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優秀教案范文(通用3篇)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優秀教案范文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根據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想像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能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4、理解詩句,想象意境,激發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想像能力。
三、跟老師一起學:
(一)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1、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蘇州市)人。紹興二十四年(1164)進士。孝宗時出使金國,表現出不畏強暴的凜然氣節。官至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他是南宋詩人之一,為“中興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來一度做參知政事。曾出使金國,全節而歸。晚年隱居石湖。他是位愛國詩人,也寫過大量的田園詩。其詩語言清新自然,風格溫潤委婉。與尤袤、陸游和楊萬里并稱“南宋四大詩人”。他的詞,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詩歌廣闊;文字精美,音節諧婉,與婉約派一脈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2、釋題:“興”是什么意思?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3、教師范讀全詩,學生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4、試讀全詩,回答上面問題。
5、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其一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其二①梅子: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麥花:蕎麥花。蕎麥是一種糧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種,生長期很短。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磨成粉供食用。③籬落:籬笆。用竹子或樹枝編成的遮攔的東西。④蛺(jiá)蝶:蝴蝶。
6、解釋全詩: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線,村里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其二: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農民忙著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7、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8、資料:《四時田園雜興》(其一)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9、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這首詩以一個老翁的口吻,寫初夏時節鄉村勞動的繁忙。成年的“村莊兒女”們,不論白天還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績麻,沒有一個閑人,沒有一點閑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孫”們呢,他們也在忙著“學種瓜”。這樣一方面更烘托出農忙無閑人的熱烈氣氛,一方面又表現了鄉村兒童在大人影響下從小就愛勞動的好品質。一個“學”字,寫出了小孩子們種瓜時認認真真的情態。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10、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11、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
13、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14、重點句:《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優秀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 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的生字,生詞,并會寫生詞新詞。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通過對父親的回憶,對重點句段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喚起對親情的理解。
課前準備
作者吳冠中的畫作。
關于吳冠中的介紹。
配樂朗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父愛。喚起對親情的理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一 導入課程。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慈母情深》,知道母愛的偉大和無私,這節課我們同樣要學習在我們生活中,給予我們關心和愛護的人,他就是我們的父親。
請同學們看看老師幻燈片上的內容,這些圖片是一位叫做吳冠中的兒子在痛失自己的父親之后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父親對于自己的愛和溫暖,請同學們說說從這些畫中你看到了什么?
(一條小船,流水,小橋,白墻黛瓦的民居和三三兩兩的人。還有一個慈愛的老父親牽著自己的小孩兒往前走。)
教師總結
我們看到幾乎每一幅畫中都有漁船的身影,說明作者對小漁船有獨特的感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關于父親和漁船的故事她的名字叫《父愛之舟》。
板書 父愛之舟
1 了解作品及寫作背景
《父愛之舟》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當時作者的父親已經去世,對父親深深地思念,只能依托于夢中相見。
課文以夢的形式呈現往事,描寫了作者和父親在一起的一個個生活場景。表現了父親對作者無微不至的深沉的愛。字里行間包含著作者對父親的無限思念。
2 《父愛之舟》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什么是回憶性的散文呢?
回憶性的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態為基礎,只是在敘述上,用回憶過去的方式。它是融敘事,議論,抒情為一爐。對過去發生的事件進行闡述,回憶描寫。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書寫見聞感受的文體,能夠讓我們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讀到作者對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回憶性散文是片段式的,并帶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3 作者介紹
吳冠中(1919——20__)。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品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丑緣》等十余種。
二 生字詞語詳細見課本。
三 同學們,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的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課文以夢的形式呈現往事,描寫了作者和父親在一起的一個個生活場景。字里行間包含著作者對父親的愛和無限的思念之情。
教師順勢引導,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 作者寫夢的內容以小船為線索寫出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那么大家理一理,作者一共寫了關于父親的哪幾件事呢?
~父親給“我”買枇杷。
~住客棧,心疼“我”被臭蟲咬。
~逛廟會給“我”買豆腐腦,做萬花筒。
~雨雪天背“我”去上學。
~湊錢給“我”交學費,為我鋪床,竭盡全力,送我上最好的小學。
~搖船送“我”報考上學。
~給“我”縫補棉被。
教師
五 再找一找,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找找文中相關的詞語。
讀初小——初小畢業——念峨山高小——報考無錫師范
課文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的
六 思考一下,課文是圍繞什么展開敘述的呢?
(小漁船,漁船是文章的線索)。
七 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父親為了節省飯錢和旅店錢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節儉的人。但他對我卻十分的疼愛。
八 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和詞語表現了父親的節儉呢?
九 總結
父親之所以如此節儉,這一切都是為了省吃儉用,供作者上學。
對于父親的付出,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后第二題第二小題的提問,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直述胸臆。表達了對父親難忘的愛和深切的懷念。
十一 同學們,一個年邁的節儉的老父親,和一艘從姑爹家借來的漁船,這樣平凡的日常有什么值得“我”在夢中反復思念呢?下節課我們就來繼續研究《父愛之舟》。
課堂作業。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父愛之舟》,你還能寫出類似的關于父愛的比喻句嗎?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優秀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書寫。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公路邊的告示是引導旅行者的線索,也是全文的線索,理解這條線索的真正意義;從桃園主人沒有出現,卻只寫了狗和貓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準備
對文中“線索”的理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們同學從小時候到現在,大多都有一次購物的經歷,今天我們來看看作者也寫了一次他的奇妙的購物經歷。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完后同桌合作識字。
2、出示學生卡片或小黑板,指出學生領讀課文生字并擴詞,教師提示重點。
3、再讀課文,找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4、出示句子練讀。
5、分組齊讀課文,注意將課文讀流利
6、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三、帶著問題深入研讀課文
“一進桃園”——這是一個怎樣的桃園呢?用一個詞來形容它。
“二進桃園”——
1、這么特別的桃園,如果他的主人在這兒,你有什么問題想問他嗎?
2、讓我們再次走進果園,去尋訪一下,也許在對課文的品味中你會對桃園主人了解得越來越深入,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默讀課文,思考:這位桃園主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從文中你對他有哪些了解呢?
請畫出重點詞語,補充批注。
3、在小組里交流,分享個人的理解,做好集體交流的準備。
4、全班交流,老師適時引導。
四、課堂練習
1、學生說說生字書寫的難點。
2、學生練寫,教師提示寫字姿勢和占格,運筆要領。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