等)
2、組內交流,二次批注。
按4321號的順序對以上學習內容進行交流,在交流中要認真傾聽,提出質疑和補充。結合別人的建議再進行梳理,查缺補漏。(藺相如、廉頗各有哪些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四、老師分工。
五、準備匯報。
1、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各組自己選擇匯報內容,每組選一個小故事。
3、根據任務組內分工。注:說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六、作業。
1、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有條件的可以看一看《將相和》內容的錄像。
七、資料推薦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刎頸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