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導學案
【學習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通過查資料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能夠運用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總結出課文的三個小故事,理清課文思路。
2、通過抓住人物語言的句子采取學生質疑,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匯報展示,教師歸納梳理的方式交流將相不和的原因及藺相如是如何做到上卿的。
3、能夠按照要求,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合課文語言品讀人物的語言,了解人物的特點,感受藺相如的智慧、勇氣、愛國心。
【教學重點】學習藺相如言行的語句,感受藺相如的智慧、勇氣、愛國心。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學習體會將相和之間的故事聯(lián)系。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自主預習】
一、生字學習,可以試著這么學習:
通過_________識字方法,我們記住了_________字
通過學習,我們認為本課難寫的字是__________,請大家跟我一起書寫
我們認為本課易寫錯的字是_________,請大家注意,跟我一起書寫
二、詞義理解,可以試著這么解釋:
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我們理解了________詞語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有哪個同學有不理解的詞語,想跟我們交流。
三、誦讀句子,可以試著這么朗讀:
通過閱讀文章,我們找出了比較難讀的句子,請同學們看課文第___段,因為這個句子斷句容易出錯(或句子里有多音字),請大家跟我一起朗讀一遍。
四、讀文理解題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讀完課文,我理解了課題的意思:題目中“將”指 ;“相”指 ;
“和”的意思是: ______ ; “將相和”的意思是: 。 我知道這篇課文通過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小故事講述將相從不和到和的過程。
【整體感知】
1、讀了課題《將相和》,你有什么疑問?
2、快速瀏覽課文,你讀到什么地方,覺得將相要不和了? 找出文中的相關語句,試著用橫線劃線來。
細讀這段話,思考:導致將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廉頗是怎么做到上卿的?他認為藺相如是靠什么做到上卿的?此時的廉頗對藺相如的態(tài)度是什么?
【合作探究】
研讀“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這兩個故事。(赴秦前、朝廷上、歸璧后、澠池會上四個場合)
a) 劃出四個場合中對藺相如語言描寫的句子。從藺相如的語言里你體會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