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2篇)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鄭和“啟航”時的雄姿英發。
2、以學定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初步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能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初步了解鄭和遠航的經過,感受鄭和遠航時“啟航”的雄姿英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學習
出示 20xx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課題 鄭和 遠航 簡介鄭和的生平
3、討論交流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1)本篇課文寫鄭和什么時候遠航?從哪兒出發?經過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鄭和帶了哪些人、哪些物去遠航的?
(3)遠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
(4)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和影響?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脈絡。
1、默讀全文,找出生字新詞,憑借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學生自主活動,掃除閱讀障礙。
理解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停頓正確
3、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4、朗讀思考曾提出的相關問題
5、指名按自然段讀文,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段(1—5)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
(1)揚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戰勝兇險
第二段(6—7)簡要介紹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與影響。
三、緊扣結尾,品讀感悟,情文相生。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間交流。
(4)交流閱讀收獲。
(5)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7、精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來,用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
(2)四小組討論交流:場面之壯觀,規模之宏大。
(3)指導朗讀,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4)場面的壯觀,規模的宏大,都是鄭和出場的背景。鄭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用o圈出來。指名回答后讀第三自然段。
(5)此時,人們眼中的鄭和是怎樣的?請用四個字的詞語來概括。體會“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高舉令旗,大聲喊道:‘啟航’”的內涵。人們對鄭和寄予了怎樣的希望?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6)體會“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7)指導讀圖:圖上的兩個人,誰是鄭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會怎么說?
8、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揚帆啟航”的情景。
四、總結,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習字冊。
2、搜集和閱讀有關鄭和的資料。
五、板書設計: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 時間之長 范圍之廣)
揚帆啟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寶船) 船大 雄偉壯觀
船隊 浩浩蕩蕩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激趣導入
1、這節課,我們將要走近一位偉大的航海家,他千帆競隊的船隊成為西洋永不磨滅的風采,他就是——(板書:鄭和)
2、誰來向我們大家介紹你所知道的鄭和。(引導學生簡介)
注意:介紹鄭和時,復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3、4句即可,一定要說自己理解的資料,不能邊看材料邊說。
(正確引導學生理解他是太監:說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他肩負民族大義,高揚和平風帆踏波遠行,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有才有學,有勇有謀,官居四品。)
3、小結: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明朝的這位著名航海家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呢!28年里,鄭和率領船隊遠航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板書:遠航)
4、思考:這篇課文是如何向我們介紹鄭和遠航的壯舉,重點又介紹了哪次遠航的經過呢?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圍繞上述問題,引導學生作簡要交流。
過渡:看來,通過預習和初讀,同學們對課文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師來檢查你們預習生詞的情況。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詞語。
派遣 太監 魁梧 抱拳 桅桿 珊瑚
脫韁 撕裂 威脅 身材 瓷器 贈送
(2)指導學習,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遣 撕 瓷
(3)小結:這一課這么難寫的字同學們都能掌握得很好,看來你們很會學習,老師發現這一課不僅字難寫,成語也挺多的,我們來看一看。
人山人海 浩浩蕩蕩 雄偉壯觀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友好交往 名揚海外 狂風呼嘯
波峰浪谷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4)自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體會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難讀的句子、長句子要反復練讀。
(5)匯報讀難讀的句子、長句、帶有成語的句子。
(6)出示下一屏成語:這些成語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是與課文緊密聯系但我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請自由地讀讀,根據課文內容猜猜它們的意思,并試著給它們分分類。(學生自由讀成語并分類、朗讀。)
過渡:你能根據上下文來理解這些詞語嗎?
3、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哪幾個小節詳細地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內容?(第1~5自然段)(找得很準)根據“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鄭和第一次遠航分為可以分為三層,請迅速用一道豎線標出來。
(2)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又介紹了什么呢?(作者還簡略地寫了鄭和其他幾次下西洋的情況以及他遠航的意義和貢獻)
4、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奇跡。書上有一小節給鄭和遠航以高度的評價,你能找到嗎?(出示第七小節)
三、布置作業,存疑留韻
1、抄詞
2、讀課文一遍,熟悉課文內容,想象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過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重大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鄭和遠航》,先回顧一下上節課學習的詞語。指名讀。
人山人海 雄偉壯觀 浩浩蕩蕩
友好交往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狂風呼嘯 嚴陣以待 化險為夷
評價:能不能通過朗讀,表達出詞語的意思。
評價:因為有了體會,這些詞語讀的可真好。
2、能不能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的梗概?
二、品讀詞句,體會中心。
過渡:鄭和遠航雖然已經過去600多年,可是直到今天,有關國家還依然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文中有一小節對鄭和遠航作出了高度的評價?請你打開書找一找(最后一小節)
小聲讀第7小節,思考:你從這一小節中讀懂出了什么?
生:鄭和遠航,規模之大……
師:頂峰你是怎么理解?鄭和遠航的哪些方面達到了頂峰?
生: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
師:它指的是誰?(鄭和遠航)也是對鄭和遠航的評價。
生: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
師:這是對鄭和出使意義的評價。
生:直到現在,有關國家……
師:這是對鄭和遠航,鄭和出使總的評價。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3
一.直入課題,反饋質疑。 今天讓我們學習第 11 課,齊讀課題——《鄭和遠航》(板書) 。 1.交流反饋預習表 字詞反饋:讀音錯誤、錯字、別字、書寫。出示易錯字,師范寫。 2.出示詞語。 碼頭 范圍 派遣 贈送 桅桿 炫耀 撕裂 驚嘆不已 鬢發 魁梧 珊瑚 化險為夷
扶老攜幼
嚴陣以待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起因—經過—結果) 4.提取問題: “鄭和遠航”既稱之為“遠航”有多遠?(非洲東岸)出示鄭和航 海圖,行程足足十萬余里,海洋環境變幻莫測,險象環生,風暴、暗礁、迷失方 向都可能造成船毀人亡。這么遠的航程,即使現代航船也實屬不易,鄭和又是怎 樣做到這一點的?鄭和遠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從課文中畫出相關的 句子,在旁邊做一下批注。 二.交流解疑。 1.學生自由發言,師適時總結。 預設: a.設備先進: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工欲善其事,必先 ( 利其器”先進的裝備是必不可少的) b.規模宏大: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 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 又叫“寶船” 。每艘寶船長 148 米,寬 60 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 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 “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 “他們面對那些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寶船,個個驚嘆不已。 ” 出示鄭和船隊圖片,文中怎么描寫的? 出示: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 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 這些大船又叫 “寶 船” 。每艘寶船長 148 米,寬 60 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 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 數字是冷冰冰的,但是把數字放文章語句中,你又有什么感受?(規模、氣勢) 齊讀。讀出這種感受。 (鄭和出發前做了充分的準備) c.領導出色:鄭和鎮定自若,聰明機智。 (風浪之險、海盜之險) d.和平友好:鄭和到各國都做了什么?人們有何反應?這和遠航成功有什么必 然聯系呢? 總結:正是這些原因,才使鄭和的船隊無往不勝,鄭和也出色地完成了遠航的使 命,把中國人的友誼灑向了亞非各國,正如文章最后所說: “鄭和遠航,規模之 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 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
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 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 洋的故事。(齊讀) ” 三.抓點提升 鄭和是一名出色的領導者, 也是整個船隊的靈魂, 文章卻很少正面描寫鄭和, 課文是怎樣塑造鄭和這個形象的呢? 1.師出示句子: “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 脫韁的野馬, 奔騰咆哮。 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面對如此險境, 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 ” 自由讀,問:把“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 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這幾句去掉好不好?為什么? (風浪越大,越能襯托出鄭和鎮定自若)環境描寫,襯托人物品質,刻畫人物性 格。 2.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出示: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 “狂風為我們吶喊! 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 ”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 筑起一道人墻。
—— 《大江保衛戰》 我走進總理的辦公室。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 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總理見了 我,指著寫字臺上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說: “我今晚上要批這些文件。你 們送來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覺,到時候叫你。 ” ——《一夜的工作》 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襯托出人物什么樣的品質?
3.再次回到課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 出示: “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 要把船只撕裂。 ” 指名讀 (音樂起) “狂風怒吼,巨浪翻騰,海水在肆意的炫耀著他的威力! ”讀 “浪花似猛獸一般,仿佛要把世間的一切吞噬! ”再讀 “滔天的巨浪,大船在顫抖,人們的心也在顫抖! ”齊讀 面對此情此景, 如果你是船員中的一員, 你是什么心情?鄭和是怎么做的?出示: “鄭和總是鎮定自若” “總是”這個詞說明了什么?僅僅是第一次遠航就如此 兇險,鄭和卻做了幾次? 出示:從 1405 年到 1433 年的 28 年間,鄭和率領船隊出洋七次,前后到過三十 多個國家。 最后一次遠航, 鄭和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 鬢發全白了。 這次航行, 一直到達非洲東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 歷經七次的披荊斬棘,28 年的晝夜星馳,9 萬里風雨行程,鄭和用中國人的 智慧和頑強探索的精神,譜寫了世界航海史最華麗的篇章! 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 “鄭和遠航,示威海外,為中國超前軼后之奇舉。 ” 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曾經這樣評價: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 ” 在 1998 年的國際海洋年,鄭和被尊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航海探險家之一。 這不僅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讓我們牢牢記住這 個中國人的名字——鄭和。牢牢的記住這段不朽歷史——鄭和遠航。 四.拓展延伸
鄭和遠航后不幾年, 明朝皇帝突然停止了出使西洋, 不再允許任何海外貿易, 關閉了一切通商口岸。中國失去了經濟和軍事發展的最佳時機。這其中又有什么 原因呢? 推薦《1421:中國發現新世界》 《明朝那些事兒》 ,將本節課的收獲寫在預習 表收獲欄里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984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南通市躍龍橋小學 李春寶
設計理念
課上以疑導學,激發興趣,再以趣激情;課后以情促趣,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拓展深化。通過“讀”與“說”的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學生的自主參與創造有利條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激趣質疑
過渡,出示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一段描述。(有關說明鄭和遠航意義的文字)
1、讀了這段簡潔的描述,關于鄭和遠航,你最想具體了解些什么呢?(教師相機幫助總結)
2、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什么?然后帶著這個問題好好讀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三、匯報交流第一個問題
(一)規模之大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啟發學習“寶船”這部分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寶船“特別雄偉壯觀”并讀好)
3、引讀總結
在鄭和的船隊中,這樣的寶船就有60多艘,再加上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整個船隊共有船只200多艘,隨行人員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等,共兩萬七千多人,船隊規模真是宏大呀!
(二)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過渡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師生適當地補充介紹一些資料。
2、出示“航海圖”,幫助理解“范圍之大”,并為后文理解“戰勝更多兇險”作鋪墊。
3、齊讀第6小節
四、匯報交流第二問題
過渡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啟發幫助
(1)“風浪險惡”
體驗、感悟、誦讀
(2)鄭和的船隊是怎樣戰勝了海盜的襲擊?
(3)想象遠航中的其它兇險和困難
追問“這些兇險,鄭和事先考慮到了嗎?
五、匯報交流第三個問題
過渡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齊讀第4小節
六、總結課文
1、總結
2、齊讀第7小節
3、面對鄭和雕像,你想要跟他說了什么呢?
七、布置作業
1、以鄭和身份寫一篇 《航海日志》
2、推薦書目
《鄭和下西洋》
《鄭和――聯結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航海家》
《與鄭和相遇海上》
板書:
達到頂峰
26、鄭和遠航 頑強探索 民族的驕傲
促進交流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5
一、 教材簡介:
課文主要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二、 目標預設:
1、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作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三、重點、難點:
1、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進一步感受鄭和遠航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2、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四、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是學生主體地位彰顯的課堂,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要學會自主探究。本教學根據課文的特點,采用錄象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進入文本,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充分領略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五、設計思路: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創設情境 → 提出問題
↓ ↓
點撥指導 → 自主探究
↓ ↓
點評疏理 → 交流匯報
↓ ↓
設計應用 → 訓練實踐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3、 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及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初步了解鄭和及其下西洋的事情,認識到鄭和遠航的重大意義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啟發質疑
1、 讀新詞:
派遣 身材魁梧 健步 抱拳 浩浩蕩蕩
贈送 扶老攜幼 瓷器 珊瑚 驚嘆不已
呼嘯 奔騰咆哮 撕咧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2、 這些新詞每組都描繪了鄭和第一次遠航中的一個場景,誰能用小標題來概括一下?(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3、 大家想不想親眼見識一下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呢?(播放鄭和遠航的錄象片段)
4、 引導質疑:這節課,你最想知道有關鄭和第一次遠航的什么問題?(學生自由質疑)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這一教學環節采取復習導入,激發質疑,整理歸納出有代表性的問題,化“編者的思路”為“學生的思路”,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自主選擇、認真研讀
1、默讀課文:
默讀課文第一段,然后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認真研讀,并寫出自己的體會。
2、集體交流:
a“揚帆啟航”
(1) 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整個場面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雄偉壯觀)
(2) 你從文中哪些語句感受到了揚帆啟航時的壯觀場面?
a蘇州府劉家河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
(抓住“人山人海”“無數”體會場面的壯觀,并隨時指導朗讀。)
b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
(抓住具體的數字體會大船的雄偉壯觀,并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寶船”,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c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浩浩蕩蕩”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3) 在這部分中,鄭和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出示: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齊讀,抓住關鍵詞體會交流(威武雄健)
啟發想象,指導朗讀:
大家想想,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什么?(船隊)這是一支怎么樣的船隊?帶領這樣一只船隊遠航,鄭和內心會怎么想呢?再讀,讀出鄭和的威武雄健。
映入眼簾的還有什么?(送行的群眾,宏大的場面)這么宏大的場面,這么多的送行人,讓鄭和感受到了什么,他又會怎么想?再讀,讀出威武雄健。
面對茫茫的大海,面對未知的前途此時此刻,鄭和又會想到什么呢?(吉兇未卜)這影響了鄭和遠航的決心了嗎?是呀,你看,他——,你聽,他——,
就這一句話,你讀出了什么?(威武、自信、決心、莊嚴)
全班齊讀
b“友好交往”
出示: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案背景
教學對象:五年級小學生
學科:小學語文
課時:第1課時
二、教學課題: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教材 第11課 鄭和遠航
三、教材分析:
《鄭和遠航》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四、學生課前準備:
一、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 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 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四、 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課題
教養方面: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能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3、能正確完成課后第二、三題。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良好精神品質。
2、激發學生勇于探索世界奧秘的熱情。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方法
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網上瀏覽法:從網上獲取大量的相關知識,為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條件。
2、成功激勵法:在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后,引導其他學生評議、激勵。
3、朗讀指導法:學生任意選擇課文段落朗讀,通過練習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合作學習法:利用對話窗口,引導學生質疑,釋疑,開展合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抓住趣味點,引入新課題:
1.請問同學們:你知道哪些世界著名的航海家?百度搜索:
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pn=61
其中1492年發現新大陸---美洲的航海家是誰?從亞洲的中國出發,遠航到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的航海家又是誰?
2.引入課題: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寫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家的。
板書課題:11、鄭和遠航。
3.啟發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5.補充介紹鄭和的資料:(投影顯示)
鄭和,本姓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歲時,鄭和入宮做太監,后提拔為內官監,賜姓鄭。鄭和體貌豐偉,聰明好學,機敏善辯。他入宮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為“三寶太監”。 1405年鄭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現在的文萊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帶。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人數達二萬多人。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解除障礙點,順暢閱讀:
(一)生字詞
1.出示生字新詞:
派遣 魁梧 健步 浩浩蕩蕩
贈送 絲綢 瓷器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a、指名讀,相機正音。
b、這些詞語,你能在課文中理解它們嗎?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交流。
2. 將上述詞語放入三個方框中。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把這些詞放在三個方框中,分成這三類呢?試試為每一類有關的內容加個小標題。(揚帆遠航 友好交往 戰勝兇險)
(二)朗讀課文,指名讀、小組讀和齊讀相結合。
1.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云,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順清脈絡
(一)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二)再讀課文,思考: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四、精選課文段落,品讀感悟真諦:
1.自由讀1-3自然段,你從哪里體會到這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遠航?在書上圈圈畫畫。
2.交流:(人多、分工明確、“寶船”)
出示:“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又叫“寶船”。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船大:引導從數字體會寶船的大(與學校操場相比較,想象寶船的“雄偉壯觀”,通過朗讀讀出)
先進:配備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寶船上裝載著絲綢、瓷器、鐵制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業品、茶葉、貨幣、歷法、衡器、書籍、藥材等等珍貴物品。)
組織嚴密、配套科學:(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觀看一些船隊的圖片:百度搜索
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pn=61
3.此時的鄭和,站在指揮船上,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讀第三小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鄭和?用成語來形容。
4.鄭和的決心、信心、勇氣都凝聚在了兩個字上——“啟航”!誰來讀出鄭和的雄心壯志!
5.讓我們超越時空的界限,回到當時,和鄭和一起揚帆起航!(觀看啟航的視頻)
百度搜索:
你的心情怎樣?好,拿起書,把你的感情全投入到朗讀中去吧!齊讀第三小節。
五、精心設計練習題,檢測完善
完成《配套練習冊》相關題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2.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預習導航:
1.熟讀課文。2.收集鄭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鄭和遠航》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了解了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鄭和遠航。
3.鄭和遠航雖然已經過去了600多年,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課文第七自然段給予了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出示第七自然段)一起讀一讀。
你也來當個小小評論家,說說鄭和遠航是一次( )的遠航。
二、細讀研討,走進課本:
(一)總結“友好交往”,感受中國魅力:
1.剛才同學們還說到,這是一次“友好之旅”,友好在哪兒呢?默讀第四小節,看看又哪些畫面,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他們會說些什么?
2.交流:你看到了哪個畫面,有感情的讀一讀。
歡迎:如果你是各國君臣,你會怎樣歡迎鄭和的船隊?
驚嘆:如果你是當地的老百姓,你會怎樣贊嘆鄭和的船隊?
互贈禮品:觀圖,中國的絲綢、瓷器
百度搜索:
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
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
3.補充材料:鄭和和西方航海探險家比較有本質的不同。西方航海探險家他們所到之處就是掠奪、燒殺、欺詐、領土擴張,以達·伽馬為例,1502年他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沒有武裝的船,達·伽馬下令搶光船上的財物,船上700多人全被燒死,西方的不少航海家都有殘忍搶劫的記錄。
4.小結:鄭和遠航的目的是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友好之旅。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7
一、 激情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
2、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一起來認識明朝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他的名字叫——鄭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它的名稱叫——鄭和遠航。
二、感受人物形象(配樂)
1、今天,老師還為同學們帶來了鄭和35歲時第一次遠航時的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鄭和的神情。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他呢? (學生暢談)
出示:神采奕奕、胸有成竹、儀表堂堂、氣宇不凡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真了不起,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有的詞語你們已經說到了,有的還沒有說,來,一起來看看吧!
這就是一位率領著一支龐大艦隊的航海家,這就是那位信心滿懷的航海家。(出示:第三小節)同學們,你能讀出他的英雄氣概嗎?自己練一練
2、指名讀
a、 這么威風的鄭和,誰來把它讀出來。
b、 鄭和的身材真魁梧呀!誰能把鄭和的號召傳得更遠一些嗎?(這樣的號召,我想不僅中國的人民能聽到,連全世界的人民都能聽到。
c、 同學們,如果能加上一些動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來。
三、感受航海之最
1、 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奇跡,書上有一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的評價。請看,(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a、 頂峰是什么意思,那為什么說鄭和遠航是達了當時航海事業的最高峰那是因為——引讀。
2、 質疑:究竟是多大的規模,多長的時間,多廣的范圍能稱得上到達了“頂峰”呢?(出示問題)
請大家獨立閱讀全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個問題,讀完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①學生讀文 ②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
a、 時間之長
① 指名交流(1405~1433 長達28年,七次,三十多個國家)
師:這么長時間的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出海七次,一共到了三十多個國家。
鄭和最后一次遠航,已經60多歲了,鬢發全白了,就在這次歸途中,鄭和以身殉職,病逝于古里,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是否和老師一樣的心情,沉痛而又敬重,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讀讀這一小節。(出示第六小節)
b、 范圍之廣:
鄭和遠航前后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30多個國家該是一個多大的范圍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鄭和從蘇州劉家河出發,首先到達占城,然后往南到達 爪哇、蘇門答臘,再往西到達古里,前3次到達古里就返回了。后四次則橫渡印度洋,到達了阿拉伯及非洲東海岸的木骨都束等國家。)(配樂解說)
鄭和遠航歷經28年,率領艦隊航行了10萬多里。幾乎跨越了半個地球。這些在當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比世界航海家哥倫布還早80多年。他開創了航海事業的先鋒。此時此刻,我門不得不再次驕傲的說: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c、我們已經了解了鄭和遠航的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那么它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呢?請同學們自讀1~3小節。找一找,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船隊的規模之大?
1、“.隨行————27000多人。“
老師告訴你們。我們國際部從小學到高中共計約( 2700人 )。27000多人就是它的( 10 )倍。
2、“每艘寶船————那么高“
前幾天,老師請季鈺姍測量了一下我們教師的長與寬。請季鈺姍來告訴大家這所教室的長與寬。(寬7米,長9米)150米就是相當于9個教室這么寬。
3、“穿上有9根 ————23百人駕駛“
4、“60多艘——
同學們,這就是寶船。多么雄偉壯觀呀。透過這些寶船,大明王朝的雄厚實力,依然清晰可見。讓我們驕傲的來 介紹一下這支船隊。(齊讀第二小節)
5.600年前的明朝就具有如此規模的船隊。真讓人嘆服呀!讓我們再次驕傲的說:(出于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8
一、設計理念
《鄭和遠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由于學生對歷史比較疏遠,知識積累不夠,要讓學生真正感受鄭和這一偉人,感知鄭和遠航的偉大事件,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成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體,引領學生親近課文,走近鄭和,走進歷史,努力追求著學生語文素養、人文素質的雙贏。
我以《鄭和遠航》最后一個自然段為基點:先立足文本,抓住重點,然后超越文本,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最后再回歸文本,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意義。這堂課的出發點是課本,回歸點也是課本,超越文本是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課上以疑導學,激發興趣,再以趣激情;課后以情促趣,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拓展深化。通過“讀”與“寫”的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學生的自主參與創造有利條件。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重點難點:
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鄭和遠航(生讀題)
讓我們跨越時空界限,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生);讓我們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鄭和遠航(生)。
二、了解歷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書上這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
(1)出示句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來,一起讀!
(2)理解“頂峰”“什么是頂峰?”(山的最高點)
“鄭和遠航達到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說明了什么?”(地位高,獨一無二)
(3)質疑過渡:究竟是多大的規模,多長的時間,多廣的范圍才能被稱之為“頂峰”呢?
2、學習規模大
(1)自由地讀1—3自然段,圈畫出表示規模大的詞句,讀一讀。
(2)交流(指說)相機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師紅顯數字,渲染寶船的大“讓我們來想象一下,以我們所在的這幢教學樓來作比,寶船大概有這么大:兩個五層樓疊起來的高,兩幢教學樓連起來那么長,三座教學樓那么寬!我們全校一千多名師生都可以乘坐在這一艘寶船上!寶船的雄偉壯觀由此可見一斑!”
(3)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
指名讀(規模之大,儀器之先進,真不愧是寶船呀!)
(如果你能把這些數字讀好,寶船的氣勢肯定會更雄偉!)
(呀,你讀出了心中的贊嘆!)
(4)六十多艘寶船,多龐大的航海隊伍啊!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隨行!他們分工明確:(出示其他船只圖片)有負責裝載糧食的糧船,有運輸淡水的水船,有拴馬匹的坐船……總共二百多艘!(此處最好再扣到文中“像一條巨龍”這句話)上面載有二萬七千多人,(引讀)他們有的是醫生,有的是……
3、時間長
(1)規模確實非常龐大!(板書:規模之大)那時間到底有多長呢?快速瀏覽文章。
(2)指名交流:1405至1433年,達7次
(3)歷時28年,多達7次,這么長時間,(板書:時間之長)這么多次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出示第六節)讓我們由衷的贊嘆!(生齊讀)
最后一次遠航,鄭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職,病逝于古里,再也沒有回到祖國!讓我們帶著懷念之情再讀!
4、范圍廣
(1)鄭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圍有多廣呢?(板書:范圍之廣)讓我們來看一段資料介紹。
(2)播放錄象
三、學習航海過程,感受鄭和其人。
1、友好交往
(1)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那么都進行了哪些交往呢?請大家閱讀文章第四節,然后用簡潔的話來說一說。
(2)指名交流(互贈禮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個個驚嘆不已。”再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小結:鄭和所率領的船隊是和平的使者,是本著與別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友好往來而去的,絕無侵略擴張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出示“鄭和出使,促進了……友好往來。”)齊讀
2、戰勝風險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讀第五節,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兇險,鄭和是怎樣克服的?
(2)交流(風浪,海盜)
(3)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鄭和是怎樣與風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化險為夷。”
男同學讀第一句,女同學讀第二句。
男同學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女同學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此處,老師應極力渲染風浪之險惡,使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風浪的恐怖,從而深刻地體會到鄭和的智勇雙全)
有這樣鎮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領導者,還懼怕什么?讓風浪來得更猛烈些吧!齊讀
(4)引讀“智擒海盜”這一句
(5)小結:在漫漫的航途上,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將中國的美名順利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齊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開闊了眼界。”
3、總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確確實實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板書: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讓我們整齊而響亮地齊讀最后一段。
四、升華情感。
1、出示鄭和圖像。從古至今,許多名人都高度贊譽過他。旁顯梁啟超詩作,師生齊讀。
2、讓我們也用自己的方式來贊一贊鄭和和這段歷史!老師課前也準備了一首小詩。(屏顯)師配樂朗誦“天記得你,海記得你;山唱著你,海唱著你。七下西洋美名揚,六百春秋長流芳。”
3、相信大家有比老師更好的方式,更美的語言,請大家思考一下,寫在書上。
4、交流
5、總結: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航海英雄——鄭和;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光輝的歷史——鄭和遠航!
五、作業。
點擊《鄭和遠航》專題學習網站,去了解更多這位英雄,這段歷史。
六、板書:
規模之大
鄭和遠航 時間之長 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范圍之廣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自學本課生字,準確理解“派遣”“撕裂”等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感悟到詳略合宜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過程與方法
1、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 和遠航的歷史意義,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2、利用專題學習網站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
鄭和及其遠航的歷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養運用現代
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從而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鄭和第一遠航的宏大場面。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映示相關文字的課件;有關鄭和遠航的情景教學視頻。
教學建議:2課時
第1課時(略)
教學過程:
一、由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上節課我們跨越時空界限,認識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
二、緊扣結尾,引導細讀感悟。
1、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書上作者給了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你找到了嗎?
2、學生交流,指名回答:
(1)出示最后一小節,大家一起讀!
(2)鄭和一共進行了7次遠航,但課文有沒有每一次都寫?對,課文只具體的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這是寫作文的一種技巧,叫做——詳略得當(學生),雖然只具體的寫了一次,但從這一次遠航中,我們同樣能夠感受到鄭和遠航的偉大意義。今天,我們就著重學習鄭和的第一次遠航。在學習的過程中,你也來做個評論家,說說鄭和遠航是一次( )的遠航。
二、學習規模大。
(1)讓我們來到1405年7月11日的蘇州府劉家港碼頭,請同學快速的讀1—3自然段,試著填空,并說說你的理由。
(2)交流:
預設1:“蘇州” ……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隨行的有水手……,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
送行的人山人海,隨行的人也是數不勝數,而且各類人才都有,可見規模不是一般的宏大。
你能把人山人海的感覺讀出來嗎?
預設2“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師紅顯數字,渲染寶船的大。)
讓我們來想象一下,以我們所在的這幢教學樓來作比,寶船大概有這么大:三個教學樓疊起來的高,五個教學樓連起來那么長,六座教學樓那么寬!我們全校所有老師和同學都可以乘坐在這一艘寶船上!寶船的雄偉壯觀由此可見一斑!
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把句中的數字讀好,突出寶船氣勢的雄偉。)
預設3:六十多艘這樣的寶船,多龐大的航海隊伍啊!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船只隨行嗎?(學生:有。)他們的分工還很明確(出示其他船只圖片)有——(引導學生說)“負責裝載糧食的糧船”,有——“運輸淡水的水船”,有——“拴馬匹的戰船”……總共——“兩百多艘”。難怪課文第三自然段中說這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3)俗話說“大海航行靠舵手”,此時鄭和是什么樣子的,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學生想象練說。)
通過你的朗讀表現鄭和的威武雄健。
(4)是呀,鄭和就這樣意氣風發地指揮船隊“揚帆啟航”了。(板書:揚帆啟航)
過渡:大家的第一感覺是這是依次規模宏大的遠航,這還是一次怎樣的遠航?
三、學習友好交往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交流
預設:出示“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個個驚嘆不已。”再讀,請你們談談是如何友好交往的?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相機理解感悟“扶老攜幼”“爭相觀看”。)
(3)小結:鄭和每到一個地方,就與當地群眾互贈禮物,商品交易,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難怪作者說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我們這部分叫做——友好交往。(出示:友好交往的圖片)
四、學習戰勝兇險:
(1)出示:第五自然段,這次航行是怎樣的航行?
(2)想想航行中船隊都遇到了哪些兇險?
(3)交流(風浪,海盜)
a、風浪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鄭和是怎樣與風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一次次化險為夷。”
你們體會到了什么?(風浪的險惡)你們體會到了什么?(鄭和的智勇雙全)
有這樣鎮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領導者,還懼怕什么?讓風浪來得更猛烈些吧!齊讀這段話。
b、海盜
(4) 面對海盜的襲擊,鄭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這就叫“智擒海盜”。
(5) 小結:在漫漫的航途上,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戰勝了兇險(板書:戰勝兇險)將中國的美名順利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齊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
3、總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確確實實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讓我們整齊而響亮地齊讀最后一段
五、依據標題,指導熟讀復述。
1、鄭和遠航一共有七次,而課文重點描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分別是:“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試著根據小標題來熟讀課文,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可以通過抓關鍵詞語,想象畫面的方法幫助復述。
3、指名復述自己認為熟悉的一個小標題的內容,師生評價。
4、課后,大家可以把鄭和遠航的故事講給朋友、家人聽。
5、總結: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航海英雄——鄭和;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光輝的歷史——鄭和遠航
板書設計:11、鄭和遠航
規模大 時間長 范圍廣
揚帆啟航 (詳) 友好交往 戰勝兇險
(略)其余六次遠航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和略寫的作用。
(3)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瀏覽專題網站,理解和感悟鄭和及其遠航的經歷和歷史意義。
2、過程和方法
利用專題學習網站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對鄭和及其遠航的歷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知識重點: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能力重點: 網絡環境下學會學習。
情感重點: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
知識難點: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能力難點: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際操作來探索鄭和遠航的有關資料,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利用網絡進行交互的能力。
技術難點: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提高教學效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體系的形成。
教學準備:
網絡教室、構建《走近鄭和專題學習網站》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過程]
一、溫故探新,喚起回憶。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什么?
2.這節課讓我們繼續穿過悠悠的時光隧道,去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生接答:鄭和),去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生讀課題:鄭和遠航),相信你會收獲得更多。
二、緊扣中心,潛心會文。
1.師引:600多年前,鄭和遠航這一創舉是史無前例、無人可比的。即使在今天,也是舉世矚目的壯舉。書中對他的航海作出了高度的評價,請快速瀏覽全文,找到這一句!(學生自讀)
*在指名交流的基礎上媒體出示中心句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引導生齊讀這句話。
*引問:什么是頂峰?(山的最高點)從這個詞你讀明白了什么?(鄭和遠航獨一無二) 2.過渡:課文哪些地方告訴我們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和“范圍之廣”
呢?讓我們走入課文,讀讀劃劃,然后進行交流。
3.學生自讀自悟,師巡視點拔。
4.讀書交流活動,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組織、引導和點拔。為方便備課,按序書寫。
(1)學生體會“規模之大”。
*預設①媒體顯示句子:“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師引問:透過“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這兩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耳中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想象描繪,體會場面的壯觀熱烈)
*預設②媒體顯示句子:“隨行的有水手、翻譯……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引:這里寫出了什么?(人數多、準備充分)
*預設③媒體顯示句子,數字均為紅色:“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引導生齊讀這些紅色的數字,想象:我們的這幢教學樓長58米,寬10米,寶船約有兩幢教學樓這么長,六座教學樓并排在一起那么寬,你感受到了什么,用哪個詞來形容?(雄偉壯觀、氣勢非凡……)再媒體出示圖片直觀感受,情感激揚:這可是在600百多前的明朝呀,你有什么感受?(自豪)然后引導感情朗讀:誰來自豪地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個別讀,再齊讀。再引導:除了這些寶船,還有什么?引生回答后師接引:難怪課文第三自然段中說這船隊像——生讀“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師引:足見它規模之大啊!(板書:規模大)如此規模的“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時鄭和的樣子了嗎?(學生想象練說。)師引:是呀,鄭和就這樣意氣風發地指揮船隊“揚帆啟航”了。(板書:揚帆啟航)
(2)學生體會“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過渡:那鄭和遠航的時間多久呢?誰接著交流?
*預設④媒體出示第六自然段。引問:這么長時間,這么多的遠航,發生在600多年的中國明代,你有什么感受?(板書:時間久)朗讀引導:真是史無前例,令人贊嘆!讓我們贊嘆地讀讀這節!
*預設⑤再讀這節,除了時間久,你還能讀出遠航的什么?(相機板書:范圍之廣)師引:鄭和究竟到了哪些地方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媒體,介紹鄭的的航海路線及所到的國家。朗讀引導:看了這些,你心中升起一股什么情?(敬佩)讓我們懷著敬佩之情來讀這節!
*預設⑥師引:最后一次遠航,鄭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職,病逝于印度的古里,再也沒有回到祖國!讓我們帶著懷念之情再讀這節!
5.小結:同學們,當我們再次來讀這句話時,相信,此刻的你心中感受一定更深了!媒體出示開頭的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引生朗讀體會。
三、品味意義,感受形象。
1.過渡:鄭和的七次遠航到底有什么意義呢?引生回答。(相機板書:友好往來,頑強探索。)
2.師引: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那么他都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請看!音像圖播放第四自然段文字,引生具體感受友好交往情景。
(1)預設⑦認真讀讀第四節,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鄭和船隊的受歡迎?請學生圈圈畫畫再進行交流,相機理解“扶老攜幼”“驚嘆不已”的詞語意思。
(2)朗讀小結:師引:鄭和下西洋確實——出示句子讓生接讀“促進了我國與……友好住來……下西洋的故事。”
3.師引:鄭和的遠航是一帆風順的嗎?引生回答,相機板書:兇險。
(1)引生默讀第五節,遇到哪些風險?用“——”劃出寫風險的句子。
(2)指名交流,預設⑧哪些詞表現了風浪的險惡?生活中你看到過嗎?你能讀出這種險惡嗎?指一生讀,引導:聽了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會想起哪些詞?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員,你會怎么樣?鄭和呢?引生回答,什么叫 “化險為夷”?從中看出什么來?引導生感受鄭和的膽識與才干。
預設⑨從對抗海盜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鄭和的什么?(機智、勇敢、善于用兵)
(3)師動情小結:是的,在漫漫的航途中,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戰勝了兇險。(板書:戰勝)它表現了——引生齊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師動情總結: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鄭和遠航說明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探索精神,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架起了與亞非許多國家的友誼橋梁,也正因為如此,它被載入了史冊,流傳不息。
2.媒體出示鄭和圖象,引:面對這位歷史英雄,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3.讓我們自豪地來讀讀課文的第七節,體會鄭和遠航的非凡意義和影響。
《鄭和遠航》優秀教學設計 篇12
鄭和遠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執教:陵口中心校 束東華
教學目標:
1、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分層、概括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況,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鄭重和遠航》這篇課文,知道了鄭和共有幾次遠航?(7次)而課文重點寫了幾次遠航?(第一次)你們能不能想象一下,鄭和第一次遠航會是什么樣的呢?
指名學生說說。
師:鄭和第一次遠航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二、默讀第1—5自然段,按要求分層。
多媒體出示分層提示: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寫鄭和第一次遠航的部分分為三層。
學生默讀,分層。
組織交流。
師:下面就讓我們與鄭和一起“揚帆起航”。
三、學習“揚帆起航”部分。
1、自讀1—3自然段,畫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把自己的讀書體會、感受在書中注一注、寫一寫,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反饋。
①當時場面的壯觀。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語句,進一步感悟并練習朗讀;
②為什么叫“寶船”?投影寶船圖,體會寶船的“雄偉壯觀”,練習感情朗讀。
③鄭和威武雄健,充滿自信。
師:這是一個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該怎么通過讀來體現?
指導學生練習感情朗讀。
師:寶船起航了,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四、學習“友好交往”部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第四自然段。畫出體現各國人民友好態度的詞語加以體會;概括鄭和率領的船隊與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2、多媒體出示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路線圖,簡單介紹一下第一次遠航所到的國家,具體感受遠航的“遠”。
3、交流自學情況。
邊概括,邊找出有關語句,抓住重點詞體會船隊與各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練習感情朗讀,要求讀出與各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4、選最感興趣的一項內容表演。
分小組活動,選最感興趣的一項內容,分角色,加上動作、對話來表演,表現出當時友好熱情的場面。
小組表演、評議。
師:船隊在航行中,與各國人民開展了友好交往,同時也充滿了艱險。鄭和遇到了哪些危險,又是怎樣克服的呢?
五、學習“戰勝兇險”部分。
1、自學第5自然段,思考問題,找出有關語句練習感情朗讀。
2、交流、反饋。
①鄭和率領的船隊遇到了哪些兇險?
師:這驚心動魄的場面,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指導學生練習朗讀有關語句。
②鄭和是怎樣戰勝這些兇險的?
師: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難道不想贊一贊鄭和嗎?
六、作業:
收集、閱讀有關鄭和遠航的資料。
板書:
26 鄭和遠航
揚帆起航
拜見國王 觀看寶船
第一次 友好交往
交換特產 互贈禮物
戰勝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