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通用6篇)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漢字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教學理念:
讓在學生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的基礎上,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1、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引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學寫活動計劃,培養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的能力。
一、激趣導入
首先板書一個象形字,問:同學們,老師在黑板上寫個字,看看你認識嗎?你知道這是什么字嗎?先寫一個(馬)。再寫一個(禾),你認識嗎? 這是我國很早的文字甲骨文,這些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就成為了我們現在用的字,你喜歡這樣的字嗎?想了解漢字嗎?好,這節課我們就到漢字王國走一走!
二、感受漢字的神秘和有趣
1、感受漢字的神秘
我國的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關于它的起源有著很多神秘的說法,有些漢字的來歷也特別有趣,想不想了解?請同學們打開書第80頁,快速默讀《倉頡造字》和后面的課文《“冊”“典”“刪”的來歷》,看你有什么體會。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
(1) 結繩記事的好處是簡單易于操作,物語的好處是利用物品交流語言也比較簡單。但是他們不能表達除更多的一起,繩子不易于保存,物語用的物品有些很難找到,漢字比結繩記事和物語都要方便很多。
(2) 倉頡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3) 最初的文字是根據物體的樣子造出來的。
我們天天見到的漢字原來是這樣古老而又神秘!你知道漢字大約產生于多少年前嗎?(大約四千多年前)它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謎。那你知道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什么嗎?對,就是我們中國的漢字!它還曾對日本、韓國等國的文字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呢!現在,國外學習漢字、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外國人都熱衷于學漢字,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研究研究?
說不定,通過你的研究,可以揭開很多漢字起源的未解之謎呢!
二、展示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一)字謎大擂臺。
1.教師引言:首先,我們從字謎小組開始。哪一組進行了字謎的收集整理?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收獲和其中的樂趣。
問組長:你們一共搜集到了多少字謎? 今天打算給大家展示多少個呢?時間有限,就請你們優中選優,選出10個字謎給大家猜,其他的咱們可以貼到教室繼續猜,好嗎?
咱們就用他們選的字謎做題,進行一次猜字謎的打擂活動,起個名字叫“字謎大擂臺”,選出猜得又快又多的一位同學為咱們班的擂主,好嗎?
1、一根木棍,吊個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面)
2、七十二小時(晶)
3、功一半,過一半(邊)
4、左看馬靠它,右看它靠馬,兩邊一起看,腳踩萬里沙。(駝)
5、高爺爺的頭,李爺爺的腳,鄭爺爺的耳朵。(郭)
6、再會(觀)
上下串通(卡)
土上有竹林,土下一寸金(等)
田里種水稻,田外長野草。(菌)
10、立在兩日旁,反而沒有光。(暗)
2、現場采訪:擂主已經產生,我們用掌聲向他表示祝賀,請擂主為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猜謎的經驗,好嗎?
3、老師結合學生總結,歸納出幾種猜字謎的方法。
(組合法、象形法、意會法、綜合法)
4、還有一個小組進行了編字謎的活動,請他們給大家展示一下:談談自己編字謎的體會。
出幾個自己遍的字謎:1、喜上眉梢。(聲)2、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3、木字頭上兩只角。(米)
5、這兩個小組經過研究,有自己的收獲,通過交流我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運用編字謎的方法學習漢字,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請大家學習他們的方法,用編字謎的方法記住83頁的生字,看誰編的好。給10秒鐘思考。
6、誰準備好了,說出你的謎面,讓大家猜一猜你編的是哪個字,好嗎?
7、編字謎是一種識字的好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比如大家看這一組字有什么特點?
運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漢字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法。誰來讀一讀這幾個字?
8、跟著兩個字謎小組我們不但猜了字謎還學習了編字謎,你覺得這兩個小組活動的怎么樣?想不想對他們說點什么?
(二)諧音俱樂部
1.教師談話:接下來,讓我們進入諧音俱樂部,繼續感受漢字帶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哪個小組愿意先為大家展示?
2、你么想以什么形式進行展示?相聲的名字叫什么?大家仔細聽:他們都說到了哪些歇后語?
3、學生表演相聲:《歇后語》
甲:(跟乙打招呼)咦,半月不見,瘦啦?
乙:我廢寢忘食研究歇后語,能不瘦嗎?
甲:歇后語?
乙:就是一句話分兩部分,前一部分像生動的謎面,由后一部分回答才是本意。
甲:啊,是這樣。想來一定有不少收獲。
乙:收獲可大啦!這歇后語簡練、生動、幽默、有趣,真是說不盡的好哇。
甲:啊!我來考考你,咋樣?
乙:你就考吧!
甲:飛機上掛暖瓶---
乙:高水平。
甲:屁股后頭掛暖瓶---
乙:有一定的水平。
甲:腳面上掛暖瓶---
乙:水平比腳高。
甲:那要是腳底下掛暖瓶呢---
乙:那就是水平比較低了。能不能別說暖瓶,小心燙著你。
甲:好,換一個,聽好了:棉花店關門---
乙:甭談。
甲:雞毛撣子沾水---
乙:時髦。
甲:十文錢掉了一文---
乙:久聞。
甲:茶館里招手--
乙:胡來。
甲:冬天不戴帽子--
乙:動腦。
甲:鐵掌釘在馬腿上---
乙:離題太遠。
甲:獅子尾巴搖銅鈴---
乙:哎呀,這個,讓我想想……
甲:我來告訴你吧,“熱鬧在后頭呢”。
乙:想不到,你還真是狗攆鴨子---呱呱叫!
4、你們的表演很成功,能給大家講講你們組的活動過程嗎?
5、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想不想知道大家聽得怎么樣?測試一下,你們把剛才說的歇后語說出前半部分,看大家能不能說出后半部分。好嗎?謝謝他們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有關歇后語的知識。
6、老師這里也找到了幾句,大家看看,你知道他們什么意思嗎?
*肚子里撐船--內行(航)
*三歲娃娃學琵琶--談(彈)何容易
*梁山上的軍師--無(吳)用
7、光知道還不夠,會用才能真正對我們有所幫助。請你仔細看,盡快記住它們,過一會老師考考大家會不會用?
8、老師這里有幾個句子,看看你能把剛才這幾句歇后語用上嗎?自己讀讀試著填填。
*別看小王的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可對于維修電器,那可是
*要想說動劉老師采納我們的建議,那可是*只注重穿著打扮而沒有知識的人,將來到社會上只能是
9、這些句子加上了歇后語,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嗎?
(對了,恰當的運用歇后語可以使我們的文章變得更加幽默、風趣。)
10、還有哪個小組愿意為大家繼續展示諧音部分的收獲?
(李子越--諧音歇后語)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須梅(媒)。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罄)有余(魚)。蓮(連)子心中苦,
梨(離)兒腹內酸。兩船并行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
八音齊奏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諧音對聯的小故事:
明朝的解縉,江西吉水人,自幼有”神童”之稱。有一次,一個權臣在宴會上蓄意當眾譏笑他,出了上聯要他對下聯: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解縉應口對道: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牲怎能出蹄(題)。
宴席上,眾人暗自好笑,羞得那官老爺無地自容。
(李天書--諧音笑話)--關于縣太爺讓師爺去買“竹竿”,師爺買成了“豬肝”的故事。
用掌聲感謝諧音小組帶給我們的快樂。
*三歲娃娃學琵琶--談(彈)何容易
*梁山上的軍師--無(吳)用
7、光知道還不夠,會用才能真正對我們有所幫助。請你仔細看,盡快記住它們,過一會老師考考大家會不會用?
8、老師這里有幾個句子,看看你能把剛才這幾句歇后語用上嗎?自己讀讀試著填填。
*別看小王的爸爸文化水平不高,可對于維修電器,那可是
*要想說動劉老師采納我們的建議,那可是*只注重穿著打扮而沒有知識的人,將來到社會上只能是
9、這些句子加上了歇后語,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嗎?
(對了,恰當的運用歇后語可以使我們的文章變得更加幽默、風趣。)
10、還有哪個小組愿意為大家繼續展示諧音部分的收獲?
(李子越--諧音歇后語)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須梅(媒)。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罄)有余(魚)。蓮(連)子心中苦,
梨(離)兒腹內酸。兩船并行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
八音齊奏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諧音對聯的小故事:
明朝的解縉,江西吉水人,自幼有”神童”之稱。有一次,一個權臣在宴會上蓄意當眾譏笑他,出了上聯要他對下聯: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解縉應口對道: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牲怎能出蹄(題)。
宴席上,眾人暗自好笑,羞得那官老爺無地自容。
(李天書--諧音笑話)--關于縣太爺讓師爺去買“竹竿”,師爺買成了“豬肝”的故事。
用掌聲感謝諧音小組帶給我們的快樂。
(三)起源大揭秘
1、下面我們就繼續遨游漢字王國,進行漢字的“起源大揭秘”。關于漢字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我們書上也有《倉頡造字》的傳說,對這一內容感興趣的小組來給我們展示一下你們的成果?
2、講故事《漢字起源》大家仔細聽。
漢字是倉頡一個人造的嗎?那是誰創造的?(千百萬勞動人民)
有多長的歷史?(近6000年的歷史)
是啊!漢字不可能是由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個時期創造的。是千百萬勞動人民在勞動中創造了漢字,距今已經有6000年的歷史。真可以說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3、有人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課本上《“冊”“典”“刪”的來歷》就是一個例子。你還知道其它漢字的來歷嗎?(王語笛介紹四個字)
你知道“本”和“末”這兩個字的原指什么嗎?“本”是在“木”字的下面加了一橫,指的是樹根。
“末”是在“木”字的上面加了一橫,指的是樹梢。
所以才會有“本末倒置”一說。
4、聽了她的介紹,你有什么感受?(驕傲、自豪)
我們都感受到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幅畫。它值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驕傲、自豪。難怪有人把中國漢字稱為“中國的第五大奇跡”。
讓我們帶著對漢字的喜愛之情繼續我們的漢字之旅,進入快樂大本營。
(四)快樂大本營
1、咱們班還有兩個小隊很有創新精神,他們獨辟蹊徑,從其他方面感受到了漢字的有趣,我們請他們為我們展示一下。
2、用幻燈片展示自己的成果。
金圣嘆上當
傳說大才子金圣嘆恃才傲物,一日,他立于自家的大門樓里,悠然遠望。左右鄰人路過他的門前,無不謙恭地施禮問候;金氏卻昂首挺胸,愛理不理。
這時,有人上前請教:“昨日我弟兄分家,有一字不會寫,特來請教。”“何字?”金問。
“抓鬮的‘鬮’字怎么寫?”金圣嘆用調侃的口氣答道:“門樓里站著一只大烏龜。”那人稱謝而去。
須臾,金氏驚呼:“哎呀,吾上當矣!”蟲二
傳說呂洞賓曾經三游岳陽樓。他在岳陽樓上看見那壯麗的湖光山色、滾滾的長江,不禁贊賞這江山實在太美了,便提起筆來在墻上題了這兩個字--蟲二。這是一則字謎,這兩個字是“風”和“月”沒有了邊框形成的,它的謎底就是“風月無邊”。后來便有人在岳陽樓上加上了一副對聯:水天一色 風月無邊
作為這兩個字的注釋。后來許多風景名勝區都刻上“蟲二”兩個字,編制出各種各樣的傳說,增添游人的樂趣。
3、另一個小組有什么收獲嗎?(寶塔詩、藏頭詩等)時間關系你們的成果咱們貼到教室里繼續大家繼續欣賞。
三、總結全課
1、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的,就要下課了,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一段時間綜合性學習的感受嗎?
2、老師跟你們的感受是一樣的,我也越來越喜愛漢字,并為它的博大精深而折服,“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首詩,一個故事,一塊活的化石。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下節課,我們將繼續遨游漢字王國,感受漢字的無窮魅力!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 篇2
教學目標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漢字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對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認識,養成防止和糾正寫錯別字的習慣。
4.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5.認識24個生字。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 有趣的漢字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學習內容
1.導語:我們平常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你們對漢字有更多的了解嗎?
(學生可以自由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2.打開書,指名讀關于漢字的介紹。
3.你們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漢字?好,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板書課題 遨游漢字王國)
二、制定活動計劃
1、我們了解漢字的有趣,可以開展哪些活動?請學生閱讀“活動建議”。
2、分組:學生自由組成小組,擬定小組名稱,選出組長。
3、小組討論:根據“活動建議”的內容,進行分工,寫出活動計劃。
格式: 某某組“遨游漢字王國”活動之“有趣的漢字”。
活動時間:
活動目標:
活動內容:
活動要求:(怎樣做、做到什么程度)
參加人員:
人員分工:主持、搜集資料、編輯、
制訂日期:
4、匯報:各組組長介紹自己組的活動計劃。
三、課后作業
按計劃進行資料搜集匯總。
第二課時
一、閱讀材料
自讀“字謎七則”,猜出答案。
二、猜課本字謎
1、字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游戲形式。請學生猜出①—④的答案“日、香、立、曼”。
2、歸納:四則文字謎,謎面像一首小詩,運用組合法表現漢字的特征,根據謎面的暗示,把字的筆畫或部件作加減,湊成一個字。
還有象形法和意會法。象形法是把漢字的筆畫比擬成事物,猜這種字謎需要觀察力和想象力。意會法要求猜謎的人根據謎面的意思去聯想。猜謎的時候,常常要把這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3、請學生猜出⑤⑥的答案:“休、斗”。
4、這是兩則畫謎。
5、猜⑦:四位運動員分別姓林、杜、劉、孟。
6、歸納:這是動作謎語。
三、猜課外字謎
各組交流自己搜集的字謎,教師補充字謎一組。
1.點一橫長,一撇向西方,并排兩棵樹,栽在石頭上。(磨)
2.二十四小時,莫當日字猜。(舊)
3.一個字,兩張口,下面還有一條狗。(哭)
4.左看馬靠它,右看它靠馬,兩邊一起看,腳踩萬里沙。(駝)
5.一陰一陽,一短一長,一晝一夜,一熱一涼。(明)
6.高爺爺的頭,李爺爺的腳,鄭爺爺的耳朵。(郭)
7.有水可養魚蝦,有土可種莊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馬走遍天下。(也)
8.一點不出頭。(術)
9.十字尾巴彎彎,算算數目少三。(七)
10.十個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難都不怕。(克)
11.多出一半。(歲)
12.一只小帆船,載著一粒米,向東又向西,不知到哪里。(迷)
13.三面有墻一面空,一個小孩坐當中。(匹)
14.一人住在山旁邊,從來沒有見過面。(仙)
15.再會。(觀)
四、自編字謎
各組展示自編的字謎,大家評價哪組編得最好。
第三課時
一、閱讀材料
生閱讀《有趣的諧音》,說說課文介紹了幾種使用諧音的形式?(歇后語、笑話)
二、了解諧音的使用
1、生說說閱讀材料中諧音的使用。
2、教師小結: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這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讓聽的人去猜測,所以叫歇后語。教材中出現的是諧音性歇后語。它們的特點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聯系,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3、各小組補充搜集的歇后語。
歇后語:飛機上吹喇叭——想(響)得高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
老虎拉車——誰敢(趕)
膝蓋上釘掌——離題(蹄)太遠
騎自行車下坡——睬(踩)都不睬(踩)
4、教師小結:古詩中有時也運用諧音達到一語雙關的表達效果。《“枇杷”與“琵琶”》則告訴我們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鬧笑話。
5、各小組交流搜集到的古詩:竹枝詞 劉禹錫(唐)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
6、小組交流搜集到的對聯或笑話:劉伶飲盡不留零(劉伶)賈島醉來非假倒(賈島)
六七八九二三四五橫批:缺衣(一)少食(十)
三、課后作業
各小組采用自選方式展示這兩項活動的收獲。
第四課時
一、閱讀材料
1、閱讀《倉頡造字》,說說讀后知道了什么?(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
2、談談“結繩記事”的好處和問題。不僅我國,古埃及、古波斯、非洲、澳洲的土人,都曾結繩記事。
3、談談“物語”的好處和問題。
4、小結:沒有文字非常不便;漢字的歷史非常久遠;最早的漢字是從模擬事物的形狀開始創造的。
5、你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傳說嗎?(小組成員輪流講)
6、小組匯報:漢字的起源還有哪些說法?(目前普遍認為起源于圖畫。現代多數專家認為,漢字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步產生、形成的,不可能由一人獨創。倉頡可能只是整理文字的一個有名人物。)
二、閱讀材料
1、閱讀《“冊”“典”“刪”的來歷》,說說讀后知道了什么?(了解“冊、典、刪”三個字的本義)。
2、你們還知道其他漢字的來歷嗎?小組交流。
從這幾個字的來歷中,我們可以知道“象形”和“會意”是漢字產生初期十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三、課后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五課時
1、各小組展示自己在“有趣的漢字”活動中的學習成果。(小報或課件)
1、小組匯報交流:編小報、辦展覽。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全組成員或推舉代表匯報,交流時注意生生互動。
(1)匯報人帶動全班同學活動。如,一個小組背誦《贊漢字》,可以邀請其他同學看著課本一起讀。(2)對匯報進行補充或發表意見。如,欣賞書法作品,匯報人講完了他們的看法,可以再請別組同學發表意見。(3)聽眾提出疑問,請匯報人或其他同學解答。(4)聽眾對匯報作評價。如,打分、評星級。通過這些形式促進全體學生參與,共享學習成果。
2、活動總結:師生合作進行,既有學生談收獲,又有教師談體會。教師的總結要充分肯定學生的自主態度、合作精神和創造意識,也要適當對知識和能力進行梳理。
3、評選出最佳小組2個,優秀小組4個。
第二部分 我愛你,漢字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學習內容
漢字不光有趣,還有悠久的歷史,我們應該為祖國的漢字感到驕傲。第二部分,我們的活動主題是“我愛你,漢字”。
二、制定活動計劃
1、在這一部分中,我們要增進對漢字的了解,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干點實事。請同學們閱讀“活動建議”。
2、小組討論:根據“活動建議”的內容,進行分工,寫出活動計劃。
格式: 某某組“遨游漢字王國”活動之“我愛你,漢字”。
活動時間:
活動目標:
活動內容:
活動要求:(怎樣做、做到什么程度)
參加人員:
人員分工:主持、搜集資料、編輯、
制訂日期:
4、匯報:各組組長介紹自己組的活動計劃。
三、課后作業
按計劃進行資料搜集匯總。
第二課時
一、閱讀材料《漢字的演變》
1、生自讀,說說漢字從古到今大體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2、對于漢字的演變,各小組補充資料。
甲骨文:殷商時代的文字,只有少數卜人史官使用。它主要是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是最早的漢字,具有早期漢字的特點:圖畫性強,寫法上沒有定型,大小不一,隨意性大。
金文:又叫鐘鼎文,盛行于西周。它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的形體和結構與甲骨文相似,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還有較多的異體字。
篆書:有大篆與小篆之分。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時的一種文字,又稱籀文,形體特點與金文大體一致,具有筆畫繁多的特點。小篆是秦代實行書同文政策時頒行的統一字體,由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后改定。因為它是正式頒行的統一字體,經過整理、簡化,所以異體字大量減少,且字形呈長方,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因為小篆在大篆的基礎上簡化而成,一般說小篆是大篆的簡體。
隸書:產生于秦代,盛行于漢代。隸書對漢字字體的改變是巨大的,因此,“隸變”就成了古今漢字的分界。小篆以前的漢字為古漢字。隸書以后的漢字為今漢字。
草書:是秦隸的草化、連筆而成。由于它筆畫相連,越發展越潦草難認,不合楷模,所以漸漸由實用轉變為書法藝術了。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產生于漢末,盛于魏、晉、南北朝,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它形成了完善的筆畫系統。楷書的特點是:形體方正,橫平豎直,筆畫清楚。至今成為漢字通用字體。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體,介于草、楷之間,既不像草書潦草,也不像楷書工整,筆畫連綿呼應,字字獨立,寫得快,認得清。是人們常用的手寫體,它和楷書一樣并行使用至今。
3、小結:漢字的發展是逐步從象形走向符號化,從筆畫較多走向筆畫簡單,使書寫更加快速便捷。
4、各小組舉例說說漢字的演變過程。
趣味漢字舉例
象形字:人( )月( )山( )牛( )馬( )羊( )齒( )燕( )網( )
指事字:上( )上加一橫指上。下( )下加一橫,指下。
本( )下加一橫,指樹根。末( )上加一橫,指樹梢。
刃( )刀上加一點,指刃。
會意字:休( )表示人靠在樹旁休息。采( )表示手在樹上摘。
眾( )表示多人相聚。磊( )表示石頭成堆。
旦( )表示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來。聞( )門內有耳,表示“聽”。
牧( )表示手拿木棍趕牛放牧。
二、閱讀材料《甲骨文的發現》
1、生自讀課文,談談感受。(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和善于思考,可能會有新的發現。)
2、小組內講講這個故事。
3、各小組和以補充一些有關甲骨文的資料。
第三課時
一、閱讀材料《一點值萬金》
1、指名讀文,再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有關寫錯別字鬧出的笑話或造成嚴重后果的事例。
教師補充:一字毀千軍
1935年5月初,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在中原展開大戰。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更好地聯合討蔣,曾商定雙方部隊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以集中兵力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不幸的是,在擬定作戰命令時,馮玉祥的一名作戰參謀把“沁陽”的“沁”多寫了一筆,成了“泌陽”。碰巧河南南部就有個泌陽,不過這個地方與沁陽有千里之遙。馮玉祥的部隊接到命令,匆匆趕往泌陽,結果貽誤戰機,錯過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時機,使蔣軍獲得了主動權。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閻聯軍處處被動挨打。一字之差,最終導致馮、閻聯軍在中原戰場的全面失敗。
二、策劃活動
1、活動方案:
(1)注意街頭招牌、廣告等用字不規范情況;回憶電視字幕用字不規范的情況。分析本班同學作業中的錯別字。
(2)提出防止和減少錯別字的建議。
(3)書寫調查報告: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分析:錯別字大致有哪些類型;產生這些錯別字的原因有哪些。改進建議:
三、課后作業
各小組完成調查報告。
第四課時
1、各小組交流自己的調查報告。
2、教師協助總結寫錯別字的原因:
1.同音混淆:如,再、在,以、己,功、攻等。
2.形近搞混:如,已、己,摘、滴等。
3.多筆少畫:(1)多橫少橫,如,酒、灑;(2)多豎少豎,如,候、侯;(3)多撇少撇,如,式、柳。
4.對字義不加分析致錯:如,象、像。
5.由于心急,本應寫前一字,心里卻想著下一字,結果造成寫錯。
3、總結改進建議:
1.把自己易混易錯的字進行歸類,經常復習。
2.進行同音字、形近字組詞造句訓練。
3.同桌結對,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及時訂正錯別字。
4、評選出“最佳調查報告”2份,“優秀調查報告”4份。
第五課時
1、欣賞課本上提供的優秀書法作品,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
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等。著名行書字貼。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時所作的詩序。相傳的本子共28行,324字。唐代《蘭亭序》為太宗所得,推崇王羲之為書家代表。由于《蘭亭》出得最早,在它之前的行書沒有傳下來,《蘭亭序》排在歷代法書的前列,且書法藝術最高,因此,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柳公權《玄秘塔碑》。全稱《大達法師玄秘塔碑》。楷書四大書體之一。唐會昌元年(公元841)立碑。碑文28行,每行54字,共計1512字。碑書字體嚴謹,用筆干凈利落,瘦勁俊麗。歷代學楷書柳體字的人,多以《玄秘塔碑》為范本,此碑影響很大。
2、讀讀背背《贊漢字》,說說讀懂了什么?(贊美了漢字不同的字體“各具特長”,其中提到的字體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和草書;特別指出對聯的形式能體現漢字的書法之美。)
3、用詩中的詞語印證書法作品,如:行書流暢,楷書端莊,草書奔放。
4、把這段話熟讀成誦。
5、展示小組搜集的碑帖。
第六課時
1、今天我們一起閱讀當代詩人劉湛秋的一篇散文《我愛你,中國的漢字》。(板書課題)
2、自讀短文,說說在作者眼里漢字像什么?
(“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理解句子:“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為那壯麗的景色而迷醉,我無限鐘情于我賴以思維和交往的漢字,并震驚于它的無限活力和奇特魅力。” 這個句子先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漢字字數眾多,漢字文化浩瀚壯觀,像夏夜的星空令人神往。這句話主要是表達自己“無限鐘情于”漢字的感情,因為漢字是作者 ——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思維和交流最重要的工具,我們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震驚于它的無限活力和奇特魅力”。漢字既古老又充滿活力,在當今時代還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人對漢字發生興趣。
3、作者以哪些漢字為例,寫出了漢字不同的風韻?
4、從這篇散文中,你讀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作者自豪地說:“在人類古老的歷史長河中,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擁有如此豐富的書法瑰寶?”通過對漢字的贊頌,表達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5、學習生字。
6、作業:有感情地朗讀,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七課時
1.習作指導:鼓勵學生把活動的收獲用筆記錄下來,形式不拘。可以記敘活動的過程,如,《猜字謎》《街頭錯別字“醫生”》;可以抒寫自己的感受,如,《我為漢字驕傲》《漢字書法美》;還可以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如,《作文中的錯別字分析》《某某路廣告用字調查報告》。習作不在乎長短,但要把自己活動中感受最深的東西記下來,目的是養成習作的習慣,樂于用文字與別人交流溝通。最好把這次學習的感受寫下來。
2、展示習作,講評習作。
4、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有關漢字的問題。如,識記漢字的方法,防止錯別字的辦法,漢字的計算機輸入法比較。
課后反思:這個單元進行的研究在本學期小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認真開展,孩子們已經搜集了大量的資料,整理之后充分交流,有不少收獲。活動結束的手抄小報辦得不錯,各組寫的調查報告不夠好,畢竟是第一次寫,以后有機會再鍛煉。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 篇3
第一課時 學習第五單元第一板塊課文
教學目標
對照閱讀建議,閱讀第五單元第一版塊課文。會猜字謎,會讀會認本組板塊的10個生詞。熟讀歇后語,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笑話》和《倉頡造字》的故事。
課前準備
對照閱讀建議,閱讀第五單元第一板塊課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語:我們平常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看,老師在黑板上就寫了兩個漢字,即“漢字”。你們對漢字有更多的了解嗎?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漢字歷史悠久,記錄和承載著中華文明。漢字發展演變的過程本身就是中華文明發展的縮影。漢字書寫出了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明之一。有了文字,歷史的河流就再也沒有出現斷流和干涸,順著文字的記憶,后人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興衰更替、風云變幻,也能夠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每個漢字之所以能成為現在的這種形狀,表達著她所代表的那種意義,不是隨意賦形賦意的結果,漢字點畫轉折之間都是歷史留下的痕跡。
漢字充滿著強大的生命力。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中國人口眾多,使用漢字的人自然也就多,這是常識性的推理。歷史上的中國一度強大,儒家文化對周邊國家產生了重要影響,直接體現語言文字上,日文、韓文與漢字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日漸擴大,漢語在世界上的影響也相應擴大,不少國家專門開設漢語課程,學習漢語已成為發展潮流。
另外,漢字與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具有獨特的魅力。由于漢字獨特的外形構造和她深遠的意義指向,使漢字書法成為是一門源遠流長的藝術。鐘鼎文、小篆、隸書等既是字體也是書體,像顏真卿、米芾、王羲之等書法名家,他們創造的書法作品更是藝術寶庫中的珍品,通過書寫漢字能融鑄個人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
二、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漢字還有很多有趣的現象,蘊涵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我們準備讓大家展開一次歷時兩周的對漢字的研究活動,相信通過對漢字的深入研究,我們會愛上漢字,我們會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在選擇研究內容之前,我們要把這單元的內容閱讀一遍,對漢字的概貌有個整體的了解。這節課閱讀第五單元第一板塊課文。完成以下的學習目標:會猜字謎(把謎底寫在謎面的旁邊);會讀會認本組板塊的10個生詞;熟讀歇后語;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笑話》和《倉頡造字》的故事(同位互相合作)。
三、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老師巡視了解情況,調控課堂。
作業:
1、沒有完成第一課時學習任務的繼續完成。
2、對照閱讀建議,閱讀第五單元第二板塊課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第二課時:學習第五單元第二板塊課文
教學目標:對照閱讀建議,閱讀第五單元第二板塊課文。能復述甲骨文被發現的經過;嘗試背誦“贊漢字”這首詩;感情朗讀“我愛你中國的漢字”;會讀會認該板塊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對照閱讀建議,閱讀第五單元第二板塊課文。能復述甲骨文被發現的經過(同位合作);嘗試背誦“贊漢字”這首詩;感情朗讀“我愛你中國的漢字”;會讀會認該板塊的生字。
二、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老師巡視了解情況,調控課堂。
作業:
1、完成課堂上沒有完成的內容;
2、熟背“贊漢字”這首詩;
3、抄寫《我愛你,中國的漢字》一文中喜歡的句子。
4、自由組合,成立3——5人的學習研究小組,選出組長。
第三課時:制定活動計劃
教學目標
1、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明確小組成員各人的分工。
課前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就坐。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布置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任務
“遨游漢字王國”綜合實踐活動今天正式開始了。這次活動要完成以下的任務:
1、每個小組成員圍繞本組的研究專題出手抄報,用a4紙完成。合在一起就是一份內容詳盡,別有特色的大報紙了。
2、專題研究活動結束前,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計劃中的專題內容開展一次成果展示會。形式自定,每組匯報時間為5——8分鐘。用2節課的時間完成。
3、參加年級的書法比賽。
4、一些特別說明:我們會聘請美術老師當我們的美術顧問,在美術課上,讓老師指導大家排版、插圖、用色。聘請電腦老師當我們關于信息技術的顧問。利用電腦課教大家進行資料的收集編輯、制作幻燈片(插入音樂、圖片等)使匯報更直觀生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就來確定研究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商量、制定好一個周全、可行的研究計劃。
二、參考本單元的閱讀材料,梳理出可以研究的內容(投影)
1、編輯或編寫字謎,開展猜謎活動,體會漢字的有趣;
2、查找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或笑話;
3、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
4、漢字的變化過程;
5、搜集因為寫錯漢字、讀錯漢字而發生的笑話或造成良好后果的事例;
6、策劃一次社會用字調查活動,在調查的基礎上,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反映真實情況;
7、了解漢字的書法藝術。
三、了解一些活動的安排
活動時間:11月8——16日
美術課:11月9日下午第二節
電腦課:11月9日上午第四節
書法比賽時間:(第十一周周三)
完成手抄報時間:第十一周周二(堂上完成)
成果展示時間:第十一周周五
四、小組成員(上課前已把座位分配好,圍坐在一起)制定活動計劃
1、幻燈片展示別人的活動計劃,默讀思考
“漢字演變”小組活動計劃
組長:
組員: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分工: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 篇4
看了第五組教材,我感受到了許多鮮活的文本氣息,展讀了一種全新的教材形式——獨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它立足于一個更高遠和開闊的背景,讓學生從宏觀上歷史地、審美地去感受和發現文字,明白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種特殊藝術的重要載體。激活學生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本單元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導語。它概括提出漢字的三個特點:歷史悠久,使用人口最多,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同時提出了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三個任務: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了解漢字文化,為純潔文字做些好事。第二部分是主體。包括了兩個綜合性學習主題活動——“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每個主題活動都先提出活動建議,然后給出一組閱讀材料。這些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很具有代表性,可以引起學生對漢字的關注和思考。第三部分是結語,提出了辦展覽、辦手抄報等成果展示和繼續探究的建議。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積極性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選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是注重探索的研究過程。教師的指導是學生的自主性得以發揮的重要條件,而指導作用首先左于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應該為學生指點活動的途徑,幫助學生想些活動的點子,介紹一些語言文學網站。通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究去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漢字的趣,更應感受到漢字與生俱來的歷史溫度和生命氣息,并升華凝聚為對漢字一種真誠的愛。
《有趣的漢字》
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漢字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
(3)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增進對漢字的了解,感受漢字的美。
二、過程與方法
(1)根據閱讀提示,制訂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開展。
(2)通過閱讀“閱讀材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改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對漢字的熱愛,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重難點、關鍵
學寫活動計劃,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課時劃分:五課時
第一、二課時
教學目標: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學習內容
二、瀏覽閱讀材料,初步感受漢字有趣
1、關于字謎:請同學先獨立猜出謎底,然后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匯報。
2、關于諧音:課文中例舉了哪幾種諧音?
3、關于倉頡造字:學生讀完后,同桌互相說一說這幾個字是怎么選出來的,然后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其他漢字的來歷。注意幾個生字的讀音。
4、關于“冊、典、刪”的來歷:學生讀完后,同桌互相說一說這幾個字是怎么造出來的,然后說一說。
三、合作學習,制訂學習計劃
1、自讀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2、指導制訂活動計劃。
3、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造活動內容,制訂活動計劃。
四、總結拓展,激發學生探究。
第二、三課時
(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在課外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需要安排兩課時的時間進行安排。)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展示活動成果,開展競賽。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二、展示成果,匯報學習成果
(一)字謎競猜
1、提出活動要求
(1)全班分成四個大組,將每個小組進行編號,每個組盡可能人數相同,每輪4人參加競賽。
(2)在班級選出一個活動主持人,四位裁判員,一位記分員。
(3)必答題答對加5分,答錯不扣分。
(4)搶答題答對每題也加5分,答錯扣5分。
2、活動開始
(1)各小組代表把答案寫在答題卡紙上。
字謎舉例:①你我各一串,互相嚴重來征戰。
②十五天
(2)搶答題
要求:主持人說它謎面后各小組方可搶答,提前搶答失去一次答題分數,答對加5分,答錯倒扣5分。
(3)附加題
各組按順序展示自編字謎,編得合理的謎語每條加5分。
3、計分員統計分數,宣布比賽結果,評出優勝小組,給予獎勵。
4、暢談感受
(1)說說搜集字謎過程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自編字謎的同學介紹編寫過程及感受。
5、小結猜字謎的方法
(二)諧音樂園
1、出示搜集的諧音資料,形式多樣,分成讀書卡片、剪報、手抄報等形式,評出優秀作品。
2、暢游諧音樂園
(1)歇后語:一生說自己搜集到的歇后語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說出后半句。
(2)古詩:一生對自己搜集到的古詩,指名其他人說其中的諧音字。
(3)對聯:一生說自己搜集到的對聯上聯,指名其他人說對聯下聯,并說出其中的諧音字。
(4)笑話:用表演劇的形式介紹自己搜集到的笑話,其他人說笑在哪里。
(三)追根溯源
(1)故事會:讓學生上臺介紹搜集到的其他漢字的來歷。
(2)互動交流:只是一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由倉頡一個人造創的,也不可能在一個時期創造的,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講一講。
三、總結
《我愛你,漢字》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漢字的演變
(2)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3)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綜合性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對祖國語言的自豪感,提高對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認識,養成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習慣。
課時劃分:6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閱讀《我愛你,中國的漢字》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制訂活動計劃。
教學過程:
一、自讀《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1、自讀,理解內容
2、談談讀后感受
3、有感情地讀一讀你最喜歡的話,讀出對漢字的熱愛
4、抄一抄你最喜歡的語句
二、制訂活動計劃
1、回顧制訂活動計劃
①自由組成小組②討論活動內容③制訂活動計劃④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⑤活動結束后展示活動成果
2、明確活動建議
3、學生自由分組
4、學生自由分組
5、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6、討論交流,形成活動計劃
活動計劃例子:
“漢字演變”小組活動計劃
組長:
組員:
時間:11月12日
地點:
活動內容:查找古今漢字的字形和書寫的特點,古今字對比,可做成表格。
展示方法:把作品貼在班級黑板報上,了解漢字的字形及變化。
分工:
三、小結
第二、三課時
教學目標: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學過程:
一、整體閱讀,了解漢字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
1、認真閱讀“閱讀材料”,思考:這七則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介紹漢字的歷史和文化的?
2、自學、討論、交流、教師參與活動
3、全班匯報、教師點撥
(1)關于“漢字的演變”;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請學生說一說演變的過程,教師可以再找一兩個漢字的演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國漢字演變的規律。
(2)關于“甲骨文的發現”: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請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最后請學生在全班說一說。
(3)關于“一點值萬金”;先由學生自讀,然后互相說一說為什么“一點值萬金”?最后和同學交流一下讀了這篇文章的感受。
(4)關于“街頭錯別字”;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中示的街頭標牌,說一說哪些字錯了,并給予改正,然后對自己的作業本進行檢查(檢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學互查)。
(5)關于“贊漢字”;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在全班匯報讀。
(6)關于“古代書法作品賞析”;學生仔細觀察兩種字體的不同,說一說各自的特點,然后教師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書法作品共學生欣賞。
二、總結回顧,布置任務
第四、五課時
(讓學生課外到街道、市場、車站、碼頭等地方進行社會用字調查活動,尋找錯字、別字和不規范用字,把發現的個案記錄下來,推動社會用字的規范性)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糾正錯別字
教學過程
一、展示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一)小小展示臺——共享漢字演變資料
1、出示學生懼關于漢字演變的資料:文本資料、圖片資料、電子文本資料、也有口頭介紹的……,分組交流,資源共享。
2、評選出關于這方面的優秀手抄報、剪報、學習卡片,展示交流。
(二)小小故事會——寫錯別字的教訓
1、組內互說,推選代表
2、全班賽說,評選“故事大王”。
3、聽完故事的體會和感受,教育學生養成和寫錯別字的習慣。
(三)小主人在行動——展示社會調查成果
1、小組長匯報活動開展情況
2、各小組展示成果并作介紹,形式可多樣化
a實物類
b照片類
c記錄類
3、展示的內容要全面
a、不規范與規范字的對比 b簡單的調查報告 c級有關部門的建議書 d有關部門的回信或答復書
(四)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
1、展示名家書法作品,讓學生感受藝術之美。
2、請有書法特長的同學現場揮毫潑墨,讓學生了解到書法是藝術的創造。
3、展示拓片所獲得的碑文作品。
4、學生進行參觀,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二、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師總結:漢字歷史悠久,記錄和承載著中華文明。因為漢字是美的,我們要懂得欣賞,更要珍惜,因為漢字是神圣的,我們要愛護她,更自學維護她的純潔。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 篇5
上兩周我們全班一直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遨游漢字王國。這次活動又使我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使我有了更明確的實踐方法和策略,真是受益匪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從教育的時代性、社會性來看,語文綜合性學習方式也必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語文課程中占主導地位的學習方式。第五單元安排這么個關于漢字的綜合性學習,我認為是一個讓學生正確認識漢字的好的方式,引發了學生對語文對漢字的興趣。
這次活動我分三個基本階段來實施:
1、學習的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培養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提示學習要求與學習的方式方法;確定組織形式,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制定了活動計劃。
2、學習的開展階級。
主要的工作是指導學習的實踐;運用媒體與實際操作;獲得即時的或綜合的信息與直接的經驗;學生通過小組開展了兩次大量的收集活動,培養了小組合作能力。
3、學習的總結成果展示階級。
培養學生總結自已策劃、組織、協調學習實踐的能力;總結參與學習的態度與身心投入的程度;總結自己的情緒體驗與興趣保持;總結學習的綜合運用成果,并開展了成果展示班會活動。
最后以洪翎楚的一句話作為結束:現在每看見一個優美的詞組我就聯想到漢字的美!
1、龔正浩給大家猜歇后語和字謎.
2、小組成員的手抄報展示.
3、各小組一起分享收集成果,了解有趣的漢字。
4、戴綺夢介紹從紹興游回來的《蘭亭序》。
5、各小組的活動成果本本,精心設計,不錯吧!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 篇6
字謎一組
1.甜辣苦咸,各味俱備。
2.一陰一陽,一短一長,一晝一夜,一熱一涼。
3.三面有墻一面空,一個小孩當中坐。
4.一人住在山旁邊,從來沒有見過面。
5.十個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難都不怕。
6.高爺爺的頭,李爺爺的腳,鄭爺爺的耳朵。
7.一點一橫長,一撇向西方,并排兩棵樹,栽在石頭上。
8.二十四小時,莫當日字猜。
9.一個字,兩張口,下面還有一條狗。
10. 十字尾巴彎彎,算算數目少三。
歇 后 語
1.電線桿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
2.挨打的狗去咬雞--------拿別人出氣
3.按別人的腳碼買鞋-------生搬硬套
4.八寸腳穿七寸鞋-------別扭
5.八月十五吃元宵-------與眾不同
6.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時候
7.八只腳的螃蟹------橫行霸道
8.把妖精當成菩薩-------善惡不分
9.并列第一-------不相上下
10. 閉著眼睛跳舞-------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